四月二十六日、耶穌復活期第三主日,教宗方濟各
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;在感恩祭開始時,
教宗念及在疫情中痛苦、憂傷的人,他說:「今天
,在這台彌撒當中,讓我們為所有痛苦、憂傷的人
祈禱,他們或是出於孤獨、或是不曉得前途光景、
抑或是無法推動家庭前行,因為他們沒錢、失業了
,許多人痛苦、憂傷;今天,我們要為他們祈禱」。
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路廿四13~35,講述復活的主
耶穌陪伴兩位門徒走向厄瑪烏的旅途;在講道中,
教宗首先闡明,基督信仰不僅是教義、處事態度或
是文化習俗,雖然,基督信仰蘊含了這一切,但是
,最重要的是,基督信仰是個相遇、與耶穌基督的
相遇。
厄瑪烏門徒的經驗呈現了這相遇,我們可以從中理
解 上主的行動方式和我們的做事風格。
教宗指出,我們心裏埋藏著與生俱來的不安的種子
,這是 上主的旨意;在不安的驅使下,我們尋求
圓滿、尋找 天主;偶爾會走錯路、迷失方向,然
後回頭,繼續尋求 上主。
天主也渴望相遇;所以,祂派遣耶穌來與我們相遇
,滿足這份不安感。
從這段福音章節中,我們清楚看到耶穌尊重我們的
處境和時機,祂對我們耐心十足,始終與我們同行。
耶穌怎樣對待厄瑪烏的兩位門徒,必也照樣對待我
們、聆聽我們的不安。
上主喜歡聽我們說話的方式,從而瞭解我們,為我
們的不安提供適當的答覆。
上主並不加快腳步,祂是一直跟隨我們的緩慢步調
;這也是朝聖的傳統規矩:真正的朝聖者必須按照
走路最慢的人的步調前行。
耶穌深知這一點,並且如此行事:「祂不疾不徐地
等待我們邁出第一步」;到了適當的時機,耶穌向
我們提問。
在厄瑪烏門徒的例子裏,耶穌問道:「你們彼此談
論的是些什麼事?」
教宗表示,耶穌裝做不知情,是為了讓我們開口說
話;祂喜歡聽我們說話,然後做出回應,盡量說明
澄清。
耶穌解釋之後,繼續陪伴我們前行、親近我們,甚
至,假裝走過了頭,以確認我們「不安」的程度。
教宗說:這就是相遇;相遇,不只是擘餅的那一刻
,是整段旅程。
我們在徬徨的黑暗時刻與耶穌相遇,甚至,在我們
罪過的醜惡、困惑中,祂也在那裡、在我們的不安
中扶助我們,始終與我們同在。
為此,基督信仰的核心在於相遇。
最後,教宗帶領眾人祈禱說:「願 上主賜予我們
恩寵,讓人人每天能與耶穌相遇,知道祂時時刻刻
與我們同行;祂是我們朝聖旅途中的同伴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