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的宣講與奇蹟
【福音:谷一 29~39】
耶穌一出會堂,就同雅各伯和若望來到了西滿和安德肋的
家裏,那時,西滿的岳母正發燒躺著;有人就向耶穌提起
她來,耶穌上前去,握住她的手,扶起她來,熱症遂即離
開了她;她就伺候他們。
到了晚上,日落之後,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帶到祂
跟前,閤城的人都聚在門前。
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、驅逐了許多魔鬼,並且
不許魔鬼說話;因為,魔鬼認識祂。
清晨,天還很黑,耶穌就起身出去,到荒野的地方,在那
裏祈禱。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祂,找到了祂,
就向祂說:「眾人都找祢呢!」
耶穌對他們說:「讓我們到別處去,到鄰近的村鎮去罷!
好叫我也在那裡宣講;因為,我是為這事出來的」。
祂遂到加里肋亞各地,在他們的會堂裡宣講,並驅逐魔鬼
【經文脈絡】
谷一21~34敘述耶穌在葛法翁度過一個安息日的情形;其
中先是會堂中聚會以及其中所發生的事件(21~28,這是
上個主日的福音內容),接著敘述耶穌離開會堂後所行的
一個奇蹟(29~31),最後是一個摘要性報導(32~34
)。接下來,福音作者還繼續講述第二天清晨的一段故事
(一35~39)。
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選自谷一29~39。
【治癒伯多祿的岳母】
福音敘述,耶穌在結束安息日的聚會之後,帶著雅各伯和
若望一起來到西滿和安德肋在葛法翁的家中,並在此治癒
伯多祿發燒的岳母。
這個故事中被治癒的病人是伯多祿的岳母,透過這位病人
與伯多祿之間的家庭關係,使這個敘述帶有「人物傳記」
的特色。
整段治癒故事的敘述非常精簡,耶穌治癒的奇蹟不是經由
一個「話語」,是一個明顯可見的行動:「耶穌上前去,
握住她(伯多祿岳母)的手,扶起她來」。
治癒的效果或治癒的證據是明顯的,先說「熱症遂即離開
了她」;最後還有具體可見的行動:「她就伺候他們」。
這個簡短奇蹟故事的結尾回到敘述的起點:經文開始說到
,耶穌和門徒們來到伯多祿和安德肋的家,明顯的是希望
能夠休息;現在,結尾時報導,被治癒的婦人起身「伺候
」他們,正是證明了奇蹟的實現。
【耶穌的偉大能力】
緊接著前面「驅魔事件」後,馬爾谷報導這個故事,更加
擴大彰顯耶穌的治癒能力。
同樣的目的也表現在以下的經文內容中(32~34),作者
以「摘要的方式」綜合報導耶穌其實治癒更多的病人。
【摘要】
「摘要性的報導」是福音中常見的文學單元,作者並沒有
意圖報導所有與耶穌有關的事件,只以綜合性的筆法報導
類似的事件其實非常多。
這個簡短的奇蹟摘要含有下列特徵:
1.人們把「所有患病和附魔的人」都帶到耶穌前;這裡顯
示一個「群眾湧向耶穌」的圖像,這些患病者和附魔者代
表一切需要援助的人,他們都來到耶穌跟前。
2.福音作者報導「耶穌治好了許多患各種病症的人」,卻
沒有具體地講述到底有多少人被治癒、或者是否有什麼選
擇性的原則。
在此,福音作者所欲強調的重點只是耶穌的圖像,祂仁慈
又富於憐憫之情,接近所有需要幫助的人。
3.馬爾谷特別凸顯那些附魔者的角色,強調魔鬼認識耶穌
的派遣以及祂的特殊身分;但是,耶穌禁止牠們談論祂。
事實上,耶穌所命令的是一件「不可能的事」;因為,誰
若認識耶穌,必定會將這樣的知識與他人分享,經文並未
解釋為什麼耶穌禁止人們談論祂。
【耶穌特殊的面貌】
接著,福音開始了另一個敘述單元:「清晨,天還很黑,
耶穌就起身出去,到荒野地方,在那裡祈禱。
西滿和同他在一起的人都去追尋祂,找到了祂,就向祂說
: 『眾人都找祢呢!』」
這段敘述提供另一個耶穌圖像:耶穌一直是眾人的中心,
祂的門徒和其他對祂感到興趣者都期望永遠擁有祂,因而
圍繞在祂身旁;然而,耶穌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使命:向
所有的人宣報福音。
祂不會因著群眾便忽略自己的使命;所以,祂告訴他們:
「讓我們到別處去、到鄰近的村鎮去罷!好叫我也在那裏
宣 講;因為,我是為這事出來的」。
祂因此走遍加里肋亞的各個城鎮、村莊,巡迴宣講,祂的
宣講有驅魔奇蹟伴隨,這是 天主的國業已臨近的記號(
參閱:一15,27)。
【綜合反省:宣講與祈禱】
從耶穌必需不斷巡迴向人群宣講的背景下,更讓讀者看出
35節經文的特殊重要意義;透過福音敘述,我們認識耶穌
的宣講有特殊的權威,祂能行偉大的奇蹟、驅逐邪魔並治
癒各種病症。
但是,耶穌並非只是忙碌地四處巡迴宣講福音、施行奇蹟
而已;祂知道自己使命的根源,明白自己特殊權威與神恩
來自於 天父。
耶穌必需常常和 天父在一起,更深地尋求 天父的旨意
,並由 天父得到執行使命的神恩與力量;因此,祂為自
己尋找特殊的「荒野之地」,為了能懇切地向
天父祈禱(參閱:十四 36)。
今日的基督徒,尤其是福傳工作者,更應該以耶穌為榜樣
,在祈禱與工作之間取得平衡。
聖本篤對會士們的要求 : 工作與祈禱,其實,對任何人都
有效。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