擁抱年歲的藝術
古倫神父主講
熟年生活如藝術,可以學習臨摹大自然;從大自然景像看,我們
都會慢慢變老;以好的方式度過老年這就是一種藝術,卻必須透
過學習。柏拉圖說:「藝術,必須透過模仿」;我們也必須要模
仿大自然,大自然象徵年老的圖像就是秋天,秋天有很多面向:
一、秋天可秋收(銀髮族生活如秋,象徵人生的豐收)
二、枝葉臨秋繽紛(象徵多彩溫和)
三、老年凋落如秋葉(象徵放手享受人生)
1. 秋天,可秋收;秋天,有很多果實成熟,可供他人開心享用;
檢視我們這一生的豐收,但是,這果實不只是為我自己存在,懷
著感恩的心也為別人存在。
許多老年人都會覺得,自己是別人的負擔;用此觀點過老年,只
會越來越困苦。如果,用秋天豐收的果實來看年老,你就會感到
,自己是別人的果實,也是別人的祝福;透過我們所散發出來的
光芒,透過我們結出的果實,會成為年輕的祝福。
2. 秋天,有各種不同的顏色及多采多姿的樹葉顏色,因為,改變
顏色,呈現多采多姿;我們也要讓生命中多采多姿的顏色在我們
年老時呈現出來。
秋天的顏色是非常溫和的顏色,讓我們自己也變得越來越溫和,
學習一種溫和的藝術。秋天的太陽散發出一種非常柔和的陽光,
我們也用溫和的眼光來看自己的生命,用溫和的眼光來看待別人
;如果,我自己能變得溫和,就會成為別人的祝福。
3. 樹葉逐漸凋落,樹葉掉落在地上也可看成【我也會躺臥在
上帝慈愛的懷抱裡】,這年老的圖像也可用為【能夠放手】
的圖像。
以下為操練我們如何變老的藝術
第一、(接納)接納自己的生命故事
必須接納自己的生命故事;有許多在老人院工作的護士告訴我,
他們遇到越來越多會憤世嫉俗、不斷抱怨的老年人,他們對自己
的生命非常不滿意,不斷抱怨自己的生命經歷。
如果,老年人不斷地抱怨自己的生命,一直講出自己生命苦痛的
話,那對於陪伴他們的人來說,這是非常難過的事。很多陪伴老
年人的人會很難過,因為,不知該用何種方法來陪伴這些越來越
暴力、越來越容易生氣且憤怒的老年人呢﹗
神父對年輕陪伴者說:「好好地聽他們的聲音,也可問這些老年
人,你們到底需要什麼?」
(以正面的態度接納年歲的累積)
你們為何抱怨?如果,老年人可以和生命和好,你才可以開始享
受你剩餘的生命;如果,你可從生命中散發出平安、喜樂,這對
於你的孩子和孫子的相處會變得更好;因為,沒有人要和一位成
天到晚呻吟、抱怨的人在一起。
接納,除了接納自己的年歲,也接納逐漸會產生的身體疾病或身
體虛弱還有身體產生的一些病痛;對於年輕人長時間聽關於疾病
的抱怨,實在很不舒服。
(轉換心境,病痛是犧牲奉獻的成果)
神父的母親九十歲時有很多病痛,眼睛不好,視力只有一點點;
心臟也不好;但是,一直到過世前,她都保持著非常愉快的態度
;如果,問她如何面對眼睛的問題或是身體疾病的問題,她說:
「這是我為我的孩子和孫子所做的犧牲和貢獻啊 ﹗」
當然,我們不是自己去找來這些病痛,可是,我們的責任就在於
該如何去面對這些身上的病痛。
(以愛的態度取代病痛的抱怨)
年老的藝術,就是如何用外在的病痛轉變成一種愛;神父的母親
就是用這樣的態度生活,她讓人覺得,身上的病痛對她來說並不
是什麼大事、大礙;她把這些病痛轉變成對孩子、對孫子的愛。
很多人喜歡拜訪古神父的母親;如果,神父的母親不斷地向拜訪
的人抱怨病痛,甚至,把這個一直怪罪說為何別人是健康的,她
自己卻是不健康的,那就不會有人想要來找她了。
第二、(放手)年老的藝術就是放手,對擁有的一切學習放手
在年老時,應該要對自己身上的力氣放手、對擁有的事務放手;
許多人在年老時都還緊緊地抱住他們所擁有的財產不放;有些人
以為,必須緊緊地抱住他的財產,他才能夠把這些財產留給他的
子孫;但是,緊緊地抱住財產不放的老年人,後來,造成的是子
孫為這些遺產爭吵。
母親常說,如果,東西要給人的話,應該用一雙溫暖的手,不是
等到過世了,才用一雙冷的手把東西交給你的子孫。
放手,也是針對權力放手;對自己的重要性,可以放手,將自身
重要性放輕。當我們工作時,會對企業有一些貢獻,也能達到一
些目標;等到年老,我們卻常常產生一種自我懷疑,我到底是誰
?我沒有工作,我到底有什麼重要性?
有一位基督教的的神學家來找我,他年輕時經常上廣播節目接受
訪問及演講;他說:「現在,已經沒有人會找我去演講了,這件
事對我來說是很難過的事;如果,要寫文章,也沒有秘書可以幫
我打字了。」他所有都需自己去做,放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我曾在一企業演講,父親把企業完全交給孩子,父親說:「我很
想把企業完全交給孩子,但是,當我還坐在辦公室裡,看著所有
的員工都只走過我的辦公室去找我兒子,這對我來說是很難過的
事情。」
我們都很願意放手,可是,這對我們的心很難;我們會因此感到
心痛。
(遠離注目焦點,從自我中心放手)
我們也該對權力放手,然而,很多人還是希望擁有可以作決定的
一些權力。我們修道院裡共有一百位修士,有一些年輕修士、也
有很多超過八、九十歲的老修士;我們吃飯時都保持靜默,不說
話。有些弟兄會把菜飯放在固定地方並且排放碗筷;有些年老的
弟兄就會把已放好的東西再調整,他說:這個該放這裡、湯應擺
在這裡、菜應擺在那裡;他們透過這樣才能顯示出他們的權力,
好對別人說應該怎樣怎樣。
放手,其實也是對我們內心自我中心放手;能接納我已不再是如
此重要的人,不再是所有人眼光焦點的中心。
在接納與放手之後的第三步驟,就是讓自己能夠結出豐盛果實。
第三、以德高望重之姿化解衝突對立
很多老年人都有一種能力,就是能夠促成和解、帶來和解;德國
政黨間如發生一些衝突,或在民間的團體發生衝突,這衝突的兩
造就會邀請德高望重的政治人物【這些人可能已不在枱面上,但
是,都希望邀請他們】來幫雙方和解,並達成協議。
在修道院中,我感到,有年輕的修士、也有年老的修士一起相處
,這可以帶給修道院祝福;這祝福可達到平衡的效果。如果,只
有年輕的修士,將會形成一種對立的氣氛。
(與長者同住,彼此互得祝福)
很多老年人可以透過發揮他們成為祖父母的一些能力;神父的妹
妹 Linda 已經是位祖母了,她有一位女兒在美國結婚,生有三位
小孩。她的女兒、女婿都是很好的父母;可是,她的小孩卻非常
依賴 Linda ,可見,祖母可以給孫子一種特別的護佑,這是母親
所無法給的。
祖父母通常不會對自己的孫子、孫女做出任何的評斷;他們可以
完全接納孫子的一切,這種接納會讓孫子感到非常舒服。
從前,是大家庭,現代社會這種狀況越來越少了,老年人和年輕
人一起居住,這是一種祝福。
德國社會已經開始推行房子蓋的要讓多代可以共同居住;年輕的
一代幫父母購物;老年人幫忙照顧小孩;老年人也可以去孫子的
幼稚園裡講他們的故事,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;這是一個很好的
圖像,讓老一輩和年輕的一輩住在一起,彼此成為彼此的祝福。
現在,我們練習一個簡單的儀式(放手與接納)
(起立,手心向上)把雙手張開,好像捧一個碗;請你開始觀察
你的雙手,想像神賜給雙手型塑、保護、溫暖的能力;你這雙手
曾經做成了、達成了那些事情?你們用這雙手曾經型塑了那些事
物?曾經成功的或者不成功的,這雙手曾經觸摸了多少人?
這雙手同時也是保護孩子的手;這雙手曾經散發出溫柔;自己開
始自問: 上帝給予我這雙手那些東西?祂賜給我那些恩賜?那
些能力?請你用感恩的心來接納 上帝賜給你的這雙手及你身上
所有的才能。 上帝不止賜給我們能力,還賜給我們陪伴在身邊
所有的人;用感恩的心接納 上帝所給你的一切及你現在所擁有
的一切。
接著(手心朝下)(卸下心中重擔,享受生命的美好)
我願意放下我身上的一切重擔以及綑綁我身上的一切負擔;我把
我生命中的傷害放手,將一切傷害我或讓我感到痛心的事物放手
;我把一些自我指責放手,把過去成為我負擔的一切放下,放下
我所有不能和它達成和解的事物;我埋葬掉所有妨礙我的生命繼
續成長的事物;我求主耶穌,讓我能夠分享祂復活的生命;我求
主耶穌,讓我能夠從此抬頭挺胸的享受我現在的生命。(請坐)
要讓我們老年的生命能夠成功,還需要一些美德:
1. 年老的美德 ~ ~ 感恩 (面對逝去歲月,擁有感激的心)
如果,老人家不會感恩,是沒有人願意跟他們在一起的;德文的
感謝是來自於思想,沒有辦法思考,是沒有辦法感恩的;感恩和
我們的回憶有相關,老人家對於他生命的一切,不論是破碎的、
完整的,如果,能好好思想的話,他就會產生一種感恩的心。
如果,用感恩的心去回想這一切,就能用感恩的心看他過去的生
命歷程,且活在當下。曾經拜訪很多老年人,他們都充滿感恩的
心;但是,也有一些老年人,他們會說,為什麼,我的生命這麼
短暫?為何,我獲得的東西這麼少?這樣的人很難相處,不管,
你給他多少時間,他都會覺得不夠;這對拜訪他們的人來說,會
產生一種非常不舒服的氛圍。
2. 年老的美德 ~ ~ 沈靜(以自在的態度,不改變對方)
是一種非常自在的態度,就是你能夠對於過去的一切懂得放手;
自在,也象徵著你可以讓所有的人都保持現在他自己原來的樣子
,不要改變,不用強力去改變對方。
3. 年老的美德 ~ ~ 智慧 (智慧的長者是社會的祝福)
一位充滿智慧的老年人,他們是這個社會的祝福。(路加福音)
是從匝加利亞和依撒伯爾兩位老年人開始的;耶穌出生之後,出
現兩位有智慧的老年人 ~ ~ 西默盎和安娜,這兩人就象徵著兩位
有智慧的老年人,他們能夠看出耶穌身上的奧秘。
4. 年老的美德 ~ ~ 自由 (不在乎別人的想法,自己做自己)
老年人有一種傾向,就是希望到處都被別人認同、被認可,所以
,老年人就有自由的一種能力,他們可以自由、自在地說出心裡
的話,不用管別人對他們的想法,能夠說出真正內心的話語。
5. 年老的美德 ~ ~ 追求靈性 (透過禱告與禮儀,尋求歸屬感)
能夠非常自在地走在一條追求靈性的道路上,禱告對老年人來說
是很重要的,這可幫助我們接觸 上帝。你也會覺得,透過禱告
有受到 上帝及其他人的扶持;禱告的另一種形式就是禮儀,團
體有一種共同的禮儀,另一種是為個人的禮儀。
母親在她生命的最後二十年,她的視力僅剩百分之三,但是,她
從不會悲歎、哀怨;她不依靠別人,她有非常固定的個人禮儀,
她每天七點起床、八點到附近的聖堂參加彌撒,然後,才回來做
早餐。之後,就在沙發上開始唸玫瑰經,為所有的親人及小孩禱
告;然後,就開始聽盲人協會給的有聲書;之後,做午餐;午餐
後睡覺;她每天都按這樣的節奏生活,這是他個人的生活禮儀。
父親比母親早三十年過世,她還是會為她死去的先生禱告,透過
禱告來感謝她先生賜給她一切的愛。
在母親八十八歲之後,她的記憶力越來越不好,她便要求妹妹幫
她將禱詞寫在一個非常大的紙上面,方便她祈禱用。
當妹妹幫她寫禱詞時,受到非常大的感動,到底是怎樣的一份深
層的愛,可以讓母親在父親過世三十年後依然用這麼美的禱詞在
為他禱告。
禮儀,可以使我們擁有一種歸屬感,在固定禮儀中感到被保護。
很多老年人透過這樣的禮儀,他會覺得心情非常愉快,而且,感
到被保護。
禮儀,可以將我和我的先人連結在一起;可以透過禮儀來分享我
的先人留下來的根。心理學家都認為,失去根的現象,就是造成
現代社會越來越多憂鬱症的原因。
如果,我們把樹砍掉,讓它離開根,它很快就會枯竭;在基督宗
教的傳統裡,觀察到很多老年人都很願意去唱他小時候曾經吟唱
過的詩歌;在每一次的彌撒中,我們都會一起念 天主經,這是
耶穌賜給我們的禱詞,我們用這禱詞禱告;我們的前輩、我們的
祖父、祖母也是用這樣的禱詞在禱告。
(彌撒中的 天主經,連結天地)
我們可透過這禱詞來分享他們以前的生命,如果,我們用
天主經禱告的時候,或許,也會讓我們想起我們的祖父、祖母,
他們如何在他們艱困的生命當中,也是用這個禱詞在禱告。
在 天主教彌撒中,念 天主經時,會把兩隻手朝上舉起來,這
個姿勢也使我們確信,天上的人也和我們一樣享受著聖宴,我們
用這姿勢念 天主經,不只讓我們想起我們的父母是怎樣的也在
用這個禱詞禱告。
如果,已過世的父母親,他們同時也是用著關照的態度,同時也
用這樣的禱詞在為我們禱告。我們可能在有信心的時候用
天主經禱告;也有可能在失望、在懷疑的時候,我們還是用
天主經禱告;然而,這些死去的親人是用一種仰望的眼神用
天主經禱告。所以,這個姿勢就表示連結了天上、地上,也用此
姿勢連結了我們死去的親人以及我們自己。
禱告及彌撒都是很好的儀式,讓我們可以勝過年老時候的許多困
難;但是,用靈性的方式來面對年老,還有一課題就是,如何用
愉快的心情,慢慢地接納我們將會死去的這個事實。
(思考死亡,去除恐懼,面對現實)
讓我們慢慢去想過世的事實,不是要帶著恐懼活著;思考死亡的
事實,是要我們能夠活得更認真,真的活在當下。唯有面對也會
死亡的事實,我們現在才能夠認真的活著;我有一卷有聲書,題
目是:「如果,我死去,是躺在 上帝的懷抱裡」;母親因為視
力無法閱讀,就送她這有聲書。
她八十五歲時說,我現在還不要聽這卷有聲書,我還要認真地活
著;但是,八十七歲時,她就拿起來聽,她就說:「這個真的很
好,他講得不錯,就是這個樣子。」
能面對死亡,不是要一直抱著恐懼的態度活著;是要用一種充滿
幽默的方式去思考死亡,面對生命是有限的事實,思考死亡還有
另一個面向,妳開始能夠認真的思考要為生命留下那些足跡?妳
要用何種態度在現在散發出怎樣的光芒?
(生命餘暉,散發溫和的光芒)
如果,我能認真的思考死亡及生命的有限性,就會想在有限的生
命當中,我要帶給子孫怎樣的貢獻;我希望能夠傳達那些訊息給
他們?想要留下的訊息,可能就是關愛,對他們的愛。
我們不是去尋求死亡,但是,要認真思考死亡是為了認真的活於
現在;這是一個很好的道別方式。
曾和醫生演講過一個主題【如何在病床前講出真實的話語】
(病中談死亡,把握機會道別、祝福)
醫生反應,家屬都不希望醫生告訴病人真正的病情;家屬都知道
,病人可能快要死了,可是,家屬都假裝說你一定會好起來的。
如果,這位病人真的過世了,所有的人都會陷入悲傷的陷阱裡,
因為,沒有好好的和病人道別;因為,沒有機會對病人說:
這位病人對他們有多麼重要;他們也沒有機會感謝病人;家屬這
種態度剝奪了病人能在他生病的過程當中去談他病情的權利。
如用這種壓迫的方式來面對死亡,用強力排除死亡的方式來面對
病人和家屬,都不是很好的道別方式。
在德文中,死亡,還有另一表述方式,就是祝福當下;這是一個
很好的圖像,即便我們在死亡當中,對於現在還活著的人都還是
一種祝福;要做到這樣,唯有在活著時,能夠表達出想要的一切
。如果,強力排除死亡,就是排除掉人的尊嚴;當然,思考死亡
到底是怎樣一回事也很重要,死亡,就是再掉入、再躺入、重回
上帝慈愛的懷抱裡。
在基督宗教,透過耶穌的復活告訴我們,愛,比死亡更偉大、更
強大。死亡,不是脫離 上帝的愛,是重回 上帝愛的懷抱裡;
也可用這角度看,死亡,不是要把我們跟親人之間的愛隔離,是
讓這份愛更長久、更久遠。
我們和這位已經回到 上帝懷抱的這個人之間的這份愛,都還是
一直存在著;我們也可相信,會再和親人再見,這份愛還是一樣
讓我們連結在一起。
用聖經中的圖像結束演講
(透過逝者,即預備天上的家)
耶穌在祂死前曾經說:「我去世,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」;透過
耶穌的愛,我們在 天主那邊的地方已經預備好了。也可把這幅
圖像詮釋在我們身上,如果,有人在我和他分享愛的過程或分享
愛的態度死亡的話,他其實就是把我身上的一些部份帶到
天主那裡去。
我們在 天主那邊的地方,不止有耶穌幫我們預備,還有我們所
愛的人、先我們一步的人在那邊幫忙我們預備這個地方。
另一幅圖像,你們走在原野上,前面有一條小溪,你想過這條小
溪,但是,你不知能否跳過去,你就把身上的一個背包丟到對面
去,你就會覺得,我現在比較有可能可以跳過小溪。
那些先我們而去的、我們所愛的親人,他們已經把我們身上的一
個沈重的背包帶過去了;所以,我們可以相信,現在,可以更輕
鬆地跳過這條小溪。
(操練一個簡單的儀式)
舉起雙手,連結天上和地上,如用這樣的手勢念 天主經的時候
,可以相信:用這姿勢及 天主經來連結我們和我們死去的親人
。也可在唸 天主經時,想像我們的祖父母曾經也是用這
天主經禱告;這經文連結著他們的生命歷程。
或許,你的祖父母根本沒有理解 天主經的神學意義,但是,
天主經真的能夠幫助他們的生命,幫助他們的信仰;我們也可想
像死去的親人,他們也用仰望的眼神在 天主的身邊用
天主經在祈禱。
儀式/舉手默想 雙手舉起
內心靜默地唸 天主經,在唸 天主經的過程當中,請認真地回
想祖父祖母及父母當時也用這樣的 天主經在祈禱;也想像死去
的親人,他們現在也在 天主身邊用 天主經和我們一起祈禱。
祝福大家在年老的過程中也能獲得 天主的降福;有一位八十九
歲的老太太說:我一生當中,從未有像現在的平安。也希望大家
能夠同樣的在你的年歲當中享受著這樣的平安;這樣,你們也可
相信,你們可以維持現在的這個樣子,這樣也可以成為你們親人
、你們子孫的祝福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