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主之母節
【福音:路二 16~21】
那時候,牧羊人急忙來到伯利恆(白冷),找到了瑪利亞
和若瑟並那躺在馬槽中的嬰兒;他們看見以後,就把天使
對他們論這小孩所說的事傳揚開了, 凡聽見的人都驚訝牧
人向他們所說的事。
瑪利亞卻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,反覆思想。
牧人們為了他們所聽見和看見的一切正如天使向他們說的
一樣,就光榮、讚美 天主回去了。
滿了八天,孩子應受割損,遂給祂起名叫耶穌;這是祂降
孕母胎前,由天使所起的。
【耶穌聖誕八日慶期】
在二十世紀禮儀改革之後,教會除了耶穌復活節外,也為
慶祝耶穌聖誕節保留了一個「八日慶期」(Octav),也
就是一個禮儀性的慶典周;這是最明顯的記號,說明這個
節日的價值與重要性。
【 天主之母節的來源】
由於耶穌聖誕節在十二月二十五日;因此,八日慶期的結
束剛好和一般民俗的新年重疊在一起。教會在這一天慶祝
「 天主之母節」,有一段相當長的發展過程。
普世在一月一日慶祝新年開始的由來,得回溯到羅馬帝國
時代;耶穌前四十六年,當時的羅馬皇帝 Gajus Julius
Caesar 下令更動年曆,將一年的開始由三月(Mars)一
日改為一月(Janus)一日慶祝。
在一年的開始,羅馬帝國以極度奢華的方式慶祝 Janus(
雙面神);初期教會時代,各地方的教會為了避免教友們
被這種迷信慶典迷惑,特別在這一天舉行補贖感恩禮並且
呼籲守齋。
羅馬的教會當然也面對相同的宗教信仰上的挑戰;然而,
他們卻採用了另一種對策,訂定一月一日舉行一個瑪利亞
慶節,紀念 天主之母。
這個傳統在歷史中一直被延續下來,教會於一九六九年公
佈的禮典也回歸到這個傳統:「在一月一日,耶穌聖誕慶
期的第八日,是 天主之母瑪利亞的節日,同時也紀念給
耶穌取名字」。
【經文脈絡】
在每年的「 天主之母節」感恩禮中,教會都邀請信友們
一起聆聽路二16~21,內容仍屬於「耶穌聖誕敘述」的一
部份。
福音作者在路二 1~15先敘述了耶穌誕生和天使報告喜訊
給牧羊人的故事;接著,便報導牧羊人前來朝拜剛誕生的
耶穌嬰孩以及瑪利亞將所發生之事牢記在心中,反覆思想
;同時也提到耶穌的割損與命名的事件。
【牧羊人的反應】
路加生動地敘述天使顯現給牧羊人,並且報告耶穌誕生的
訊息之後,立刻就改採直接語氣的方式報導牧羊人的決定
:「我們且往白冷去,看看 上主告訴我們所發生的事」
(二15)。
這些牧羊人立刻採取的行動,希望自行驗證一下「天使的
報導」的真實性。
由於他們證實了天使的訊息,便立刻將這個好消息傳報給
大眾;首先是瑪利亞和若瑟,此外,也包括白冷城其他的
居民(二16~17);當然,也包含路加福音的讀者。
牧羊人因此就成為 天主喜訊第一批的宣講者。
【瑪利亞的反應】
瑪利亞表現的態度和其他人形成強烈的對比:所有「聽見
的人都驚訝牧羊人向他們所說的事」;唯獨「瑪利亞卻把
一切牢記心中,反覆思想」(二19)。
在此,瑪利亞被表達為一個特殊的象徵,教導人們如何以
一種最積極的態度來處理所見、所聞:一個充滿生命力地
回憶信仰內容。在這個信仰的反省中,瑪利亞瞭解自己所
看與所聽到的一切。
瑪利亞是一切基督徒(讀者)的最佳榜樣,她就是撒種比
喻中所提到的:「那撒在好地裡的種子,是指那些以善良
和誠實的心傾聽的人,他們把這些話保存起來,以堅忍結
出果實」(參閱:路八15)。
【歡樂的結局】
最後,路加極刻意地報導:牧羊人由於親眼看見天使傳報
給他們的訊息全都得到證實,「就光榮讚美 天主回去了
」(二20)。
路加常以類似的語句結束一段敘述(參閱:路七16,二四
53),這些文字有如一個合唱團齊聲唱出歡樂的結局般,
而且整個氣氛更是邀請讀者加入這個合唱,一起讚美頌揚
天主。
【綜合反省】
這段「耶穌聖誕福音」不僅敘述耶穌的誕生來自於
天主的行動,更透過報導牧羊人和瑪利亞的態度,生動又
清楚地教導基督徒面對 天主的行動所應有的反應。
牧羊人聽見天使報訊時,所回應的並非卑躬屈膝,更不是
盲目的服從,是主動回應的信仰態度,前去探詢所聽到的
一切。
瑪利亞的一生更是表現了相同的積極態度,她就如亞巴郎
,成為信仰的表率,她的服從態度表現在雙重意義之下:
「瞭解」並「生活出」她的信仰。
瑪利亞的重要性,並非是因為生下耶穌、成為 天主之母
而已,更是她「信了由 上主傳於她的話必要完成」(路
一45)。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