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問自己 (若六 1~15)
作者 蔣劍秋神父
這些事以後,耶穌往加里肋亞海,即提庇黎雅海的對岸
去了。
大批群眾因為看見祂在患病者身上所行的神蹟,都跟隨
著祂。
耶穌上了山,和祂的門徒一起坐在那裏。
那時,猶太人的慶節、即逾越節已臨近了。
耶穌舉目看見大批群眾來到祂前,就對斐理伯說:「我
們從那裏買餅給這些人吃呢?」
祂說這話,是為試探斐理伯;祂自己原知道要做什麼。
斐理伯回答說 : 「就是【二百塊德納的餅】,也不夠每
人分得一小塊」。
有一位門徒、即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說:「這裏有
一位兒童,他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;但是,為這麼多
的人,這算得什麼?」
耶穌說 : 「你們叫眾人坐下罷 ! 」
在那地方有許多青草,於是人們便坐下,男人約有五千。
耶穌就拿起餅,祝謝後,分給坐下的人;對於魚也照樣
做了;讓眾人任意吃。
他們吃飽以後,耶穌向門徒說 : 「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
來,免得糟蹋了」。
他們就把人吃後所剩下的五個大麥餅的碎塊收集起來,
裝滿了十二筐。
眾人見了耶穌所行的神蹟,就說 : 「這人確實是那要來
到世界上的先知」。
耶穌看出他們要來強迫祂、立祂為王,就獨自又退避到
山裏去了。
讓我們設身處地去參觀五餅二魚奇蹟的現場 :
夕陽西下,人山人海,大家飢腸轆轆,正在等著一頓果腹
的晚餐;耶穌胸有成竹;宗徒們卻不知所措。
按路加福音的記載,奇蹟的現場是貝特賽達村 ( 路九10 )
,而且,若望福音告訴我們,斐理伯正是貝特賽達村的人
( 若一 44 ) ; 很自然的,耶穌第一個問到的是斐理伯 : 『
我們從那裏買餅給這些人吃呢 ? 』
看見了這麼多的人、男人約有五千,斐理伯只是搖頭;他
有一種無力感 : 「就是【二百塊德納的餅】,也不夠每人
分得一小塊」。
斐理伯想到的只是錢;忽略了對耶穌的信賴。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也有力不從心的時候,我們常說『
心有餘,力不足』;這也可能只是一種搪塞的理由,既未
設法去試試,更忘了自己對 天主應有的一份信心。
相反地,安德肋卻給耶穌帶來了一位小孩,這小孩有五個
餅和兩條魚。
明知為這麼多的人無濟於事;安德肋仍在盡人事,聽天命
,做自己能力之所及;他知道,耶穌一定有辦法。
俗語說得好 : 『謀事在人,成事在天』;只要我們盡了應
盡的力量,其他的, 天主自會照料。
特別是,小孩的慷慨大方,獻出他的所有,同人分享,使
奇蹟得以具體實現,飽飫了數千人。
不要小看小的善言善行,它正如中藥中的引子,會產生決
定性的效果。
最可怕的是,那夥吃飽了的人想強迫耶穌為王、做他們的
領袖;他們這麼做,志在利用耶穌,讓自己不勞而獲;只
圖自己的好處,不管別人的死活。
看了這些不同表現的人物,讓我們問問自己 : 『我相似誰
? 』『該向誰學習 ? 』 ( 摘自 把福音活出來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