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為門徒的過程
【福音:若一 35 ~ 42】
那時候,35若翰和他的兩位門徒又在那裡站著;36若翰看
見耶穌走過,便注視著祂說:「看, 天主的羔羊!」
37那兩位門徒聽見他說這話,便跟隨了耶穌。
38耶穌轉過身來,看見他們跟著,便問他們說:「你們找
甚麼?」
他們回答說:「辣彼! ( 意即師傅 ) 祢住在那裡?」
39祂向他們說:「你們來看看罷!」
他們於是去了,看了祂住的地方;並且,那一天,就在祂
那裡住下了;那時,大約是第十時辰。
40西滿伯多祿的哥哥安德肋,就是聽了若翰的話、跟隨了
耶穌的那兩人中的一位,41他先去找到了自己的弟弟西滿
,並向他說:「我們找到了默西亞」──意即基督。
42遂領他到耶穌跟前;耶穌注視著他說:「你是若望的兒
子西滿,你要叫『刻法』」──意即伯多祿。
【經文脈絡】
禮儀年乙年,第二主日的福音選讀又再次跳脫馬爾谷福音
,選自若望福音第一章35 ~ 42節;這段經文屬於一個更大
的經文脈絡:「耶穌召收首批門徒」(若一 35 ~ 51)。
若望所報導的、耶穌召收門徒的故事,和對觀福音的記載
明顯地不同;對觀福音中,耶穌主動召叫門徒(參閱:谷
一16 ~ 20);但是,在若望福音中,門徒們都是經過別人
介紹、才和耶穌相遇(其中,只有斐理伯是唯一的例外:
若一43)。
這個特徵在今天的福音表現得十分清楚,先是兩位若翰的
門徒經由師父的見證、跟隨耶穌;其中一人又將耶穌介紹
給他的兄弟。
【若翰的見證】
福音首先提到,若翰洗者向兩位門徒介紹耶穌是「
天主的羔羊」;但是,作者並未透露這兩位門徒的名字。
從這個事件,我們得知,耶穌最早期的門徒中,有不少人
原本是若翰的徒弟;這一點很可能符合真實歷史情況。
藉著這個召叫的故事,福音作者已預先暗示了,若翰洗者
後來論及他和耶穌之間的關係時所說的話:「祂應該興盛
;我卻應該衰微」(若三30)。
【耶穌的邀請】
若翰的兩位門徒立刻跟隨了耶穌,這個跟隨的行動刻劃出
一個信仰的關係:因著他人的見證就相信。
耶穌轉身、向他們說:「你們找什麼?」
這是若望福音中,耶穌所說的第一句話;祂所提出的問題
,不只是對那兩位跟隨祂的若翰門徒所提出的,也是針對
所有願意加入祂的團體的人所提出的(箴八17)。
兩位門徒反問耶穌:「師傅,祢住在那裏?」
他們所詢問的,當然不是耶穌的下榻之處,是更深地指向
祂的「來源」。
耶穌以命令的口吻邀請他們:「你們來看看吧!」
這是在阿拉美語中常見的邀請,指出一些新的、重要的、
或困難的東西,需要時間仔細觀看。
他們接受了邀請、和耶穌一起住下,有如朋友一般(若十
五 14 ~ 15)。
那時是「第十時辰」,大約是下午四點鐘左右,表示他們
在那一天有很長的時間和耶穌在一起、與祂深入交談,並
因此認識祂。
若望福音和對觀福音不同,並未特別強調十二宗徒這個概
念;因此,耶穌召集第一批門徒的故事,表達信仰團體的
聚集,這個聚集在歷史中一再地重複發生。
【安德肋與「愛徒」?】
直到此時,讀者才知道,兩位最早跟隨耶穌的門徒,其中
之一名叫安德肋;但是,另一位門徒仍停留在無名的狀態
,很可能,他就是在若望福音中多次出現的那位耶穌所愛
的門徒(若十三23,十九26,二十 2)。
由於這段故事是他初次和耶穌相遇,當然尚不能被稱做為
「愛徒」。
【與家(他)人分享信仰】
安德肋和耶穌相處一夜之後,結果,令他驚喜,相信自己
「找到了默西亞」;他立刻把這個發現告訴他的兄弟西滿
,並領他到耶穌跟前。安德肋迫切地願意為這信仰做證,
並且,首先把這信仰分享給自己最親近的人。
安德肋的行動,大概反映了若望團體的福傳行動,他們認
真地向每個人傳播所領受的信仰。
一種以團體為對象的福傳工作,可能不是若望團體進行福
傳的方式。
安德肋宣稱「我們找到了默西亞」的話,令人想起舊約中
有關智慧的教導:「誰找到我,便是找到生命」(箴八35
)。
【伯多祿的職務】
在若望福音中,西滿並非第一位被召叫的門徒;但是,
耶穌在第一眼看見他時,便給予他伯多祿這個名字,已預
示他將要得到「伯多祿的職務」。
不過在此處,福音並未詳細描述這個職務;是要到福音的
結尾(附錄),讀者才明瞭這個職務的含意(二一15-23)
【綜合反省】
從這段短短的福音經文,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個人成為耶穌
門徒的過程:先經由【他人介紹】、接著【自己尋找】、
【耶穌邀請尋找者來到祂那裏】,看看耶穌的生活,經由
【具體和耶穌相遇的經驗】,終於【達到信仰的肯定】,
最後,再【自發地為信仰做證】、或【被耶穌派遣去傳揚
福音】。
這大概是若望團體共同的經驗,他們在比較小的團體範圍
中宣傳福音,同時也準備好自己接受邀請;此二者都是必
需的,其最終的目標就是「看見基督」。
若一35 ~ 51的經文中,出現許多命令式的語氣,例如:「
你跟隨我吧!」(43)或「你們來看看吧!」(39)
這些命令語句,其實已超越經文層面,直接對讀者說話,
要求讀者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樣地做出回應。
馬丁路德曾說:「從耶穌開始宣講,天國就因此打開了;
並且,從此便一直開著,從未關閉」。
基督徒不但自己努力進入天國,也有責任不斷地引人一起
進入。 (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