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(聖體)聖事
感恩祭的禮儀慶典
世代相傳的彌撒
從第二世紀起,我們已有殉道者聖猶思定的見証,他描述了感恩祭程序的基本輪廓;
直到今天,這輪廓仍完好地為各大禮儀族群所保存。
在公元155 年左右,聖猶思定曾向外教皇帝虔誠者安多尼(Antoninus Pius)解釋
基督徒所做的:在我們稱為「太陽日」這天,住在城市和鄉間的信眾,都前來
聚集在同一地方。按照時間許可,誦讀宗徒的記載和先知的著作;讀經者讀畢
,主席便教導和勉勵會眾仿行這些美好之事。
然後,我們一同起立祈禱:為我們自己、也為所有其他的人祈禱;無論他們身
在何地,好使我們都能正直地生活和行動,並忠於誡命,以獲得永遠的救恩。
祈禱結束後,我們彼此親吻;然後,有人遞上餅與一杯混合了水的酒,交給眾
弟兄的主席;他接過餅酒,便因子及聖神之名,光榮稱頌宇宙之父;並以相當
長的時間感恩(希臘文:eucharistian),使我們堪當領受這些恩賜。
當他祈禱和感恩完畢,全體會眾便高聲回應:「阿們」。
主席感恩與民眾回應之後,我們中那稱為執事者,就把祝謝過的餅以及酒和水
,分給在場參禮的人;也帶給那些不在場的人。
感恩祭禮儀按照它的基本結構展開,這結構歷經許多世紀,一直保存到今天。它包含
著兩大部份,這兩大部份基本上形成一個整體:
──會眾集合,聖道禮儀,包括宣讀聖經、講道和信友禱詞;
──感恩禮儀,包括呈獻餅酒、有祝聖效果的感恩祈禱(感恩經)和領聖體禮。
聖道禮儀和感恩禮儀,共同組成「一個整體的敬禮行動」;事實上,在感恩祭裡,
為我們擺設的筵席,既是 天主聖言的筵席,也是主的身體的筵席。
這不就是「復活的耶穌跟門徒所共進的逾越節晚餐」的情節嗎?復活的耶穌與他們
同行時,給他們講解聖經,然後,與他們同席進餐時,「他拿起餅來,祝謝了,擘開
,遞給他們」。
禮儀慶典的進行
所有信友聚集一起 基督徒來到同一地方舉行感恩聚會,此聚會之領導者是基督自己
,他是感恩祭的主要執行者(principalagent);他是新約的大司祭,是他親自以不可見
的方式主持整個感恩慶典。
主教或司鐸則是以基督元首之名(inpersona Christicapitis)代表他主持聚會,在宣讀
聖經後講道,接受獻禮並以感恩經祈禱。在慶典中,所有的人都各按其分,主動參與:
宣讀聖經、呈獻禮品、送聖體聖血,全體會眾則以「阿們」顯示他們的參與。
聖道禮儀的讀經包括「先知的著作」,即舊約聖經和「宗徒的回憶錄」,即宗徒書信
和福音。宣讀聖經後就是講道,勸勉眾人接受聖言,並切實當做 天主的話來領受,
且付諸實行。
隨後,為全人類代禱,正如宗徒所說的:「首先,我勸導眾人,要為一切人懇求、祈禱
、轉求和謝恩,並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代禱」(弟前二 1-2)。
呈獻禮品 有時,以列隊方式,把餅酒帶到祭台,由司祭以基督之名在感恩祭中奉獻,
使之成為基督的體血;這正是基督在最後晚餐中所做的行動:「拿起餅和杯來」。
「唯有教會能向造物主獻上這純潔的祭品,即以感恩之心向造物主獻上他所創造的」。
祭品呈獻到祭台,是沿用默基瑟德的舉動,並將造物主的恩賜交託在基督的手中。
是基督在他的祭獻裡,使人類的獻祭達致完美。
從起初,基督徒帶來為感恩祭用的餅酒,也同時帶來他們的禮物,為分給有需要的人。
這奉獻(捐獻)的習慣是合乎時代的,是由基督的榜樣所啟發的,他成了貧困的,
好使我們成為富有的。
那些富裕的和願意的人,按照各人的能力捐獻;收集的捐獻交給主席,用來幫助
孤兒寡婦、病人或因其他緣故而有所匱乏的人,如 : 囚犯、移民等。
總之,是援助所有貧困的人。
感恩經(anaphora) 藉著感恩經──感恩和祝聖的祈禱,我們到達慶典的中心和高峰。
在頌謝詞裡,教會藉著基督、在聖神內感謝 聖父;感謝他所做的一切工程:
創造、救贖和聖化的工程。整個團體連同天上的教會、天使和全體聖人,不停地
讚頌 天主,向他高唱「聖、聖、聖」。
在呼求聖神禱詞(epiclesis) 裡,教會祈求 聖父派遣祂的聖神(或他聖化的德能)
降臨於餅酒之上,使餅酒藉著聖神的德能成為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,並使那些分
享感恩祭宴的人成為一心一體。
(某些禮儀傳統,把呼求聖神禱詞編排在紀念禱詞[anamnesis]之後)。
在建立聖體聖血的敘述裡,基督所言所行的力量以及聖神的德能,使基督的聖體
聖血,也就是他在十字架上一次而為永久所完成的祭獻,以聖事的方式臨現於
餅酒形下。
在隨後的紀念禱詞裡,教會紀念耶穌基督的苦難、復活和光榮地再來,將聖子為
使我們與 天主和好的祭獻呈獻給 天主父。
在求恩禱詞(intercessions)裡,教會表示感恩祭是天上人間的整個教會一起舉行
的,包括生者、死者;並與教會的牧者,即教宗、教區主教和他的司祭團及執事
以及普世主教和他們的教會團結合一。
在領聖體禮部份,唸完主禱文( 天主經)及擘餅後,信友領受「天上的食糧」和
「救恩之杯」──即基督的體和血,他「為世界的生命」(若六 51)把自己奉獻出來。
這餅酒是「祝謝過的」(古老用法是採被動式eucharisted),因此,「我們稱這
食糧為祝謝過的餅(eucharist);只有相信我們所講的是真理,受過洗而獲得罪赦
和重生,並按基督的教訓而生活的人才可分享這食糧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