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報基督的復活 (復活前夕)
創一 1~二 2,二十二 1-18;出十四 15~十五 1;羅六 3-11;谷十六 1-8
默想
這裡從九篇讀經中選取五篇做反省; 天主的聖言,不光是敘述一些過去的
事;五篇讀經都指向每一個人,因為,每一個人都是
天主藉愛所創造及救贖的。
天主創造天地萬物,讓萬物分享祂的美好,最後,以自己的肖像造人,這是
創造的高峰;人,比一切東西都尊貴,他要治理大地。
天主降福了人,甚為滿意自己的創造,認為「自己所造的一切都很好」。
可惜,罪惡破壞了創造的完美,人,愛自己甚於愛 天主,使
天主愛的肖像模糊不清,人也失落了 天主的恩寵,造就了罪惡的景況,使
所有人蒙受其害,重蹈犯罪的覆轍。
天主沒有捨棄人,祂揀選了亞巴郎,亞巴郎以堅強的信德回應
天主,願為 天主犧牲一切,連自己的獨生子也不憐惜;因而蒙受
天主的祝福。
我們也是 天主所揀選的;但是,信德能否經得起考驗?能否把
天主置於一切之上?能否相信無論身處甚麼困難環境, 天主自會照顧?
罪惡,使以色列人淪落埃及做奴隸; 天主聆聽他們的呼聲,派遣梅瑟帶領
他們離開被奴役的地方,打擊壓迫以色列的埃及人,並使以色列人安全渡過
紅海。
可能,我們不會因埃及人全軍覆沒、浮屍紅海而眉飛色舞;我們更應注意
天主拯救的能力。
以色列是個弱小民族,埃及是個強大的帝國,強弱懸殊;以色列是毫無招架
能力的,一切來自 天主的拯救,才能逃出;這就是逾越的意思。
我們今天亦面對強大罪惡的勢力,靠我們自己是無法招架的;既然不能自救
,唯有依賴耶穌的能力。這位新梅瑟帶領每位基督徒越過紅海,戰勝罪惡的
追趕與壓迫;這就是今晚必須讀這篇聖經的理由。
聖保祿在羅馬書中提到罪惡的經驗,罪惡,不光是一股外在的勢力,更深入
人心,成為有罪的自我,與 天主為敵。基督的洗禮,正是消滅罪惡的自我
,使人死於自我,活於基督,在新生活中度生,不再害怕罪惡與死亡;這也
是今晚施行聖洗聖事的原因。
基督的復活,使上面所說的一切成為可能,但是,相信基督的復活並非一蹴
而就,而是經歷艱苦的旅程,馬爾谷福音的記載明顯地帶出這個訊息。
天使向婦女傳報復活的訊息,並派遣她們去告訴耶穌的門徒及伯多祿;但是
,她們由於害怕,竟然沒有告訴任何人。
聖經學家普遍認為,馬爾谷福音是如此突然結束的,後面的章節是後人加上
的附錄。作者的意思似乎是:不論男女門徒都令耶穌失望;讀者會令耶穌再
次失望嗎?
要相信基督的復活,很難,非有 天主的恩寵不可;婦女沒有告訴任何人,
讀者呢?馬爾谷是向讀者挑戰,要求讀者有所行動,不要像婦女一樣,害怕
得不敢把復活的消息告訴任何人。福音還未寫完,有待讀者繼續。
今晚的讀經,不但幫助候洗者,也幫助所有基督徒反省自己的信仰:
天主創造我們、召叫我們、賜與我們恩寵,帶領我們離開罪惡,活於新生,
並派遣我們傳報這喜訊,我們能否接受婦女未完成的任務?
( 作者 吳智勳神父 )
反省與實踐
在本主日的福音經文中提到:耶穌所愛的那位門徒一看見空墳後,就相信
基督復活了。身為基督徒的我們,是否也相信呢?或是,我們如同福音的最
後一句話:「他們那時候還不明白『耶穌必須從死者中復活』的那段聖經」
;仍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呢?值得我們反省。
我們既然相信基督已復活,是否能夠如同讀經一中的伯鐸一樣,勇於向別人
宣講福音,為基督的復活做見證。
讀經二中,聖保祿宗徒提到:「既然已與基督一同復活,就應該追求天上的
事」;為此,已獲得重生的我們,就應該學習度新生活,以回應基督對我們
的愛。
但是,復活的主在那裏呢?我們又要如何協助他人認出並尋找復活的主?
信友禱詞
請為新領洗的信友祈禱
藉著洗禮,他們已與基督同死、與基督同生,在光明中行走。祈求全能的
天主眷顧他們,賜下所需的恩寵,使他們熱心參加教會團體的生活;藉由
禮儀的參與,更加領悟救恩的奧蹟,體驗所領受的聖事。
請為所有的基督徒祈禱
求主賜予我們恩寵,使我們能夠以身做則,過相稱於基督徒身分的生活,
使更多的人能夠在我們身上看到復活基督的面貌。
請為我們的國家祈禱
耶穌為人捨生,方能在人間建立愛的王國;祈求
天主祝佑我們的國家,願每一位在朝、在野的政治人物及每一位國民都能
學習基督的精神,為人設想,以愛相待,拋卻意識型態,放下一人、一黨
之私,真心謀求族群融合、人民團結、國家安定、文化提昇、經濟富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