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十年後,我們的孩子誰來教? (下)


灣社會越來越不尊重專業 VS 大陸提供和國際頂尖學者接軌機會


哈佛商學院副院長惠瑞(Steve Wheelright),五月初在接受《商業周刊》獨家


專訪時說,他相信,大陸五年內一定會出現世界一流的大學;至於台灣,關鍵


在於「你們能不能吸引你們的人回來?」


很久以前,台灣教授待遇就已經不如人;但是,十幾、二十年前,學者還願意


回來的原因,是金錢以外,社會參與和社會貢獻還能夠提供學者很大的滿足。


然而,近十年來,「台灣社會越來越不尊重專業,很多公共政策的決策越來越


走向投票文化,專業人士可以參與貢獻的空間快速萎縮」;鄭瑞城說。


大陸剛好相反,在脫貧過程中,大陸大量借重專業人士,在不挑戰它的意識形


態下,幫它設計遊戲規則;「你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是很大的」;李紀珠說:


「大家都希望在那個舞臺有發言權。」


對岸的拉力,不只如此;對學者來說,不斷跟國際頂尖的學者接觸交流,讓自


己在學術上不斷地精進,比什麼都重要。然而,台灣經濟停滯,在國際社會的


曝光度以及與國際一流學者交流的機會,無不每下愈況。許多國際一流的學者


如果在亞洲要停一、兩站,一定是去大陸、日本,跳過台灣。


根據北大的報告,從二 ○ ○ ○ 年至 ○ 五年,北大一共有十位外國總理或總統、


二十多位諾貝爾獎得主、好幾十位國際名校校長及數千位國際知名學者訪問、


演講、交流;「在那裡,你接觸到的人的格局和素質是很不一樣的」;李紀珠


說。


五月間,廈門大學八十五週年校慶,一次就請來五位諾貝爾獎得主;「人家看


到的不是廈門大學,而是中國的、南方的著名學府,中國 leverage 了它。」


全球搶腦力;韓國向香港、新加坡挖人 


重點發展大學,砸重金、全球挖角的,不光是大陸;日本、南韓、美國的加州


和新加坡都在做同樣的事情。


成大教育所教授湯堯提到:一九九九年,世界銀行統計,全球在高等教育上的


支出,超過三千億美元;這個金額,是全球 GDP(國內生產毛額)的三成,且


成長速度遠高於世界經濟成長;高等教育儼然成為全人類的希望工程。


日本二 ○ ○ 一年提出「建構世界最高水準大學 ~~~頂尖三十」計畫,原來計畫


選定三十所大學重點發展;經過討論後,修正為更加集中發展,只補助十一所


大學,稱之為「二十一世紀卓越中心計畫」(Center of ExcellenceCOE)。


再看韓國的「韓國腦力二一工程」(Brain Korea 21,BK21),以每年兩千億韓


元(約合新台幣六十八億元),推動為期七年的智慧韓國頭腦工程,也是重點


發展少數大學,建構世界級大學。它強調集中原則,只有少數大學獲得補助。


韓國建構世界級大學的努力,手段之一,也是重金挖角。他們不但從亞洲區,


教授薪水最高的香港、新加坡挖角;兩年前,韓國的先進科技學院(KAIST)更


請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伯特‧勞夫林(Bobert  B.  Laughlin)擔任校長,年


薪高達六十萬美元;待遇已不遜於上市公司的執行長。


美國把大學視為永遠的脊樑;哈佛以得天下名師為目標


哈佛管理階層有一個行之已久的習慣,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遇見第一流的學者,


就會開始尋思:「他為什麼沒有在哈佛教書?」


然後,想盡辦法挖角,得天下名師皆為我所用。


亞洲各國如今競相挖角,有用嗎?


根據全球學術研究成果評比重要的依據 SCIScience  Citation  Index-expanded


的分析評價,二 ○ ○ 五年,北京大學已有九個學科領域進入全球的前一%。


有史以來威望最高、剛卸任的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曾指出,美國的大學是


美國社會「永遠的脊樑」,沒有這些高等學府,美國不會有今天的鼎盛。


相較於大陸在菁英教育上展現出的強烈企圖心,我們的政府對教育大計的輕忽


態度,反映在教育資源投入的貧瘠及大鍋飯主義。


三位名師出走了,四萬分之三的意義,讓我們看到冰山一角;然而,冰海下面


,我們看不到的是,還有多少沒被挖成功的優秀學者也在鬆動。


一如鄭瑞城的感嘆:「我們很早就感受到零星個案在出現;但是,就好像當年


到大陸去經商的零星台商,零星個案不是沒有可能變成趨勢。」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