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人自助 撰文:羅宏達
為甚麼, 天主造人,造了兩隻耳朵,卻祇有一張嘴巴?
以前,帶領教師發展日或社工周年退省等活動時,我會向參加者提問:
「為甚麼, 天主造人,造了兩隻耳朵,卻祇有一張嘴巴?」
在舉行世界主教會議期間,菲律賓候任樞機類思.塔格萊(Louis Antonio Tagle)
呼籲教會,在進行新福傳時,提出「少說話、多聆聽」。
他的話,正為上述問題提供了答案。
這位馬尼拉總教區的首牧指出:「靜默,成為細心聆聽的方法。」
這使我想起在大學修讀社會工作專業時所受的培育。
細心聆聽,不祇要求眼神接觸和身體前傾的姿勢;亦需要隨時準備好感受求助
者「此時此刻」的心理狀況。即使,求助者一言不發,社工也應該耐心地陪伴
,瞭解對方沉默背後的惶恐、猶豫或無助的信息。
當然,社工也會說話和發問;他們嘗試收集更多資料,並非要為求助者找出一
系列可行的解決方法;最理想的情況是「助人自助」。
當社工推動求助者尋找不同方法以及對不同方法權衡利害時,求助者理論上會
經歷「充權」的過程,讓他們在芸芸選擇中挑出最可行的方法時,重新發現自
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同樣地,塔格萊樞機說:「面對人們的悲傷、疑惑和不確定時,教會不能佯裝
提供簡單的解決方案。」
那麼,教會應怎樣鼓勵人們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?當「自決」的原則被應用時
,教會又能讓人們為自己選擇他們認為是最好的方法至何等程度?
有時候,求助者是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介入,儘管,他們有些是積極、正面的
人;但是,社工總會留意到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與自己有異。這差別絕不代表
社工比求助者更有能力處理問題和相關成因。
要設身處地理解對方正面對的問題,社工得學會「站在對方的立場」,並
「從對方所在、所處的環境出發」,以對方的視野看前路。
說了這麼多關於社工專業的基本價值,讓我們簡略地看看中國大陸的情況。
為回應國家第十二個五年規劃,民政部計畫在十年內培訓三百萬名社工;從數
量來看,似乎是不可能的事;從質量來說,要本身不是社工的教授協助學生將
理論轉化成前線實戰應用亦非易事!
有見及此,香港多家基督教社會福利機構應邀與國內相關單位合作,調派資深
社工到大陸進行督導工作。這些督導偶然會安排國內同工來港交流,我因此有
機會向他們詢問在國內擔任督導工作與香港的情況是否有別。
他們都說,除了實務上的指導,主要也是聽聽他們抒發情緒吧!
其中一位督導朋友說:「他們需要一雙耳朵,而非一個解決方法;在這一點上
,受過訓練的社工與其他人無異。」
工作背後,社工都不會以言語傳教;但是,在他們聆聽和安慰別人時,正是擔
當基督的見證人,以行動傳揚福音。
香港一群有志的 天主教徒社工準備成立一個聯會,這是一個大好機會,讓我
們聚集一起服務教會,一起關心國內社工的專業發展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