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 


你們說,我是誰?





匝十二 10-11;迦三 26-29;路九 18-24


 


在本主日的聖道禮儀中,我們看到了基督對默西亞的啟示,這個


啟示令人感到意外;因為,與猶太人的期待不相吻合。


耶穌問門徒們:「眾人說,我是誰?」


眾人表達了不同的意見:有人認為,祂是復活了的洗者若翰;有


人卻說是厄里亞、或一位先知。


於是,耶穌問門徒們:「你們說,我是誰?」


這些門徒對祂很瞭解,他們親眼看見祂對病人、對罪人、對窮人


的善行和祂行奇跡的能力。


伯多祿接下祂的話、回答說:「    天主的受傅者。」


伯多祿在耶穌身上認出了    天主在許多世紀前許諾的、並且整個


猶太民族所熱切期待的默西亞;但是,耶穌嚴厲囑咐門徒們不要


把這事告訴任何人。


耶穌為何不願意人們認出祂就是默西亞呢?


顯然,人們對默西亞的概念是錯誤的;他們認為,默西亞該當是


位勝利者、一位為他們而戰和以無與倫比的力量打敗敵人的人。


耶穌卻知道,默西亞沒有類似的命運;祂知道,祂的使命,不是


拿起武器、格鬥、發動起義,而是走一條痛苦的路。


因此,祂說:「人子必需受許多苦,被長老、司祭長和經師們棄


絕,並且要被殺;但是,第三天必要復活」。


這便是默西亞的命運、一個痛苦的命運;但是,為得到比猶太人


所妄想的更加美好的勝利。


耶穌知道,為了愛,要經由苦難和受侮辱,從而戰勝罪惡和死亡


,獲得復活的勝利。


宗徒們在這種教育下來識別默西亞的真實身分,其後果,也是做


基督徒的方式。


「基督徒」,即基督的弟子、默西亞的弟子;為做基督徒,就要


跟隨基督、跟在祂的後面,接納並參與祂的命運。


為此,耶穌說:「誰若願意跟隨我,該棄絕自己,天天揹著自己


的十字架、跟隨我」。


做耶穌的門徒就是這樣:不幻想以武力取得勝利;而是尋求戰勝


邪惡、戰勝罪惡和戰勝自私自利。這些才是真正的勝利,它賦予


生命無限的價值。


耶穌說:「誰若願意救自己的性命,必要喪失性命;但是,誰若


為我的緣故喪失自己的性命,這人必能救得性命」。


從這些話,我們得到一個很大的光照,從我們的幻覺中釋放出來


。出自本能,我們抱很多幻想、我們尋找物質上的滿足、尋求成


功,認為在這些事物上找到生命的圓滿。


耶穌則為我們指出所要跟隨的不是這條路;為找到真幸福,所要


走的是愛的道路;這便意味著要與自私自利抗爭。


大家都喜歡談愛這個課題;但是,很少有人是現實主義者,並且


知道,愛,在對抗自私自利的搏鬥中切實地體現出來。


在第一篇讀經中,    天主藉匝加利亞先知的口許諾,要對達味家


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傾注恩典、憐憫和哀禱的神:「他們要瞻望他


們所刺透的那一位」。


先知以這句莫測高深的話語宣佈了默西亞的命運,皈依的神將源


自這一宣佈;因此,要棄絕罪惡和利己主義。


我們應召具有這種態度,為同受苦與復活的默西亞融為一體。


在第二篇讀經中,保祿為我們揭示了耶穌的十字架的豐盛;因為


,經由洗禮,基督信徒穿上了基督,成了    天主的子女。


這是做基督信徒的基本條件,它排除了各種歧視。


在社會生活中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歧視現象;但是,保祿宗徒表示


,在基督耶穌內,藉著祂的愛,歧視不再有實際的重要性:「不


再分猶太人或希臘人、奴隸或自由人、男人或女人;因為,你們


眾人在基督耶穌內已成了一個」。


我們所發現的這個慷慨的條件,是    天主的愛的果實,這個果實


是我們經由祂連續不斷的愛,即引向愛的生命中而得到的。


從今天的聖道禮儀中,我們獲得的主要教訓是:如果,在生命中


要有所成就,我們就該跟隨愛的道路,這條路就是要我們與自己


的利己主義抗爭。  ( 作者:阿爾貝.范諾怡    耶穌會樞機主教 )




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
    Guodegang

    郭德剛福傳中心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