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義的管家
亞八 4-7;弟後二 1-8;路十六 1-13
今天,耶穌給我們講了一個常引起我們窘困、不安的比喻
;因為,祂稱讚一位不老實的管家。
在聽了這比喻,見到耶穌如何地嘉許一位不義的管家時,
許多人感到困惑不解。
但是,需要注意的是,在稱讚之後,祂立刻說:『世俗之
子在應付世俗的事務上,的確比光明之子更為精明』。
耶穌從實際生活摘取一個例子:身處困境的管家【即將被
解僱】找到一個方法,保證自己將來有一個安穩的生活。
這人被指控浪費主人的財物;他必定知悉,他將被撤去那
管家職務。
雖然,罪有應得;所面臨的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。
耶穌想要強調的是,這人在面對會引起害怕、焦慮的情況
前,並不沮喪;反而,找到方法來確保他在被解僱後可過
一個安樂的生活。
這是一位知道思索、尋找解決之道的管家;他想:現在,
主人要撤去我管家的職務;我可做什麼呢?
鋤地吧,我沒力氣;討飯吧,我又害羞。
於是,他淘汰這兩個起初看來可以、卻對他不適合的解決
方法。
他又找別的法子;給他找到了。
此時,他還有權力;所以,能決定那些主人的債單如何處
理。因此,他把主人的債戶一一叫來;對第一位說:你欠
我主人多少?
那人說:一百桶油。
管家對他說:拿你的帳單去,快坐下,寫做五十。
隨後,又對另一位說:你欠多少?
那人說:一百石麥子。
管家對他說:拿你的帳單去,寫做八十。
這樣,這人可確保債戶們的感激;當他不再是管家時,能
得到他們的幫助。
耶穌舉這個例子,不是為鼓勵不忠實;是為勉勵我們要精
明。所以,我們在福音中讀到:『主人稱讚這不義的管家
手段高明』。
隨後,耶穌說的那句話是對的,那就是,世俗之子比光明
之子更精明。
多次,人們可以證實,那些非信徒要比信徒們更機靈。
耶穌要以這比喻激起我們某種仿傚之情;也就是說,這些
人不因環境而沮喪,卻進而尋找解決方法。那麼,你們是
我的門徒,也當精明、機敏;並且,尋找甚至料想不到的
解決途徑。
耶穌對祂所要求的態度,給我們舉出一個例子:你們要用
不義之財結交朋友。幾時,做了管家就當結交朋友。
不過,耶穌對它的理解方式很不同;他告訴我們,你們擁
有本身是有害的財富、金錢,它常是誘惑的根源;凡愛它
的,會傾向於不義與不忠。
但是,你們應該精明,當用這個引你們趨向於不義和自私
享樂的金錢去結交朋友。所以,這裡講的是,把金錢分施
給有需要的人。
這樣,有害的、危險的金錢將變成許多恩寵和善事的根源。
耶穌說,你們要用不義的錢財交結朋友,為在你們匱乏的
時候,好叫他們收留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。
這些朋友是窮人、有需要者;如果,我們幫助他們,那麼
,他們就是我們在 天父面前的辯護者。
這裡讓我們記起拉匝祿和富翁的比喻(路十六19-31);
後者沒有行善,以便拉匝祿可做為他九泉下的辯護者。
他在他與拉匝祿之間築了一道鴻溝;結果,拉匝祿現在住
在永恆的居所、天堂,無論如何不能幫他了。
為了表示根本無意稱讚不義,耶穌教人謹防不義說:在小
事上忠信的,在大事上也忠信;在小事上不義的,在大事
上也不義。如果,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義的,誰把真實
的錢財委託給你們呢?
耶穌又再度說明,為靈魂,物質上的財富是危險的;因為
,它們與其協助人慷慨大方地生活,反倒使人自私自利。
我們該當是忠信的,要自認是 上主的管家,為從事祂那
慷慨和細緻的慈善事工。
耶穌最後對我們說,我們必需做抉擇:做金錢的奴隸、或
侍奉 天主?不可能侍奉 天主、又侍奉錢財。
於是,主耶穌邀請我們擁有一個明朗的態度,在好事方面
,特別在慷慨行善方面,應是聰明、精明的。
為幫助有需要的人,我們應當懂得尋找解決之道,不可了
無生氣地活著;因為,這會阻礙我們為他們做一切事。
要做個有膽量的人。
事實上,基督信徒常是非常慷慨的。
對有需要者,教會從未停止進行援助工作。
這為基督徒就方便了;每個人可以同教會已經著手的事業
合作,好在慷慨的德行上進步,不被引人盡力尋求私利的
世俗精神所污染。
讀經一給我們展示這個世俗精神;在讀經中,亞毛斯先知
有力地批判這個世俗態度,因它常尋求利益卻不尋求正義
與真理。
先知肯定地說:『你們這壓榨窮人、使世上的弱小絕跡的
人哪!你們應聽著』。
世俗精神,指的是,對窮人沒有絲毫憐憫的心;為自己的
利益,卻利用他們的處境,使用不義的手段:『縮小升斗
,加重天秤,用假秤欺人』。
上主不接受這一切,不能容忍它;所以,我們應該是光明
正大的,知道 上主有力地促使我們擁有這個真正慷慨、
大量的意識。
雖然,方式不同;讀經二也談到慷慨。
我們基督徒應該對所有的人慷慨大量,懷有世界性的愛德
精神,它特別表現在祈禱中。
事實上,祈禱,可以達到任何地方的人;可是,物質的財
富卻常是有限的。保祿在寫給弟茂德的信中說:『首先,
我勸導大家,要為一切人懇求、祈求、轉求和謝恩』。
這裡,我們看到,基督信徒的慷慨大量;我們必需有一顆
向全世界開放的心。
保祿宗徒強調,需要特別為那些有權位者祈禱;因為,他
們的使命為所有其他人的生命十分重要。如果,有權勢的
負責人所做的決定公正、高尚;那麼,就能保證和平,並
給基督徒、還有其他人一個具有尊嚴的安穩和平靜的生活。
天主要我們的祈禱和我們的愛德是普世性的;因為,祂的
聖愛是普世性的。
保祿強調說, 天主願意所有的人得救,並充分認識真理。
天主不只關心選民的得救,也關心全人類的得救;祂要所
有的人都能享有因著耶穌十字架上的犧牲而實現的救贖。
保祿接著又說: 天主只有一個,在 天主與人之間,也
只有一位中保,就是為全人類奉獻了自己、做了贖價的
耶穌基督。這裡也呈現出普世的景像。
特別是在主日的彌撒聖祭裏,我們應當有這遠景:生活在
天主的聖愛中,與他結合,把我們的愛德擴大至世上一切
有需要者。
在信經誦讀後的信友禱詞便有這個意思;這是一個要回應
保祿的邀請,為所有的人懇求、祈禱、轉求和謝恩的祈禱。
那麼,就讓我們接納 天主的這個邀請;因為,祂將在我
們心中置放一個強大並慷慨的愛,引導我們獲得真正的喜
樂。 作者:阿爾貝.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