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十一月十五日,教會舉行今年第四屆世界窮人日

;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時指出,

基督徒不可只限於遵守規誡,卻不肯冒險為他人

服務;在臨近耶穌聖誕節之際,我們該詢問自己

能給予什麽,而非要為自己買什麽。

十一月十五日,常年期第卅三主日,上午,教宗

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;當天也是第四屆世界

窮人日,百餘位世界窮人的代表在場出席。

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,基督徒不可只限於遵守

規誡,卻不肯冒險為他人服務;相反的,應該像

忠信的僕人那樣勇於冒險。

彌撒福音中記述了耶穌講的『塔冷通的比喻』,

家主在遠行前將自己的財產託付給他的僕人,要

他們用以賺取更多的利息(瑪廿五14~30)。

教宗表示,這個比喻蘊含著一個使我們終生受用

的訓誨;家主擁有一筆巨大的財產,他卻沒有為

自己保留,是按照僕人的能力交給他們。

教宗說,對我們來說,一切也都始於        天主賜予

的恩寵、始於        天主放在我們手中的恩典。

我們是攜帶巨大財富的人,這不取決於我們擁有

多少,是因為我們的所是:我們領受了

天主賜予的生命、祂在我們內注入了善以及不可

磨滅的美;因為,我們是祂的肖像,我們每個人

在祂眼裡都是寶貴的、都是歷史上獨一無二和不

可取代的!

可是,在我們注視自己的生命時,經常只看到我

們欠缺的部份;於是,我們就屈服於『要是如此

就好了』的誘惑:要是我有那份工作就好了;要

是我有那座房子、有那些錢和成就就好了;要是

我沒有那個問題、要是我周圍有更好的人就好了!

教宗說,以這種方式思考,看不到我們自己擁有

的善和        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典。

天主信任我們,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善用所領受的

典,在當下行善,而非在毒害心靈且無益處的

思念中將它失去,這種思念讓我們總是盯住他人

,看不到        上主留給我們運作的機會。

那讓塔冷通賺得利息的是『僕人的作為』、就是

務;教宗解釋道,服務賦予生命意義,那麽,

服務的形態是什麽?

在福音中,善僕,是那些勇於冒險的人,他們不

是小心翼翼和考慮周全的人,不把所領受的收藏

起來,是予以善用。

因為,善,若不投資,就會失去;衡量我們生命

的尺度,不在於我們存放了多少,是我們結出了

多少果實。

多少人一生只是積蓄,思念過好生活勝於行善;

但是,追求所需卻不關注那些有需要的人,這種

生活是多麼的空虛!

如果,我們領受了恩典,就應贈送出去。

在這個比喻中,僕人的忠信在於能夠勇於冒險;

因為,對        天主的忠信,意味著讓自己的生命因

服務的需求而操勞。

教宗繼續表示,若基督徒把牌壓在防守上,只在

遵守教規和誡命時才出擊,這很悲哀;在基督徒

的生活中,只是不犯錯還不夠,這種生活缺乏主

動性和創造性。

絲毫不做惡,卻將所領受的恩典埋藏起來,這還

不夠;因為,這行徑如同耶穌所斥責的可惡懶惰

的僕人的所為。

比喻中的家主向不忠信的僕人解釋他本應如何行

事,對他說,他該將領受的塔冷通交給錢莊裡的

人,然後,連本帶利取回交還給家主。

在        天主面前,我們也該這樣做。

那麽,對我們而言,誰是這些能獲得永久利息的

『錢莊裡的人』呢?

教宗指出,是窮人;我們不應忘記他們!

窮人,是福音的中心,若沒有窮人,我們就無法

領會福音。

窮人,在耶穌身上體現出來;耶穌原是富有的,

卻貶抑自己,成為貧困的,替我們成了罪、這最

惡劣的貧窮。

窮人給我們確保一種永恆的收益,並從此時起,

就已使我們在愛中變得富有;這是因為,需要對

抗的最大貧窮是我們缺乏愛的貧窮。

向窮人伸出援手、在愛中勤於行善,如同彌撒的

第一篇讀經中所稱讚的那位婦人一樣(參閲:箴

卅一10~13)。

在臨近耶穌聖誕節之際,教宗談到這個慶節說,

以往,人們要問:『我能買什麽?我還能得到什

麽?』

現在,我們應換成另一句話:『耶穌奉獻了自己

,在馬槽中誕生;我能給予別人什麽,就像耶穌

那樣?』

最後,教宗總結道,不與他人分享的人乃是浪費

了自己的一生,最終變得貧窮。

在生命結束時,真相將顯露出來:塵世以為成就

、權力和金錢能賦予生命意義,這個虛幻將會消

失;我們所施予的愛將展現出它才是真正的財富。

如果,我們不想貧乏地度日,就該懇求在窮人身

上看到耶穌、透過窮人服事耶穌的恩寵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
    Guodegang

    郭德剛福傳中心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