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8 屆世界病人日,教宗方濟各文告:
願患者在教會內品嚐到基督的寬慰
圖: 教宗方濟各問候病患和殘疾人士。
在第二十八屆世界病人日文告中,教宗方濟各闡述
了《瑪竇福音》的一句經文,即耶穌說:「凡勞苦
和負重擔的,你們都到我跟前來,我要使你們安息
」(瑪十一28);教宗以此勉勵病患和醫護人員,
呼籲世界各國在考慮經濟層面時別忽略社會正義。
瑪十一28「凡勞苦和負重擔的,你們都到我跟前來
,我要使你們安息」;耶穌的這句話貫穿了第28屆
世界病人日文告,指示出恩寵的奧妙之路,給辛勞
、疲憊的人提供安息。
在這份文告中,教宗方濟各表明,病人即為勞苦和
負重擔的人,他們吸引耶穌的目光、牽動祂的心。
本屆世界病人日將於二零二零年二月十一日舉行;
文告於元月三日、耶穌聖名瞻禮公佈。
教宗闡明,「面對苦於自身脆弱及沉痛處境的人,
耶穌基督並未把法律強加在他們身上,是提供祂的
慈悲」,也就是祂寬慰人心的臨在。
耶穌注視著受傷的人類,接納人的整體,包括他的
健康狀況,並邀請每個人進入祂的生命來體驗溫柔
;耶穌懷有這些情操,是因為「祂親自成了弱小者
、體驗了人的痛苦煎熬,並從 天父那裡得到安息
」;因此,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懂得安慰他人。
接著,教宗談起各種病苦和「人性匱乏」的情況,
鼓勵「採用因人制宜的方式」照顧病患;因為患者
不僅可能會身體受損,他的人際關係、智力、情感
和靈性幅度恐怕也會陷入困境。
病人需要支援、關懷和愛,他們的家屬也需要安慰
與關心。
耶穌在黑暗時刻帶來光明,在沮喪之中送上希望,
儘管陷入身心靈的黑夜,萌生不安和困惑,病人必
能在耶穌身上找到克服這一切的力量;因為,耶穌
以祂死而復活的奧蹟使我們擺脫罪惡的壓迫。
病患需要憩息,教會渴望成為慈善撒瑪黎雅人比喻
中的客店(參閱:路十34),讓病人能在其中找到
基督的恩寵,遇見那些在 天主的慈悲中脆弱獲得
醫治的人。
他們「懂得讓自己的傷疤化為天窗,讓人看見疾病
以外的視野,領受生命的光明和氣息」。
在協助病人休憩方面,醫護人員和志工等人的付出
至關重要,他們行事專業,讓人感受到基督的臨在
,提供慰藉,對病患盡責,醫治他們的傷口。
教宗寫道:「親愛的醫護人員,每個診斷、預防、
治療、研究、照護和復健行動的對象都是病人,『
人』這個名詞始終先於『病』這個形容詞;因此,
你們要不斷維護人的尊嚴和生命,絕不可對安樂死
、協助自殺或殺害生命的行徑做出絲毫退讓,即使
病情已經無法逆轉也不例外」。
面對醫學可能發生的失敗,教宗勉勵醫護人員「向
超性的幅度開放,以領會醫學專業的完整意義」。
生命屬於 天主,它是神聖不可侵犯的;從出生到
死亡,各階段的生命都應當受到接納、保護、尊重
和服務,為此,「在某些病例中,良心異議是醫護
人員的必要抉擇」。
教宗期許醫護人員的專業素養「受到基督徒愛德的
鼓舞,能為真正的人權,也就是為生命權做出最佳
服務」。
不幸的是,在戰亂中,醫護人員和醫療機構有時成
了襲擊目標;在某些地區,政治勢力試圖操縱衛生
醫療領域,使得醫療專業的適當自主權受到限制;
再者,世界上仍有許多窮人無法獲得醫療資源。
因此,教宗籲請「世界各國的醫療機構和政府,在
考慮經濟層面的同時,切莫忽略社會正義」。
「願團結和輔助的原則相結合,同心協力促使人人
得以享有充分的醫療資源,以期維護和恢復健康」。
最後,教宗向服務病人的志工表達由衷感謝,讚許
他們「藉著溫柔又親切的舉動反映出基督的樣貌,
宛如慈善的撒瑪黎雅人」。
教宗也將所有揹負疾病重擔的人以及他們的家屬和
每位醫護人員都託付給病人之痊聖母瑪利亞,並為
他們祈禱,向他們頒賜宗座降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