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天使的食糧       (丙年,基督聖體聖血節)

 

創十四     18~20;格前十一     23~26:路九     11~17

 

「小德蘭福傳之友」指導神師曾慶導神父主日讀經反省

 

今天的讀經一和答唱詠都提到一個很特別、說起來鏗鏘

有聲的名字『默基瑟德』,意為「我的君王是正義」。

默基瑟德確實是一位特別的人,他是撒冷的王(即耶路

撒冷,「和平」之意),至高者        天主的司祭。

當亞巴郎打敗聯盟的諸王歸來時,默基瑟德帶著餅和酒

來歡迎他亞巴郎也把所有的拿出十分之一給了他。

《聖詠》一一○篇的作者預報默西亞將照默基瑟德的品

位永為司祭。

在《希伯來書》七    1~10中更清楚地藉默基瑟德刻劃出

默西亞所具有的特色:首先由於他像耶穌一樣既是君王

又是司祭,且按「默基瑟德」的字意,也暗示主耶穌所

肩負的賜予人正義及和平的使命;又因為經上從未提及

默基瑟德的來歷和壽終,似乎他是長生的,因此,可做

永生        天主子的肖像。

亞巴郎獻給了默基瑟德禮物,並接受了他的祝福,顯示

他的品位超越了亞巴郎的品位;因而也超越了亞巴郎的

子孫肋未人,即舊約所有司祭的品位(舊約,司祭來自

肋未家族)。

主耶穌的司祭品位既然是按默基瑟德的品位,自然就高

於舊約的司祭了。

教父們堅持,默基瑟徳帶來餅酒是為舉行感恩祭,感謝

天主恩賜亞巴郎獲勝;因此,默基瑟德獻的餅酒祭也成

了聖體大祭的預象。

在今天的讀經二裡,主耶穌在最後晚餐正是將餅酒祝聖

為自己的體血;祂說:「這就是我的身體,是為你們犧

牲的……這是我的血……你們每次吃這餅、喝這杯的時

候,就是在宣告主的死亡,直到主再來」(讀經二)。

所以,在最後晚餐裡,主耶穌既是司祭、又是祭品。

在最後晚餐中,主耶穌把自己的司祭職交給祂的宗徒,

命令他們舉行感恩祭:「你們要這樣做,來紀念我」。

主教在祝聖司鐸時,對準司鐸說:「你要按默基瑟德的

品位永為司祭」;一方面是司鐸分享基督司祭職的光榮

,另一方面更是對司鐸的提醒:要像主耶穌一樣把自己

當做祭品奉獻。

司鐸在祝聖聖體、聖血時誦唸:「這是我的身體,將為

你們犧牲  ......這是我的血、新約的血,將為你們和眾人

傾流,以赦免罪過」;司鐸要做基督第二,把主耶穌的

這些話當做自己的話,提醒自己要為主、為主的教會接

受痛苦,甚至流血捨生!

「我們每次吃這餅、喝這杯,就是在宣告主的死亡」(

讀經二);為什麽要宣告( 廣揚)主的死亡?

死亡,不是一件最壞的事嗎?

原因是,這個死亡不同尋常,這是基督的死亡,基督的

死亡使人脫離罪惡的奴役,滌除一切罪污,換來了人類

得救,是人類的大喜訊;所以,我們的彌撒是充滿感恩

、喜樂的,又唱又跳地慶祝,「直到祂光榮地再來!」

今天,福音裡,主耶穌的奇蹟是聖體聖事的預象,甚至

主耶穌行奇蹟時的動作(拿起……感謝祝福……擘開…

…遞給門徒…)都與最後晩餐時的動作一模一樣。

主耶穌離世前留給教會的最後禮物不是其他東西,就是

祂自己,餅酒成了主的體血,長留人間,的確是「信德

的偉大奧蹟」。

在聖體聖事裡,我們得到完全的主耶穌:祂的體、血、

靈魂及神性;當我們領受        天主聖體、聖血時,我們與

主耶穌的接觸比所有在生前與祂接觸的人更接近,距離

完全消失了,與基督緊密結合也就是「預嘗永生」。

主耶穌說:「誰吃我的肉,並喝我的血,便住在我內,

我也住在他內,他必得永生」(若六54~56)。

領受聖體聖事不是與教會團體無關的個人或私下的行動

,是做為信仰團體的一份子公開宣認與基督和祂的教會

共融;這共融首先是信仰的共融,不能只是一個交誼的

場合。

那沒有公開正式認同、相信        天主教會教導的人,是不

應該去領聖體的。

那些雖在        天主教會中領了洗,卻沒有按照基督的教導

、生活在罪過中的人,也不應該領受基督的聖體。

「無論誰,若不相稱地吃主的餅、或喝主的杯,就是干

犯主體和主血的罪人;所以,人應省察自己,然後,才

可以吃餅、喝這杯」(格前十一27~28)。

我們無須判斷別人有沒有適當地領聖體,該問的是自己

有沒有適當的領聖體。

我是否承認教會的教導,特別是聖體聖事的教導,並與

教會共融?

我的靈魂是在恩寵狀態中嗎?

有小罪也會使聖體聖事的功效大大減少的。

領聖體前,我有沒有發信德,懷著謙遜和渴慕的心?

領聖體後,有沒有感恩、求恩的心?

如果,常常帶著小罪,機械式地領受聖體,效果是不彰

的;讓我們在世合宜地領受主的無窮大愛——祂的至聖

體血,來日,奔赴天上永遠的喜宴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