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,國際明愛會第二十一屆大會

在羅馬舉行,討論的主題為    :『一個人類大家庭、一個

共同家園』;二十三日下午,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

殿主持彌撒,為大會揭開了序幕。

教宗依照彌撒讀經論述了教會的三個基本要素:聆聽的

謙卑、共事的特恩和捨棄的勇氣。

當天選讀的《宗徒大事錄》記述了教會歷史上的首次宗

徒會議,其間,對接受基督信仰的外邦人該不該也遵守

梅瑟的所有法律進行了辯論。

有人會問,為什麽耶穌沒有留下指示,好使這場大辯論

得以終止呢?

教宗表示,這是一種效率主義的誘惑,認為若一切都在

掌控之中、沒有顛簸以及議事日程都按部就班地進行,

教會就運行良好。

教宗說,主耶穌可不是如此行事,祂沒有從天上給門徒

們送來一個答案;是派遣了聖神。

耶穌不希望教會是一個完美的模型,有能力維護自己良

好的名譽。

祂在世的生活並非如此,總是在行走,不懼怕生活的顛

簸。

耶穌教導我們,問題,不是用已經備好的處方來面對;

信仰,不是一張進度表,是有待一起行進的道路。

於是,教宗闡述了教會的三個基本要素:聆聽的謙卑、

共事的特恩和捨棄的勇氣。

首先,他解釋了捨棄的勇氣,説明在那次宗徒會議上,

大辯論的結果,不是提出某些新事物,是放棄了某些舊

東西;這使宗徒們的宗教認同受到了衝擊。

然而,他們的選擇是讓宣講 上主為先,且高於一切。

我們也需要一起重新發現捨棄的美好,首先是捨棄我們

自己;聖伯多祿說, 上主以信德淨化了人心(參:宗

十五 9)。

天主淨化、簡化,常以除去,卻不是添加的方式使我們

成長;真正的信德是去淨化所依戀的事物。

為跟隨 上主,需要步履輕鬆;為步履輕鬆,就要減輕

負擔,即使要付出代價。

談到聆聽的謙卑,教宗表明,在宗徒會議上,每個人都

聽別人發言,願意改變自己的信念。

他們在聆聽時成了謙遜的人,克制住自己的意願,不再

執意推行自己的主張和使用各種手段尋求贊同。

當我們聆聽,不是説話,停止處於中心位置時,我們就

會變得謙卑。

對於走愛德道路的人而言,謙卑和聆聽,就是洗耳恭聽

小者。

教宗談到,在宗徒會議上,衆人都靜聽保祿和巴爾納伯

述説 天主藉著他們所行的一切(參:十五12)。

這兩位宗徒的資格最淺;但是,『聆聽所有人,尤其是

弱小和卑微者的聲音永遠是重要的;在誰擁有最多就有

話語權的世界中,我們卻不可如此,因為,

天主喜歡將自己顯示給弱小和卑微的人』。

再者就是對生命的聆聽;教宗說,保祿和巴爾納伯講述

的是他們的經歷,而非主張。

教會也該如此進行分辨,不是坐在電腦面前,而是面對

人的現實生活。

我們應該以謙卑的目光在他人身上尋找 天主的臨在;

為, 天主不臨在於我們成就的偉大,是在貧窮者的

卑微之中。若我們不直接注視他們,我們就會總是看到

自己,把他們當做我們肯定自己的工具。

最後,教宗解釋了共事的特恩,他說,在宗徒會議討論

中,合一總是勝過差異。

對每個人而言,占首要地位的不是自己的喜好和策略,

是感到自己屬於耶穌的教會、聚集在伯多祿周圍,在愛

德中不尋求相同,而是共融。

沒有人通曉全部、沒有人掌握全部的特恩;是每個人持

有其中的一部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