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月三十一日,教會慶祝聖若望˙鮑思高的紀念日;

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,教宗方濟各圍繞聖人

的形象展開彌撒講道,教宗勸告說,司鐸不是公務員

,他們要有勇氣以人的眼光和        天主的眼光看待

天主子民。

司鐸應當喜悅,具有人的眼光和        天主的眼光,一如

聖若望˙鮑思高那樣。

教宗說,在鮑思高晉鐸的日子,他的母親、一位從未

在神學院讀過書的謙卑農婦,對他說:『今天,你就

要開始受苦了』。

母親是想強調一個現實,也是在提醒兒子,假若沒有

意識到苦難,則意味著某些事情出了問題。

對司鐸而言,苦難,是事情正常運作的一個記號,這

並不是因為神父要當一位苦行僧,是為了要像鮑思高

神父那樣,有勇氣以人的眼光和        天主的眼光看待現

實。

教宗說,在共濟會不斷興起的時代,鮑思高神父看到

了對聖職的激烈反對、看到封閉的貴族、窮人真的是

窮困潦倒、被遺棄,他在街上看到了年輕人。

教宗說,鮑思高神父以兄長和父親的角色,以人的眼

光看待這些青年,他心想:不,他們這樣下去是不行

的!這些年輕人可能會死在絞刑架上,躺在卡法索(

Giuseppe Cafasso)神父懷裡。

做為人,他心生憐憫;做為人,他開始想辦法讓年輕

人成長、讓他們成熟;這是人的道路。

然後,他也有勇氣以        天主的眼光看待,他去求

天主說:『這是不公平的!面對這狀況該如何做呢?

禰創造這些人,是為了使他們獲得豐富的生命;可是

,他們卻生活在悲劇當中』。

一方面,鮑思高神父以父親的愛看待現實;另一方面

,他以乞求的眼光注視        天主,祈求被光照,好能開

啟前進的道路。

實際上,在十九世紀的都靈,若瑟˙卡法索神父常常

去監獄安慰囚犯,甚至陪伴被判處死刑的人直到絞刑

架上;他是聖若望˙鮑思高的好朋友。

因此,司鐸必須以人的眼光和        天主的眼光看待現實

;這意味著,花很長時間在聖體龕前祈禱。

教宗繼續說,鮑思高神父走到青年身邊,安排他們做

遊戲,把他們組織成一個團體,彼此為弟兄、姐妹;

鮑思高神父與他們同行、聆聽他們,與他們一同哭泣

,鼓勵他們不斷前行。

然後,教宗強調,司鐸不應該成為公務員、只在規定

時間內上班的職員;我們有很多稱職的公務員,他們

履行職務、做公務員應該做的事;但是,司鐸絕不是

公務員!

最後,教宗感謝        天主賜予我們聖若望˙鮑思高神父

,他從小就開始幹活,他知道,每天賺取麵包意味著

什麼,他懂得什麼是憐憫、現實到底是什麼;他從

天主那裡獲得了一顆做父親和老師的偉大心腸。

教宗說:司鐸的牧靈工作做得好,有能力以人的眼

光和        天主的眼光看待現實,會有那些跡象呢?

喜悅。

當一位司鐸感受不到內在喜悅時,就應該立即停下

來,找出原因。

眾所周知,鮑思高神父是一位喜悅的人、他是一位

快樂的老師;因為,他讓別人感到喜悅,同時,他

自己也感到喜悅。

今天,讓我們因著鮑思高神父的代禱,向

上主祈求恩寵,好使我們的司鐸感到喜悅。

他們之所以喜悅,是因為他們真正懂得了為什麼要

以人的眼光和        天主的眼光看待牧靈事物、看待

天主子民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