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是好牧人
(乙年耶穌復活期第四主日)
本主日是耶穌復活期第四主日,在現行的教會禮儀
年曆上也被稱為善牧主日,在這主日,禮儀年曆上
甲、乙、丙三年彌撒中的福音都取自聖若望福音的
第十章,內容都談到耶穌與祂的門徒之間像似牧人
與羊群之間的關係。
牧人,在中東地區是大家所熟悉的人物;在中東的
文學上,也是一個常用的形像性名詞;古代,中東
民族稱他們的君王為牧人。
以色列,是中東地區的一個民族,在政治上,他們
推行神權政治,原來,反對君主政體,直接稱
天主為他們的君王;所以,在舊約聖經中,牧人也
就成為 上主 天主的一種稱呼。
『 上主是我的牧者,我實在一無所缺』,聖詠第
二十三 ( 二十二 ) 篇上的這一句話,是我們大家都
熟悉的;耶穌是降生成人的 天主聖子,當祂在世
時、向巴肋斯坦的猶太同胞傳揚福音時,祂就直言
不諱地稱自己為牧人了。
牧人的形像,在文學上的意義是多方面的,聖若望
福音的第十 章記述耶穌與法利塞人的辯論,在這場
辯論中,它發揮了這個形像的多方面的意義。
首先,它開宗明義,肯定『耶穌是羊的門』。
這比喻有兩層意義 :
第一、耶穌是門,牧人必須經過祂進入羊棧;所以
,只有被耶穌認可的,才是真正的牧人。
以聖伯多祿宗徒為首的宗徒團體,是耶穌所認可的
;在耶穌升天後,他們便是基督信徒們的真正牧人
。像法利塞人那樣、不來自耶穌的人,聖若望福音
稱他們為賊,不承認他們是牧人。
第二、耶穌是門,經由祂,羊群才可以進入羊棧,
也可以走向原野;那些經由祂出入的羊將獲得生命
,對他們來說,耶穌是生命之泉、生命之糧和生命
之門。
聖若望福音第十章又從別的兩方面說明耶穌本人是
好的牧人 :
第一、耶穌甘心為祂的羊群舍掉性命。
法利塞人只是傭工,他們剪羊的毛,對羊並不關心
;好的牧人要像從前達味一樣,保護他的羊群。
第二、耶穌認識祂的羊。
祂對祂的羊群親切地認識,而且包含著深厚的愛,
這便是祂甘心為羊群捨身致命的原因。
耶穌的愛,超越以色列同胞的範圍,並且普及所有
的外邦人;如果說,耶穌的第一次來臨,是為找尋
以色列家迷失的羊,祂的死亡與復活卻為普世萬民
打開了祂羊棧的門。
最後,聖若望福音第十章更從『耶穌是羊的門、是
好的牧人』,轉入祂與 天主聖父原是一體的第三
個主題。
耶穌說:『賜給我羊群的 父,超越一切,為此,
誰也不能從我 父手裡將他們奪去;我與
父原是一體』。
我們說過,耶穌復活期第四主日也是善牧主日,這
一天的彌撒福音,在禮儀年曆甲、乙、丙三年一律
取自聖若望福音第十章;甲年選讀的內容側重耶穌
是羊的門的比喻;乙年著重耶穌是好的牧人,為羊
群犧牲性命;丙年重視耶穌和 天主聖父同為一體
以及祂賜予祂羊群永遠的生命。
今年是禮儀年上的乙年,本主日的彌撒福音取自聖
若望福音第十章第11到18節,內容講耶穌是好牧人
,為羊群犧牲性命;彌撒福音上這樣說:
那時候,耶穌說︰「我是善牧,善牧為羊舍掉自己
的性命;傭工,因不是牧人,羊也不是他自己的,
一看見狼來,便棄羊逃跑;狼就抓住羊,把羊趕散
了。因為,他是傭工,對羊漠不關心。
我是善牧,我認識我的羊,我的羊也認識我,正如
父認識我,我也認識 父一樣;我並且為羊舍掉我
的性命。
我還有別的羊,不屬於這一棧,我也該把他們引來
,他們要聽我的聲音;這樣,將只有一個羊群、一
位牧人。
父愛我,因為我舍掉我的性命,為再取回它來,誰
也不能奪去我的性命;而且,我是甘心情願舍掉它
,我有權舍掉它,我也有權再取回它來;這是我由
我 父接受的命令」。
我們剛才所聆聽的福音記載包括三個教訓,第一個
最明顯的教訓是傭工和牧人的區別;傭工不是牧人
,羊不是他自己的,他不關心羊,一看見狼來,便
拋下羊逕自逃跑了;這樣,狼就可抓住羊,把羊群
趕散了。
在將近二千年的教會歷史中,多少次,基督的羊群
遇到驚擾;多少次,遭受蹂躪;也多少次,痛苦地
體驗了傭工和牧人的迥然不同。
本主日彌撒福音的第二個教訓是,耶穌和祂的信徒
之間的親密關係;耶穌講善牧的比喻,用牧人認識
羊、羊認識牧人以及牧人為羊捨命這樣的話從兩方
面形容祂與祂信徒之間的親密關係。
一方面、祂說:『我認識我的羊,我的羊也認識我
,正如 父認識我』。
另一方面、祂又說:『我為羊舍棄我的生命,好再
把它取回來;誰也不能奪去我的生命,是我甘心情
願舍棄的。我有權舍棄它,也有權把它再取回來;
這是我從我的 父所接受的命令』。
不論從祂認識祂的羊、或從祂為羊捨命方面來說,
耶穌總是把祂與祂信徒之間的關係同祂與祂
父親之間的關係相提並論,充分表示了這關係的親
密程度。
信靠耶穌,我們做基督信徒的便得以
天主聖三奧蹟分享 天主的生命,成為
天主的子女;這是何等恩德、何等幸福 !
本主日彌撒福音的第三個教訓是,我們基督信徒在
聖伯多祿宗徒繼承人周圍的團結合一,這就是耶穌
所說的『我還有別的羊不在這羊棧裡,我該把他們
領回來,他們要聽我的聲音;這樣,將來只有一個
羊群,同屬於一位牧人』。
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,取自宗徒大事祿第四章第
8 到12節,內容記載聖伯多祿宗徒在猶太宗教領導
人面前所做的見証;聖伯多祿宗徒援引聖詠上的話
說 : 耶穌是建築工人棄而不用的石頭,卻反而成了
屋角的基石;又說:『除了耶穌以外,無論憑誰,
絕無救恩;因為,在天上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字,
使我們能賴以得救的』。
聖伯多祿宗徒的這幾句話和我們剛才聽到的聖若望
福音中所說的『只有一個羊群,同屬於一位牧人』
,異曲同工,給予我們同樣的教訓。
讀經一上這樣說:那時,伯多祿充滿聖神,向他們
說︰「各位百姓首領和長老﹗如果,你們今天詢問
我們有關向一位病人行善的事,並且他怎樣痊癒了
;我很高興告訴你們和全以色列百姓︰是憑納匝肋
人耶穌基督的名字,即是你們所釘死、
天主從死者中所復活的,就是憑著這人,這位站在
你們面前的人好了。
『這耶穌就是為你們匠人所棄而不用的石頭,反而
成了屋角基石』,除祂以外,無論憑誰,絕無救援
;因為,在天下人間,沒有賜下別的名字,使我們
賴以得救的」。
聖伯多祿宗徒在猶太議會為主做証時,他的同伴聖
若望宗徒也在場;後來,在他的書信當中,聖若望
宗徒發表了他的感受,他以為,我們做基督信徒的
,藉著聖洗聖事分享了 天主的生命,成為
天主的子女,在 天主與我們之間便有了一種極密
切的關係。
正因為這個緣故,與 天主做對的世界便輕視我們
、迫害我們;但是,聖若望宗徒認為,我們做
天主子女的不必因此沮喪。
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取自聖若望一書第三章第一
到二節,經文這樣說:
親愛的諸位,請看, 父是怎樣愛我們;祂使我們
稱為 天主的兒女,而且,我們也真是如此。
世人不認識我們,是因為他們不認識 父。
親愛的諸位,現在,我們是 天主的兒女;但是,
我們將來究竟如何,現在,還不明顯;可是,我們
知道,一旦,明顯了,我們都要像祂;因為,我們
將看見祂的真相。
這是我們每一位基督信徒所面臨的問題,我們知道
,我們是 天主的兒女,我們應該依照我們是
天主兒女的身分生活。
但是,世人不知道、不明白。
我們自己雖然知道我們是 天主的兒女,卻也並未
看到我們做了 天主的兒女;將來,究竟如何,這
要等到基督再次來臨時,才讓我們看見。
就眼前而論,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矛盾中 : 我們既不
屬於這個世界,卻處身在這個世界中;我們要在這
個世界上為天國生活。
下面這篇集禱經說出了我們基督信徒的微妙心情 :
天主,求禰使我們常生活在喜樂中;因為,禰恢復
了我們青春的朝氣,我們今日重獲義子的榮耀;求
禰也使我們滿懷慶幸和確實的希望等待肉身的復活
與光輝日子的來臨;亞孟。
主內的兄弟、姊妹們,或者,我們會說,我們雖然
是 天主的兒女;可是,並沒有覺得做
天主兒女的福份呀?
我們並沒有覺得做 天主兒女的福份,這是因為,
我們還是生活在現在世界上的俗人,我們還沒有升
天堂、享見 天主。
但是,我們相信、我們也盼望,有朝一日,我們升
了天堂、享見了 天主,我們一定會覺得我們是
天主的兒女,並且也一定會覺得我們做
天主兒女的福份的。
從前,聖若望宗徒就是這樣教導他的信友們;這個
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二援引他的訓導說:
親愛的諸位,現在,我們是 天主的兒女;但是,
我們將來究竟如何,現在,還不明顯;可是,我們
知道,一旦,明顯了,我們都要像祂;因為,我們
將看見祂的真相。
今天,在彌撒中,我們的慈母教會也教導我們,要
我們堅信不疑我們是 天主的兒女,而且,要立刻
活出我們做 天主兒女的樣子來。
怎樣活出做 天主兒女的樣子來呢?
彌撒中,集禱經說得好,那就是:懷著兒女對父親
一般的親情孝愛 天主,同時又像基督一樣懷著對
兄弟、姐妹一般的親情博愛眾人。
基督,我們讚美禰!亞孟。
作者:阿德里安.諾桑 本篤會神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