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信聖神,我信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 (復活期第三主日)
宗三 13-15,17-19;若壹二 1-5;路二十四 35-48
默想
復活主日,我們講論過信經中「我期待死人的復活及來世的生命」;今天,
讓我們反省另外兩句:「我信聖神,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」及「我信從宗徒
傳下來的教會」。
今天的福音,似乎沒有提及聖神,其實,福音的下一節,今天沒有引用:
「你們應當留在這城中,直到佩戴上自高天而來的能力」,這能力自然是指
聖神的能力。
今日的福音使我們感歎,原來,要相信基督的復活是那麼困難。
首先,婦女們回報,看見天使;接著是,伯多祿與若望的報告;現在,又有
厄瑪烏兩門徒的見證;卻仍未能使門徒相信;到耶穌顯現時,他們又以為是
見鬼。因此,耶穌邀請他們看看祂的手腳,觸摸祂;並在他們面前進食,只
想表明:「分明就是我」;而且,鬼是沒有肉和骨的。
可惜,門徒仍不敢相信,只是驚訝。
耶穌再用聖經開啟他們的心靈。
結果怎樣,我們不太清楚;起碼要到五旬節,門徒才出來宣講復活的基督。
這就是耶穌要他們留在城中,直到有了來自高天的能力的意思;換句話說,
沒有聖神,根本沒有信仰的能力;有了聖神,人才會對於有關基督的一切豁
然貫通;因為,「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」。
今日的第一篇讀經是伯多祿的講道,他講的是基督的死亡與復活,應驗了先
知的預言,內容幾乎都是耶穌講過的,結果是五千個男人信了。
這並不是伯多祿的講道比耶穌厲害,而是聖神的力量。
我們必須相信,聖神今天仍在工作;每年,香港不止有五千人皈依基督(
天主教和基督教加起來),可見,聖神仍在賦予生命。
每位基督徒都應相信,聖神在世界內活躍地工作,也在每人自己身上工作。
今天,福音最後的一句話是:「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人」;在第一篇讀經
中,宗徒也自稱是復活的見證人。宗徒的見證非常重要,我們的信仰重點,
不在証明,而在做証上;教會正是建在宗徒的見證上。
新約廿七部書必與宗徒的見證有關,當日,新約諸書的鑑定,也以宗徒的見
證為標準;與宗徒所傳的訊息不調和的事物,我們不會相信。
因此,信經明認:「我信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」。
有人可能會問:宗徒可信嗎?復活的報導是否為宗徒的杜撰?
我們可反問:杜撰為宗徒有甚麼好處?
他們全部因為宣講基督而受到迫害,甚至,死於非命;似乎沒有人會為一個
杜撰的故事而願受那麼大的痛苦;勿忘十字架的痛苦比中國人的凌遲極刑不
相伯仲。
保祿宗徒為宣講基督,甘願長期受苦,而且,受得那麼甘心情願;因為,他
所經驗復活的基督是真的。
當我們看到聖經記載宗徒的見證時,聖神便會推動我們去相信他們的見證。
的確,我們的教會就是建在這些寧死不屈的證人身上。
聖神也能幫助我們在生活上體驗一下福音宣講的真實性;耶穌答應,祂所給
我們的平安,不是世界可以給的;祂給我們的喜樂,無人可以奪去;祂的真
理使我們自由,我們可以驗證一下,是否真的如此。
如果,聖神真的幫助我們感受到福音的真實性,我們就可以像宗徒一樣去為
基督做証。
讓我們好好領略聖神和做証的重要;我們唸下面信經這兩句時,會有特別的
意思:「我信聖神,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」和「我信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」。
( 作者 吳智勳神父 )
反省與實踐
一、 本主日福音中,往厄瑪烏去的門徒的故事提醒我們,復活的基督願意透
過聖事、聖經與我們相遇,堅強我們的信德,使我們認出他的臨在,與祂的
教會在一起,藉著新生活來為祂做證。
現在,請回顧並默想:請回想一下,自己與復活基督相遇的經驗。
復活的基督總是願意透過聖經、聖事臨在我們心中;但是,在平日生活中,
我是否能夠把握與祂相遇機會,勤讀聖經、勤領聖事,特別是參與感恩禮呢?
二、 天主總是在我們身旁,只是我們能否認出祂來?我們是否像往厄瑪烏
的門徒一樣,即使有復活的基督在我們身邊,與我們邊走邊談,使我們的心
火熱起來,卻還是不認識祂。
足見,勤讀聖經、勤領聖事仍然不夠;我們需要對復活基督的經驗,體驗祂
臨在我們中間。
然而,信德是 天主的恩賜,為此,我們要不斷祈禱,懇求
天主派遣聖神與我們同在,給我們力量,使我們能夠克服人性的軟弱,信心
堅定地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,勇敢為主做見證。
信友禱詞
請繼續為新領洗的信友祈禱
祈求 天主降福他們,並派遣聖神堅定他們的信仰,使他們能夠善度信友的
生活,成為名符其實的基督徒。
請為很少進堂參與感恩禮的教友祈禱
願 天主大發慈悲,派遣聖神到他們心中,重振他們在洗禮時的信德,讓他
們能夠以言、以行的實踐自己的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