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月五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,教宗方濟各

表示:慈悲善工,不是為了良心平安而施捨,而是分擔和

同情他人的痛苦,同時也要冒險。

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《多俾亞傳》(一    3,二1~8),

記述托彼特時常大方賙濟與他一同被擄到亞述國尼尼微城

的貧窮同胞,甚至,冒著生命危險,暗地裏埋葬被殺害的

以色列人。

面對他人的痛苦,托彼特感到非常悲傷。

在講道中,教宗省思了十四端神形哀矜;實踐這些哀矜,

不只是施捨,還要有同情。

教宗說:與受苦的人一同受苦;慈悲善工不是為了讓良心

平安才行善,不是為了更心安理得,如釋重負。

不是的;慈悲善工也意味著同情別人的痛苦;分擔和同情

兩者是一起的,慈悲之人懂得分擔和同情他人的問題。

我們要問:我是懂得分擔的人嗎?我是慷慨大方之人嗎?

當我看到有人受苦、處於困境中時,我也感到痛苦嗎?

我懂得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,體諒他人的困苦情況嗎?

被擄到亞述國尼尼微城的猶太人被禁止埋葬自己的同胞,

否則,可能被處死;因此,托彼特面臨危險。

教宗強調,實踐慈悲善工,不僅意味著分擔和同情,也有

風險。

很多時候,要冒險;我們想想,羅馬這裡,在大戰期間,

庇護十二世等許多人冒著危險藏匿猶太人,以免他們遭到

殺害和被放逐。

這些人冒著生命危險;但是,拯救人的性命是慈悲善工!

教宗還指出了另外兩個層面:行善之人可能被別人嘲笑,

就如托彼特那樣;因為,別人認為他放著安逸的日子不過

,卻做出瘋狂的事。

另一個層面是費力勞心。

你們要從事費力勞心的慈悲善工;我有一位朋友病了,我

想去探訪他;可是,我沒有心情,我寧願休息或看電視,

安靜度日。

施行慈悲善工總是要費力勞心;       上主為了我們費力勞心

,祂被釘在十字架上,好能給予我們慈悲。

教宗說,凡是有能力做慈悲善工的人,因為,他知道自己

首先獲得了慈悲,而且是       上主給予了他慈悲。

如果,我們做這些事,是因為       上主憐憫了我們;讓我們

想想我們的罪過、我們的過失和       上主是如何寬恕我們的

;祂寬恕了我們的一切,我們也要同樣對待我們的弟兄、

姐妹。

最後,教宗表示:慈悲善工使我們不再自私自利,敦促我

們更親近耶穌並仿效祂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
    Guodegang

    郭德剛福傳中心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