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恩的撒瑪黎雅癩病人
【福音:路十七 11~19】
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的時候,經過撒瑪黎雅及加里肋亞中間
;走進一個村莊的時候,有十位癩病人迎面而來,遠遠地
站著,他們提高聲音說 : 「師傅,耶穌,可憐我們罷!」
耶穌定睛一看,向他們說:「你們去,叫司祭們檢驗你們
罷!」
他們去的時候,便潔淨了。
其中一位看見自己痊癒了,就回來、大聲光榮
天主,並且跪伏在耶穌足前、感謝祂;他是一位撒瑪黎雅
人。
耶穌便說道:「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?那九個人在那裏
呢?
除了這位外邦人,就沒有別人回來歸光榮於 天主嗎?」
耶穌遂給那人說 : 「起來,去罷!你的信德救了你」。
【經文脈絡】
這個主日的福音是著名的「耶穌治癒十位癩病人」的故事
(路十七11~19);故事一開始,路加再次提及「耶穌往
耶路撒冷走去」(參閱:路九51,十三22),使讀者回憶
起,這是發生在耶穌前往耶路撒冷旅程中的一個事件。
整段敘述分成兩個部份 : 首先是一個治癒奇蹟(11~14)
;第二部份是這個奇蹟的後續發展,更是整個故事真正的
高峰。
【耶穌的旅程路線】
福音敘述,「耶穌經過撒瑪黎雅和加里肋亞的邊界」,說
明耶穌選擇由加里肋亞穿越撒瑪黎雅前往耶路撒冷,這是
由加里肋亞前往耶路撒冷最短的路徑。
然而,一般「虔誠的猶太人」大多避免採取這一條路線;
因為,他們不願和撒瑪黎雅人有任何接觸。
但是,福音作者所關心的,並非耶穌行走的路線,是暗示
耶穌的工作與行動對撒瑪黎雅人也有效。
【十位癩病人】
「耶穌走進一個村莊的時候,有十位癩病人迎面而來,遠
遠地站著」。
根據猶太法律,癩病人不得靠近健康的人;因此,他們必
需和耶穌保持相當的距離(參閱:肋未紀十三、十四兩章
)。
由於「十」這個數字不但是一個整數,也是聖經中常出現
的數字;因此,它可能並非表達精確的人數,只是象徵有
許多癩病人。
【呼求救助】
十位癩病人向耶穌呼求救助:「主耶穌,可憐我們罷!」
這個祈求是聖詠中個人向 天主哀求的標準格式(參閱:
詠四一 5,五一 3 ~ 4),顯示癩病人把耶穌當做
天主,滿懷信賴地懇求援助。
【治癒奇蹟】
耶穌的反應可能令今日的讀者感到相當困惑;因為,祂似
乎並未回應癩病人的哀求,卻只派遣他們到司祭們那裡去
接受檢驗。
在以色列的社會中,癩病被視為「不潔淨」,而且,判斷
這種疾病的權柄屬於司祭;一旦,有人被判定患有癩病,
司祭便舉行一種特殊儀式,並將患者由正常的社會中逐出
。如果,有癩病人被治癒,也同樣地必需經由司祭檢驗,
並舉行特殊的儀式宣告此人已是潔淨者,使之再次被接納
成為家庭與社會的成員。
耶穌的話語就是回應癩病人滿懷信心地祈求,要他們相信
自己已被治癒,前去接受司祭的檢驗。
耶穌對他們的派遣,一方面是考驗他們的信德、另一方面
則是顯示祂的仁慈與能力。
那些癩病人聽信耶穌的話,因此,在前去給司祭檢查的路
上,發現他們的祈求得到了耶穌的俯允,他們被潔淨了。
【治癒與得救】
故事接著進入第二部份,其間的轉折讓人驚訝;原本十個
人一起呼求救助,而且全都得到俯允;但是,只有一個人
做出積極地回應。
路加的敘述非常精細,沒有根據肋未紀的傳統稱這位癩病
人「潔淨了」,卻說「這人看見自己痊癒了」;痊癒這個
字的希臘文也是「救援」的意思。
「他回來、大聲光榮 天主,並且跪伏在耶穌足前、感謝
祂!」這些行動表達出,他內心被徹底地治癒(得救),
原本的信德更加堅強;他認出耶穌是 真天主,因而真心
地悔改、皈依耶穌。
【 天主的仁慈超越一切】
路加特別指出,這位得救者是一位「撒瑪黎雅人」,屬於
被猶太人輕視的種族團體(參閱:列下五15)。
傳統上,猶太人相信他們是 天主特選的民族,認為只有
他們才能得到 天主的救恩;但是,透過這個註記,路加
提出強烈質疑,強調在耶穌基督身上所顯示出的
天主的仁慈打破了一切宗教藩籬,不受任何限制。
【耶穌就是 天主(子)】
耶穌一連發出三個「修辭性的問句」(答案是自明的):
「潔淨了的不是有十個人嗎?那九個人在那裏?除了這位
外邦人,就沒有一個人回來讚美、稱頌 天主嗎?」
前兩個問句使最後一句中的「外邦人」和「耶穌自己的同
胞」之間的對比更為尖銳。
耶穌的話說明,他們必需為了得到潔淨感謝 天主;但是
,真正的感謝 天主,只有來到耶穌跟前時才實現;因為
,祂就是 天主(子)。
【身心靈完滿的救援】
耶穌最後對這位感恩的撒瑪黎雅人所說的話強化這個教導
:「起來,回去罷!你的信德救了你」。
撒瑪黎雅人回到耶穌跟前的行動,被耶穌肯定為「信德」
;由於這個緣故,這位撒瑪黎雅人不但得到治癒,更是身
心靈完整的救援。
【綜合反省】
和一般的治癒奇蹟敘述不同,這個故事沒有報導治癒的過
程,卻將重點集中在耶穌最後的話語上;整個敘述顯示,
耶穌至高無上的權威,祂具有治病的權柄;被治癒的撒瑪
黎雅人跪伏朝拜耶穌的行動顯示,他承認耶穌是救主。
路加透過這個故事教導他的讀者,對所有的外邦人而言,
這位撒瑪黎雅人是一個皈依信仰的榜樣。
他回頭轉向耶穌,感謝、讚美 天主的行動,得到耶穌更
深的肯定,使一個奇蹟治癒的信仰提升為完整救援的信仰
。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