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民讚頌 上主
本主日、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,彌撒中的兩篇讀經和福音
分別取自依撒意亞先知書第六十六章第十八到二十一節;
致希伯來人書第十二章第五到七及十一到十三節;聖路加
福音第十三章第二十二到三十節。
本主日彌撒的福音又給我們提出了解釋禮儀與注釋聖經之
間的分歧的問題;如果,我們純粹從注釋聖經的立場來讀
這篇福音的記載,我們肯定會把窄門的比喻認做它的主題
,以為它的宗旨是在強調進天國的困難及嚴格條件。
這種看法是對的;但是,它轉移了我們的注意,把我們引
到本主日的彌撒慶典以外去了。
在本主日的彌撒慶典中,福音與讀經一相搭配;與讀經一
對照,本主日彌撒福音的教訓集中在它的最後兩句話:「
將來,從東方、從西方、從北方、從南方,都有人來,在
天主的國裏歡宴。
看哪!有最後的,將成為最先的;也有最先的,成為最後
的」。
其背景是,有人向耶穌提出了一個問題:「主,將來,得
救的人真的很少嗎?」
儘管這也是今日許多虔誠的人所關心的問題,耶穌並未予
以直接的答覆;祂不過鼓勵祂的同胞小心謹慎,免得原來
應是他們天國中的座位被來自四方的外邦人捷足先登占據
了。
言外之意就是,救恩並不限於一個民族,所有接受基督的
人都將得救。
本主日彌撒的福音這樣說:
那時,耶穌經過各城各村,走向耶路撒冷;一路教導人。
有人問祂說:「主!將來,得救的人真的很少嗎?」
耶穌回答他們說:「你們努力由窄門進去吧!我告訴你們
,將來,有許多人想要進去,卻不能進去。
等到家主起來,關了門,你們才站在外面敲門說:『主!
請給我們開門吧!』
家主要回答你們說:『我不知道你們是從那裏來的』。
那時,你們要說:『我們在祢面前吃過、喝過;祢也曾在
我們的街市上施教過』。
祂要回答你們說:「我不知道你們是從那裏來的;你們這
些做惡的人,離開我,走吧!」
幾時,你們看見亞巴郎、依撒格、雅各伯及眾先知都在
天主的國裏,你們卻被摒棄在外面;在那裏,你們只能哀
哭和切齒。
將來,從東方、從西方、從北方、從南方,都有人來,在
天主的國裏歡宴。
看哪!有最後的,將成為最先的;也有最先的,成為最後
的」(路十三22 ~ 30)。
在本主日彌撒中的讀經一裏, 天主藉著依撒意亞的口宣
告祂的旨意說:「我要聚集萬民及所有說各種語言的民族
;他們都要前來,瞻仰我的榮耀」。
從前,連梅瑟也只不過從背後瞥見 天主的光榮;現在,
竟將被所有的民族都看到了。
在那由所有的民族組成的廣大會眾中將出現一個記號,『
一面標誌著那有幸看見 天主光榮的會眾本質的旗幟』;
那是新天新地、那是新的受造物。
到了那時,將有一大隊的人乘著種種不同的交通工具來到
耶路撒冷向 天主獻禮, 天主也將從他們當中選拔司祭
;於是,耶路撒冷的聖殿便成為萬民的祈禱所了。
讀經一這樣說:
上主這樣說:『我要聚集萬民及所有說各種語言的民族;
他們都要前來,瞻仰我的榮耀。
我要在他們中間施行奇事,並派遣免難的人到外邦人之中
以及遙遠的海島去,就是到那沒有聽過我的聲譽、沒有見
過我光榮的地方;他們將在外邦人中宣揚我的光榮。
他們要從各民族中騎馬、乘車、坐轎、騎騾、騎獨峰駝,
把你們全部的弟兄送到我的聖山耶路撒冷來,當做獻給
天主的獻禮,好像以色列子民用潔凈的器皿將供物獻於
上主的聖殿中一樣;我要從他們中間選拔司祭和肋未人』
(依六十六18 ~ 21)。
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使我們聯想到聖若望宗徒的默示錄:
「我看見有一大夥群眾,沒有人能夠數清,是來自各邦國
、各支派、各民族、各言語的,他們都站在寶座和羔羊面
前,身穿白衣,手持棕櫚枝,大聲呼喊說:救恩來自那坐
在寶座上的我們的 天主、來自羔羊!」
總之,本主日的彌撒禮儀給我們指出了基督救恩的普世性
,教會的傳教使命來自她的本質。
梵二大公會議的《禮儀憲章》說得好,「教會好像樹立於
各國之間的一面旗幟,將散居的 天主兒女召集在一起,
好使他們都一同屬於一個羊棧、一位牧人」。
是的,耶穌曾說過:「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,就要吸引
眾人來歸向我」。教會,就是「為了拯救普世人類,被釘
在十字架死去的耶穌基督」高舉的旗幟。
主內的兄弟、姐妹們 :
本主日、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的彌撒福音,我們剛才一起
聆聽了;在這篇福音的記載中,最凸出、最引起我們注意
的,當然是那「窄門」的比喻:『你們應該勉力從窄門進
去;有許多人想進去,卻不能進去』。
如果,我們把這篇福音拿來與同一彌撒中的第一篇讀經來
對照,我們便會發現,讀經一講的是: 天主藉依撒意亞
的口發表祂的旨意:『我要聚集萬民和說各種語言的民族
;他們都要前來,瞻仰我的榮耀』。
這與窄門的比喻並不相搭配,卻使我們想起福音最後一段
中的話:『到時,將要有人從東方、西方、北方、南方來
,進入 天主的國赴宴』。
所以,本主日彌撒福音的主題應該是講救恩的普世性。
雖然如此,我們還是先來談談「窄門」的比喻,然後再來
講救恩普世性的道理。
有一本稱作《清泉掬水》的書,這本書注釋主日彌撒福音
;依這本書的注解,本主日彌撒福音中的「窄門」有兩重
意義 : 第一是、表明進口狹小,要進去的人多,進得去的
人少。
第二是說、暫時開放,關上後,永遠不在開。
照這樣的解釋,窄門的比喻教訓我們:要生活謹慎,及時
準備善終,這樣才不致將來被擯棄在門外,進不了天堂。
記住了這樣的教訓之後,我們再來聽聽耶穌說的 : 『到時
,將要有人從東方、西方、北方、南方來,進入
天主的國赴宴』那句話。
那句話意思是講救恩普世性的道理,這道理與我們對基督
和對教會的信仰有密切的關係。
我們相信,耶穌是為拯救所有的人,在十字架上,犧牲了
自己的生命;所有的人都能夠依賴耶穌的功勞獲得救恩。
我們相信,教會是至聖、至公、至一、從宗徒傳下來的;
我們有信德的基督信徒絕不許把基督和祂的教會看做是西
方文明的專有品,認為與我們中國人沒有關係。
上世紀的二十年代,我們中國的主教們在當時宗座代表剛
恒毅總主教的領導下,曾在上海舉行會議;會議後,全體
去佘山朝聖,在進教之佑聖母像前,公誦一篇奉獻中國於
聖母誦。
後來,這篇經文在中國廣為流行;其中有一句這樣說:
懇求憐視中國億萬人民,皆爾聖子聖血所贖,賴爾大功之
轉求,賜之同歸耶穌聖心,以得生命聖德之源,共成一棧
一牧。
我很喜歡這句經文,這句經文可用來概括本主日彌撒福音
的教訓;本主日彌撒福音給我們的教訓主要是,基督救恩
的普世性,同時,又藉著窄門的比喻:要生活謹慎,及時
準備善終,免得失去得救的唯一機會。
這句經文說:中國億萬人民,如同普世人類,是聖子耶穌
的聖血所救贖的。
又說:在中國的 天主教徒,如同在其他國家的
天主教徒一樣,要依賴耶穌聖心的慈愛,在一個教會內,
共成一棧一牧。
這句經文,不僅為我們在中國的 天主教徒 , 而且更為全
體和一位一位的中國人民的得救,祈求聖母瑪利亞轉求
天主。
這正是我們在本主日彌撒福音裏所聽到的救恩普世性和「
窄門」的比喻要給我們的資訊。
基督,我們讚美你;亞孟。
作者:阿德里安.諾桑 聖本篤會神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