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十日下午,在佛羅倫斯弗蘭基市政體育場主持
彌撒聖祭,教宗方濟各強調,基督徒絕不可脫離群眾
,反而要有勇氣逆流而上,宣講 天主的慈悲;真正
的人文主義總是有一張愛德的面容。
彌撒福音記述耶穌問祂的門徒們兩個問題:
一個是 :『人們說,人子是誰?』
另一個是 : 『你們說,我是誰?』(瑪十六13,15)
關於第一個提問,教宗指出,耶穌想知道人們的想法
,並不是為滿足他們的欲望,是為與他們交流。
因此,與現實保持健康的接觸,知道人們生活上的喜
樂與痛苦,是能幫助他們並與他們交流的唯一方式。
倘若,觸摸他們日常生活的經歷,他們就能聼進對方
的話語。
教宗說:當 天主打算與我們交談時,祂便降生成人
;耶穌的門徒們絕不可忘記自己是從那裏蒙受召選的
,他們是在人群中蒙召;絕不可陷入脫離群眾的誘惑
,好似人們怎麽想及怎麽生活與自己無關,而且也不
重要。
關於耶穌問門徒們的第二個問題:你們說,我是誰?
教宗表示,這個問題今天仍然在我們心中迴盪著,它
為我們的身分認同及使命至關重要。
唯有認識耶穌和祂的真理,我們才能注視人性狀況的
真理,才能為使社會充滿人性化做出貢獻。
教宗指出,西滿對耶穌這個提問的回答:禰是默西亞
,永生 天主之子(瑪十六16)。教宗說:這個回答
涵蓋了伯多祿的全部使命,就是要守護和宣講信德的
真理,維護和推動各基督信仰教會的共融,保持教會
的紀律。
今天,我們的喜樂是分享這信德並共同回答
上主耶穌說:『禰是默西亞,永生 天主之子』。
我們的喜樂也是逆流而上,超越時下見解,在耶穌身
上認出 天主的臨在。
天主子受 父的派遣來到世上,成為救贖人類的途徑
;西滿伯多祿的信仰宣誓也是我們的信仰宣誓。
這信仰宣誓,不僅是我們得救的依據,也是實現救恩
及通往這目標的道路。
談到救恩奧蹟,教宗強調了 天主的慈悲;他說:在
人的缺乏理解、罪過和苦難面前, 天主無意投降,
祂自我奉獻,甚至成為人,在人的具體境況中與每個
人相遇。西滿伯多祿就是在耶穌的面容上認出
天主的這慈悲大愛。
我們也蒙召在 上主臨在於我們當中的多種形式中認
出祂的面容,在基督的聖言及聖事、兄弟共融、不分
彼此的愛以及窮人身上認出祂的面容。
教宗指出, 天主與人不是兩個對立的極端,總是彼
此尋找;因為, 天主在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肖像,人
只有注視 天主才能認出自己;這是真正的智慧。
當天是聖師良一世教宗紀念日,這位聖人在佛羅倫斯
所屬的托斯卡納行政區出生。教宗稱聖師良一世是有
真正智慧的人,他提醒我們,智慧若不與基督及服事
教會緊密相聯,就不是真智慧。
最後,教宗表示,說人文主義總是有一張愛德的面容
,並非沒有道理;佛羅倫斯在它最有創意的時代,為
人文主義做了見證,但願這份遺產為這座城市和整個
義大利結出新人文主義的碩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