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必需潔淨
肋十三 1 ~ 2,45 ~ 46;格前十 31 ~ 十一 1;谷一 40 ~ 45
本主日的福音向我們敘述了一位癩病人痊癒的事蹟;在讀
福音前,我們先聽第一篇讀經中有關舊約對癩病人的看法
。第二篇讀經與福音只有間接的關聯,這篇讀經邀請我們
以所做的一切事來光榮 天主,正如耶穌一樣,祂治癒癩
病人來光榮 天主。
第一篇讀經告訴我們,舊約時代,如何看待患癩病的人;
肋未紀用了長長的兩章篇幅來談這個問題(見肋十三章至
十四章)。
第十三章是對這個病的診斷;這個工作由司祭負責,因為
,當時的人認為癩病是不潔淨的,這令患者必需離開他的
社團。
癩病患者被隔離,因為,和他接觸會令這病擴散;這一來
,患癩病的人便不能參加向 天主奉獻的祭典了,病人因
此非常痛苦。
為此,肋未紀中說,司祭必需接受精確的指導,來檢驗病
人身上的瘡癤、腫瘤或斑痕是不是癩病的症兆。
如果是,這位癩病人便被遣離他的社團;肋未紀說:「凡
身患癩病的人,應穿撕裂的衣服,披頭散髮,將口唇遮住
,且喊說:『不潔!不潔!』
在他患癩病的時日內,常是不潔的;他既是不潔的,就應
獨居,他的住處應在營外」。
癩病人的處境的確非常痛苦;因為,他覺得
天主在懲罰他,他也因為遠離其他的人而寂寞孤單。
這種痛苦比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更加厲害;疾病帶來身體
上的痛苦,激起人的同情心,因而都來安慰病人、幫助他
。通常,人不會因為生病被與其他的人隔離;但是,患了
癩病則不同,因為,從宗教的觀點來看,癩病等同不潔。
因此,福音中的那位癩病人不是請耶穌治好他,是請耶穌
潔淨他。
耶穌滿足了他的請求,隨後向他說:「去叫司祭檢驗你,
並為你的潔淨奉獻梅瑟所規定的,給他們當做證據」。
肋未紀中,在專談診斷癩病或類似疾病的不同可能性的那
一章之後,又以一章的篇幅來談潔淨的問題。
當一位癩病人痊癒了,更好說潔淨了,他該到司祭那裡,
司祭要檢驗他的癩病是否真正痊癒了。這時,痊癒的病人
需要奉獻犧牲,稱為「潔淨癩病的犧牲」。
福音記述,當耶穌看到那位癩病人,便動了憐憫的心。
我們很容易瞭解耶穌為什麼動了憐憫的心;這是因為癩病
人狀況非常悲慘,教人望而生憐。
耶穌的心充滿了對那人的憐憫。
那麼,耶穌怎麼做呢?
祂伸出雙手,撫摸那癩病人、對他說:「我願意;你潔淨
了吧!」
耶穌撫摸那癩病人的舉動,令人非常驚訝、感動;因為,
這是法律所禁止的。
從宗教的角度來看,撫摸癩病人,就會被傳染、成為不潔
的人;從身體方面來看,也許,還會被傳染癩病。
不過,猶太人所注重的是宗教方面的後果。
在耶穌撫摸那癩病人的這件事上,不是癩病人影響耶穌,
將不潔的狀況和癩病傳染給耶穌;反而是耶穌影響癩病人
,痊癒了他。
耶穌的聖潔具有非常好的傳染力,那位癩病人因為與耶穌
接觸,獲得潔淨。耶穌沒有因撫摸癩病人變得不潔;相反
的,祂將自己的聖潔通傳給那癩病人。
我們敬仰耶穌的憐憫和勇敢;祂不擔憂被傳染,反而,將
潔淨和健康傳給了那癩病人。
癩病,在過去教會的傳統中,也成了犯罪的表現;但是,
今天,不再認為癩病導致不潔。
其實,沒有任何病會導致不潔。
患病,只是身體上的事,與一個人宗教上的狀況無關。
相反的,一位患了病的人,能夠與 天主更加緊密相連;
因為,病能帶來寶貴的恩寵。
從另一方面來說,罪,也真是一種癩病;罪,令人在
天主面前不潔;因此,我們必需潔淨。
我們可以、也應該像那位癩病人一樣向主耶穌說:「祢若
願意,就能潔淨我!」
這樣,我們罪的癩病便會消失,我們便能留在信徒團體中
享有一切權利,重新參與和 天主的關係、和聖神的共融
,並有份於 天主的愛。
我們從這段福音也看到耶穌不自我宣傳,祂行事非常慎重
;祂行奇蹟,不是為了博取人的讚揚;相反地,祂不要人
們宣揚。因此,祂對那痊癒了的癩病人說:「當心!什麼
也不可告訴人;但去叫司祭檢驗你」,就像每一位奉公守
法的猶太人一樣遵守法律的規定。
然而,那癩病人因為自己已經潔淨,太興奮了,以致忍不
住把這件事宣揚開來。這一來,耶穌便不能公開地進入城
中,必需避到一些無人的地方去。
在第二篇讀經中,保祿要我們效法基督;他用以下的話間
接地向我們做了這個邀請,他說:「你們該效法我,如我
效法了基督一樣」。保祿宗徒說自己是基督的效法者,來
推動信友們效法主基督。
我們受召效法基督;因此,我們必需常常對那些受苦的人
充滿憐憫,我們也應該憐憫罪人,他們因為犯了罪,與
基督信友團體分開,他們不再與 天主和信友團體有良好
的關係。我們應該效法基督,將共融和與 天主、與弟兄
的良好關係帶給所有的人。
因此,我們要學習耶穌的榜樣,一切都要為光榮
天主而做。
此外,也要像保祿所做的,在一切事上,使眾人喜歡,不
求我自己的利益,只求大眾的利益。
我們要常常生活在福音的雙重愛的精神中:愛
天主,一切事為光榮 天主而做,並和 天主結合在一起
來愛他人。
在這個痊癒癩病人的事上,耶穌給了我們效法的榜樣,我
們本著祂所賞賜的恩寵,可以、也應該效法祂。
這樣,祂的王國得以拓展,世界也能夠變得更加友愛、更
充滿和平與喜樂。
作者:阿爾貝.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