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洗者若翰的見證

 

【福音:若一 6 ~ 819 ~ 28

 

 6 曾有一人,是由    天主派遣來的,名叫若翰; 7 這人來

 

,是為做證、為給光做證,為使眾人藉他而信。

 

 8 他不是那光,祇是為給那光做證。

 

19這是若翰所做的見證:當時,猶太人從耶路撒冷派遣了

 

司祭和肋未人到他那裏、問他說:「你是誰?」

 

20他明明承認,並沒有否認;他明認說:「我不是默西亞

 

」。

 

21他們又問他說:「那麼,你是誰?你是厄里亞嗎?」

 

他說:「我不是」。

 

「你是那位先知嗎?」

 

他回答說:「不是」。

 

22於是,他們問他說:「你究竟是誰?好叫我們給那派遣

 

我們來的人一個答覆。關於你自己,你說什麼呢?」

 

23他說:「我是在曠野裏呼喊者的聲音;修直

 

上主的道路罷!正如依撒意亞先知所說的」。

 

24被派遣來的,有些是法利塞人,25他們又問他說:「你

 

既不是默西亞、又不是厄里亞、也不是那位先知;那麼,

 

你為什麼施洗呢?」

 

26若翰答覆他們說:「我以水施洗;你們中間站著一位,

 

是你們所不認識的;27祂在我以後來,我卻當不起解祂的

 

鞋帶」。

 

28這些事發生於約但河對岸的伯達尼、若翰施洗的地方。

 

【喜樂主日】

 

將臨期第三主日的感恩禮儀充滿「喜樂」的氣氛,從進堂

 

開始,這個禮儀主題就清楚的被表達出來:「你們應在

 

主內常常喜樂;我再說一次,你們應當喜樂;因為,主臨

 

近了」。

 

主禮神父所穿著的禮服,也由象徵嚴肅、補贖精神的紫色

 

祭披,轉換為預示耶穌聖誕歡樂的粉紅色祭披。

 

隨著這個主日,將臨期漸漸近入第二個階段,禮儀重心由

 

勸告基督徒警醒不寐、等待人子從天上再度降來,轉為歡

 

欣準備迎接耶穌誕生於歷史之中;教會習慣上稱這個主日

 

為「喜樂主日」。

 

主日福音】

 

這個主日的福音仍是以洗者若翰為主角,由於馬爾谷福音

 

相關的資料太少,因此,在彌撒中,信友們一起聆聽若望

 

福音第一章6 ~ 8節以及19 ~ 28節兩段關於洗者若翰的報導

 

與上個主日的福音(谷一1 ~ 8)相比較,在若望福音中,

 

若翰自稱他就是依撒意亞先知所預言的「曠野裏呼喊者的

 

聲音」(若一23),前來為默西亞預備道路;這位默西亞

 

不只是「在我以後要來」(谷一  7),而且是已經來到,

 

祂是「你們中間站著的一位,是你們所不認識的」(若一

 

26)。

 

【為「一切人」的見證】(若一 6 ~ 8

 

若望福音和對觀福音一樣,在報導耶穌在歷史中公開出現

 

之前,先敘述了若翰的工作。若望福音在序言中先綜合了

 

若翰的宣講;他被派遣來「為給光(耶穌)做證」,為把

 

眾人引入信仰。

 

若望福音的作者認為,信仰永遠是以耶穌為對象;但是,

 

是建築在一個見證的基礎上。在這段經文中,是指若翰為

 

在他之後要來的那一位所做的見證。

 

若望福音中,洗者若翰見證的特點是,它不只是針對以色

 

列人,是為了「眾人」,意思是為了一切人。

 

福音作者認為,洗者若翰的見證,超越歷史時空的限制,

 

永遠具有效力。

 

若翰的見證】

 

「這是若翰所做的見證」(若一19);這一句話清楚表明

 

了若一19 ~ 28的經文意義。

 

這段經文採取對話的形式,包含五個問題和五個答覆;就

 

內容而言,可以分為兩部份:首先是、對若翰身分的審問

 

19 ~ 23);其次是、詢問他所施行洗禮的意義。

 

【對若翰身分的審問】

 

若翰的見證是指向信仰的,而且具有效力的;由於,他是

 

在耶路撒冷派來的代表、即「司祭和肋未人」的面前做證

 

;所以,這是一個正式的、具有「法定效力」的見證。

 

從開始,猶太人就是若翰的對手,拒絕他,也不相信耶穌

 

;他們如同一個司法單位來到若翰面前、提出問題審問他

 

福音中,首先以三個否定性的答案,說明若翰鄭重地否認

 

三個不適於他身分的訴求:他既非來自達味家族的君王性

 

默西亞、亦非厄里亞、也不是那位先知。

 

在猶太傳統思想中,厄里亞(拉三  123)和那位先知(

 

申十八1518)都被理解為帶來默西亞性救援的人物。

 

若翰的見證反映出很深的基督信仰的影響;歷史中的洗者

 

若翰,可能,真的在其宣講審判與救援的使命中,把自己

 

理解為是厄里亞再現(谷一  6;瑪十一11),他引用依四

 

十  3的經文,稱自己是「曠野裏呼喊者的聲音」(若一23

 

)。

 

若翰的洗禮】

 

在若望福音中,法利塞人一直是耶穌主要的對手;在宗教

 

問題上,他們是有競爭能力的。

 

但是,福音的內容所反應的,大概不是若翰當時的情形,

 

是主曆70年以後的情況。在那一年,羅馬軍隊徹底摧毀了

 

耶路撒冷城,法利塞人是唯一存活下來的猶太宗教團體;

 

因而成為重建以及延續猶太宗教命脈的主要力量。

 

他們質問若翰為什麼施洗;其問題本身預設了默西亞性的

 

意義(若一25)。

 

若翰的回答中,沒有提到人們所期待的「聖神的洗禮」(

 

參閱:若一33);因此,若翰的洗禮顯示出只是「水洗」

 

,而且,若翰也因此聞名於當時。

 

若翰的見證指出,【應該被期待的那一位】已經來到人們

 

中間了;可惜,猶太人卻不認識祂。

 

這一句關於默西亞信仰的言論,含有一個恫嚇的意味,指

 

出當時的猶太人都是盲目的。

 

若翰表明,自己完全不能和「在他以後來的那一位」相提

 

並論,連替祂解鞋帶也當不起!這說明默西亞超越一切;

 

若翰自認為,連做祂的奴僕也不配。

 

【綜合反省】

 

這段福音的重點是「見證」!

 

做證者清楚知道自己在說什麼;信仰永遠只能透過見證被

 

喚起。

 

洗者若翰是一位善盡職責的模範見證人,他面對一群自以

 

為擁有判別一切見證的標準,而且,反對他的強權勢力,

 

絲毫不畏懼退縮。

 

聖奧思定說,這些猶太當權人士,【他們期望將要來臨的

 

默西亞】,【卻排斥眼前這一位見證者】。

 

洗者若翰給所有基督徒立下榜樣:基督徒必需為主做證,

 

不可畏懼反對的勢力;信仰必需永遠具有挑戰與接受挑戰

 

的能力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 摘自  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)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洗者若翰的見證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