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四日,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了例行的周三公開接見活動,教宗本篤十六世向來自全球
各地的朝聖信友開始講解以祈禱爲主題的新一輪要理講授;教宗在要理講授中强調,祈禱
是同 天主說話。
在關於祈禱的主題的首次講解中,他談各個時代的人都呼求 天主;以後,他將陸續講解
我們要設法學習同 天主建立更密切的關係,進入一個【祈禱的學校】。
教宗說:『的確,我們很清楚,祈禱,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;需要學會祈禱,幾乎要時
常重新獲得這項藝術;即使在靈修生活上已經很深入的人也經常感到需要進入耶穌的學校
,學習真誠地祈禱。』
耶穌的身教言傳是我們從他那裏上的第一堂有關祈禱的課;事實上,四部福音爲我們描述
了『耶穌同 天父親密、持久的談話:這是耶穌與 天父的密切共融;他來到世界上,不
是爲自己的意願,而是爲承行派遣他救贖人類的那一位的意願。』教宗舉出埃及、古希臘
、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和羅馬帝國這些古老文化素來表達對認識 天主的渴望。他援引羅馬
皇帝馬可。奧利略的話「爲在神和人的行動間建立有成效的合作,祈禱是必要的。」
教宗說,這位有哲理的皇帝所要表達的是,不祈禱,人類生活就【失去意義和存在的依據】
。教宗指出:『的確,在每個祈禱中都始終表達了人類受造的真理,人在祈禱中,一方面
經驗到自己的軟弱和貧乏,因此,請求 天主幫助;另一方面,却有其非凡的尊嚴,在做
好準備接納 天主啓示的同時,發現自己有能力進入與 天主的共融。』
列舉了不同時代及文明的祈禱範例後,教宗指出,從這些範例中我們看到,人意識到自己
的受造處境和對超過自己和各種美善根源的 天主的依賴。教宗說:『每個時代的人都不
能不祈禱,問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麽,假如,他的存在沒有同 天主的奧秘及其對塵世的
計畫建立起關係,那麽,他存在的意義就模糊不清,令他失望。
人的生命是善與惡、不堪受的痛苦和喜悅及美善的交織,這自然而然讓我們不可抗拒地祈
求 天主給我們內心的光照和力量,使塵世中的我們得到救援,爲我們指明越過死亡界限
的希望。』
教宗繼續解釋說,這些非基督信仰宗教的呼求是從塵世期待來自天上的話, 天主的啓示
則滿全了這一期待。人藉著耶穌能够走近 天主,同他建立父子般的密切關係;是耶穌在
我們的祈禱中奉獻出同 天父建立更加密切關係的可能性。
最後,教宗將他的思念特別轉向童貞聖母,請青年們每天在瑪利亞的學校中學習她承行
天主的旨意;請病人們瞻仰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的母親,知道與基督一起接納各種痛苦的救
贖價值;請新婚夫婦祈求聖母保佑,使家庭永遠充滿納匝肋聖家的氣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