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 教宗方濟各接見修會會士。
五月四日上午,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,教宗方濟各
接見了在羅馬出席聖座修會部國際會議的七百位男女
會士;教宗呼求聖神幫助度奉獻生活者找到真正的準
則,在這個世界上不迷失於世俗的雲霧中。
這個準則正是教宗在今年三月十七日訪問聖庇護神父
朝聖地時提出的奉獻生活三大支柱:祈禱、貧窮和忍
耐。
關於祈禱,教宗解釋說,祈禱,就是在與
上主的相遇中經常回到最初的召叫,放下一切,包括
家庭和事業,與耶穌在一起。
在奉獻生活中,祈禱是讓我們感受到那個召叫、更新
那個召叫的空氣;若沒有這空氣,我們就無法成為良
善的奉獻生活者。
也許,我們會成為善良的人、是為教會許多工作出力
的基督徒或 天主教徒;但是,奉獻生活需要在與
上主相遇的祈禱中不斷加以更新。
有多少工作及何種問題並不要緊,我們總能為祈禱找
出時間;應像德肋撒修女那樣,雖然,整日忙碌,但
是,沒人能奪去她在聖體前祈禱的兩個小時。
談到貧窮,教宗指出,正如聖依納爵所言,貧窮,是
奉獻生活的母親、自我克制的圍牆;貧窮能抵制世俗
精神。
貧窮精神沒有商討的餘地,否則,就會從虔誠的奉獻
變成虔誠的世俗;這個過程有三階段 :
第一是、金錢,即不守貧窮。
第二是、虛榮,從極愛炫耀自己到在小事上好有虛榮
心。
第三是、驕傲和自大;所有惡習由此而生。
但是,第一個階段是對財富和金錢的依戀,若在這個
階段守護得當,其它惡習就不會來到。
此處說到的財富,不只限於金錢。
教宗進而解釋忍耐的含義,他表明,忍耐,應是那種
耶穌在祂生命最後時刻的心境,就是祂用過最後晚餐
、前往橄欖園時的心境。
若缺乏忍耐,一個修會的內部戰爭、修會大會上的野
心以及針對諸如失去聖召這樣團體生活的問題做出的
一些決定,便可想而知。
最後,教宗勉勵出席這次會議的男女會士,在祈禱、
貧窮和忍耐上多下工夫,無論在個人還是團體意識上
緊隨這些根本選擇,將賭注壓在其上。
教宗鼓勵他們繼續探討,在修會生活中結出碩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