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主最大的恩賜: 聖神(若二十 19~23)
正是那一週的第一天晚上,門徒所在的地方因為怕猶太人,門戶
都關著;耶穌來了,站在中間,對他們說:「願你們平安!」
說了這話,便把手和肋膀指給他們看。
門徒見了主,便喜歡起來。
耶穌又對他們說:「願你們平安!
就如父派遣了我,我也同樣派遣你們」。
說了這話,就向他們噓了一口氣說:「你們領受聖神罷!
你們赦免誰的罪,就給誰赦免;你們存留誰的,就給誰存留」。
聖神降臨的聖經傳統
一般基督徒對於「耶穌升天」以及「聖神降臨」的情形,大多有
非常生動的想像;這情形主要是受到宗徒大事錄記載的影響。
尤其是因為,在每年聖神降臨節彌撒中,教會都安排信友們一起
聆聽路加對於五旬節事件的生動報導。
不過,四部福音之中,談論聖神最多的是若望福音,這部福音的
作者也給我們留下了有關聖神降臨的敘述;這個主日的福音就是
選自這段經文。
雖然,只是短短的五節經文,卻含有四個主題:復活主的顯現、
平安的祝福、派遣門徒以及賜予聖神。
復活主的顯現
若望福音二十章敘述,耶穌在復活當日的清晨首先顯現給瑪利亞
瑪達肋納(1-18);接著,在當天晚上又顯現給門徒(19-23)。
福音作者如此安排他所蒐集到的傳統材料,目的在於,盡可能地
拉近復活事件和顯現的經驗。
基於同樣的理由,若望福音報導復活的主在第一次顯現給門徒時
,便把聖神賜給了他們;目的在於強調復活、顯現及賜予聖神是
同時發生的事件。
福音敘述,耶穌顯現時,門徒所在之處門戶緊閉,在毫無預警的
情況下,復活的主突然出現在他們中間。
這種出現的本身就是一個奇蹟,顯示出復活後的耶穌不再受任何
物質的限制。祂的存在方式和一般人完全不同,能夠穿越緊閉的
門戶、突然出現;這一切顯示出,祂已復活,而且,在場的門徒
自然就成為復活的見證人了。
平安的祝福
復活的耶穌對門徒說的第一句話,是祝福他們平安!
這種祝福,本是猶太文化中的日常生活用語;猶太人見面時彼此
問候平安(路十 5),分手時彼此祝福平安(宗十五33)。
但是,毫無疑問地,這段福音經文中的平安的祝福,並非只是日
常問候而已,而是有其更深的意義。
經文強調,門徒因為害怕猶太人,所以,躲在門戶緊閉的屋內;
因此,耶穌對他們的祝福,直接的目的便是,要去除他們內心的
恐懼、不安。
在這個平安的祝福之後,耶穌隨即把自己的手和肋膀的傷痕顯示
給門徒,這麼做的目的在於,使門徒確認祂就是被釘的耶穌,同
時也清楚地表達出,祂的問候,事實上是一個復活的祝福、含有
救恩意義的祝福。
復活的基督,就是被釘的耶穌,祂是真正平安的保證與賜予者;
唯有耶穌能夠賜予人真正的、深沉的平安,「平安」是祂十字架
的死亡以及復活所帶來的決定性救援效果。
這個效果立即在門徒身上反應出來;他們因為看見了「主」,歡
欣喜悅,一切擔心害怕都煙消雲散。
派遣門徒
復活的主給予門徒一個使命,就是使他們分享自己由 父所得到
的派遣:「就如 父派遣了我,我也同樣派遣你們」(21)。
由於經文並未明確指出派遣的對象或目的,因此,這句話的意義
應該在於指出賦予門徒「權柄」,說明門徒的教導就是耶穌的教
導,二者同樣重要。
如果,我們把這個派遣放在整個苦難敘述的脈絡中,便更能夠瞭
解其意義:當耶穌與門徒共進最後晚餐時,即將面臨苦難的主為
門徒洗腳,教導他們要效法他、彼此服務(若十三14-15,20)。
現在,復活的主派遣門徒去執行 天父給予祂的使命,意思就是
要他們現在開始去執行這樣的服務。就如歷史中的耶穌已給門徒
立下榜樣,如今,復活的主派遣他們去如此生活,並且如此教導
萬民;同時也賜給他們完成這個派遣的權能,而且,這個特殊權
能的保證就是「聖神」。
賜予聖神
耶穌藉著向門徒噓氣,把聖神賞賜給他們;門徒們憑藉聖神的恩
惠為信仰團體服務;福音經文用「赦免罪過」來綜合門徒的派遣
。在初期教會傳統中,「聖神的恩賜」和「罪過的赦免」一直是
彼此相連的概念;這一點在洗禮的施行中表現的最為清楚(宗二
38)。
教會團體具有赦罪的權柄,其最後的基礎便在於耶穌的死亡與復
活;他的死亡與復活帶來真正的、徹底的罪赦。
復活的主把聖神賜給門徒,使他們能赦免人的罪過;意思就是,
把自己經由死亡與復活所帶來的勝利果實,完全交付給門徒,要
他們把這救恩的果實分享給普世萬民。
綜合
雖然,若望福音有關聖神降臨的報導,不像宗徒大事錄那般生動
,卻一樣具有深刻的啟示。福音作者敘述聖神降臨是發生在復活
當日的事件,表達聖神降臨屬於復活事件;復活主對門徒的問候
是「平安」,賜給門徒的禮物是「喜樂」,此二者是聖神的果實
(參閱:迦五22-23)。
領受聖神,就是領受耶穌的死亡與復活所帶來的果實;在聖神的
感動之下,基督徒看出耶穌的死亡與復活是一個整體的奧蹟。
聖神本身是最大的禮物,包含其他一切的恩賜;他把門徒和復活
主永遠聯繫在一起,並使門徒們彼此合而為一,更藉著赦免罪過
,創造一個新的世界。 ( 摘自 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