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應隨從聖神的引導行事
(聖神降臨節)
宗二 2~11;迦五 16~25;若十五 26~27,
若十六 12~15
聖神降臨主日,代表耶穌復活奧蹟的勝利結束,一切都
指向聖神的恩賜。
若耶穌受了苦,戰勝了死亡,並且復活了,這是為了把
聖神通傳給我們,使我們與 天主聖三的生命親密的接
觸。
聖神降臨節有不同的面貌,它們表達在今天的讀經中 :
宗徒大事錄記述了這件事。
第二篇讀經指出,聖神在我們基督徒生活中的重要性。
在福音裏,耶穌揭露聖神在基督徒的見證和基督信仰的
深化中所擔任的角色。
宗徒大事錄中將聖神的真相通過三種象徵來表達;實際
上,聖神是看不見的,有時,被描繪成一隻鴿子;但是
,不是這樣。
祂是一種內在的現實,同時是無限的,就如進堂詠所說
:『 上主的神充滿了世界』。
宗徒大事錄裏指出,聖神的三個象徵是暴風、火和舌頭
;聖神能給與一種強烈的衝動。
事實上, 希伯來文中『神』這個字,意思是『氣息』;
在希伯來文中,同一個字卻有『神』和『氣息』雙重意
思。
在義大利文中,神與呼吸也有關聯。
我們在宗徒大事錄中讀到:『忽然從天上來了一陣響聲
,好像暴風颳來,充滿了他們(宗徒們和瑪利亞)所在
的全座房屋』。
聖神賦予強烈的衝動、一種強大的動力,我們必須在我
們的生活中接受這衝動,以便不停留在靜止不動或精神
的懶散中。
聖神也是火;事實上,祂不是一種物質的,是精神的衝
動、是愛的推動。
保祿說:『 藉著聖神, 天主的愛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
』; 天主是愛,聖神是愛之神,凡與祂接觸的都予以
改變的愛之火。
關於聖神的第三個象徵是舌頭;在宗徒大事錄中,我們
讀到『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』。
事實上,聖神解開舌頭、賜予說話的能力;五旬節那天
,『眾人都充滿聖神,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,說起外方
話來』。
聖神的語言,不是一種平常的語言,是表達超自然的事
實、表達 天主隱秘的事實及表達精神生活事實的一種
語言,這語言在教會之初領受火舌時已顯示了出來。
門徒們獲得了那表達自己、致使眾人都聽懂他們所說的
能力:『群眾聚合來了,都倉皇失措;因為人人都聽見
他們說自己的方言』。
猶太人的五旬節日,一大群人彙集耶路撒冷;猶太人來
自世界各地:『有帕提雅人、瑪待人、厄藍人和居住在
美索不達米亞、猶太及卡帕多細雅、本都並亞細亞、夫
黎基雅和旁非里雅、埃及並靠近基勒乃的利比亞一帶的
人,以及僑居的羅馬人和皈依猶太教的人』;眾人都聽
見他們用我們的話講論 天主的奇事。
門徒們的講話,不是普通的講話,是對 天主偉大工程
的讚揚。
這樣,我們看到,從一開始,聖神就走向各方,恢復統
一,克服人的四散。
在創世紀第十一章中敘述巴貝耳塔的故事:人們都說同
一語言,為了成名,他們要建一座最高的塔,但是沒有
成功;因為, 天主混亂了他們的語言,他們彼此不再
明白了,於是被分散到世界各地。
但是,在五旬節時,聖神降到眾人身上,他們都各自聽
見自己的語言,實現了眾人的團結統一。
藉著聖神,我們同全世界的基督信徒合一,這是聖神的
奇妙工程,以我們人簡單的力量是不可能實現的。
在福音中,耶穌宣佈聖神的來到時,指出祂的兩個面貌
;首先,祂聲明,聖神必為祂做證。
耶穌對門徒們說:『並且,你們也要為我做證;因為,
你們從開始就和我在一起』。
聖神賜予門徒們為耶穌做證的能力,授給他們一種特殊
的力量。
在五旬節同一天,我們立刻看到,在耶穌受難時,沒有
勇氣為耶穌做證,甚至,否認了祂三次的伯多祿,現在
,大膽地向全猶太人講話,為耶穌的苦難與復活及聖神
的恩賜做證。
藉著聖神,基督信仰傳遍了整個世界,而且,基督信徒
能夠面對殉道,為耶穌做證。
此外,耶穌宣稱,真理之神要把門徒們引入一切真理。
在公開生活時期,耶穌宣講了、做了、並且行了奇事;
但是,門徒們未能瞭解。
為他們,一切都停留在表面,沒有滲入他們的心靈。
但是,因聖神的來到,門徒們將被引入一切真理。
換句話說,聖神要把一切訊息、耶穌的整個工程、祂的
巴斯卦奧秘滲入他們的心靈中。
耶穌解釋說,聖神不憑自己講論,只把祂所聽到的講出
來(……),祂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;這不是
一個新啟示,與 天主子降生成人沒有任何關係。
聖神要重新取用耶穌的話,為使人明白這話的意思,使
之滲入人的心靈中。
耶穌說:凡 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;因此,我說,祂
要由我領受、傳告給你們。
聖神為基督信徒的信德、望德和愛德進行一個必要的內
在活動,那是一種隱秘的力量,帶來光、熱,為使一切
生氣勃勃,與基督的奧秘永遠保持聯繫。
在讀經二裏,保祿願意使我們瞭解,我們的基督信仰生
活必須由聖神引導;聖神不但指導我們的信仰(參閱今
天的福音),而且也指導我們的行為、我們的行程。
談到行為,保祿宗徒常用行程、行走這樣的字眼;本篇
讀經中便說:『你們要跟隨聖神行走,也就是說,隨從
聖神的引導,就絕不會去滿足本性的私欲了』。
保祿教我們意識到我們本人的生活是個自相衝突矛盾的
,在我們內需要有鬥爭;因為,有兩個互相對立的原則
:肉欲和聖神。
肉欲,意思是人的自私自利,一切都傾向於私利與惡事
,從暴力到不潔等各類的過火行徑。
保祿說:本性的私欲反對聖神的引導,聖神的引導反對
本性的私欲,二者互相敵對,致使你們不能做你們願意
做的事。
是的,我們之中有鬥爭,我們不可以盲目地隨從我們所
有的衝動;事實上,有肉欲的衝動、也有聖神的衝動。
我們不可能度一個自私享樂的生活,同時又擁有慷慨的
喜樂。
我們不可能隨從自然的傾向去控制他人,同時又擁有無
私的為他們服務的快樂。
我們不可能尋求來自金錢的滿足,同時又有出自大方生
活的喜樂。
我們必須在兩者之間擇其一;我們可以做正確的選擇。
肉欲能被克勝;因為,若我們隨從聖神引導,就絕不會
去滿足本性的私欲。
本性私欲的作為是顯而易見的;保祿舉列說明:首先是
淫亂與不潔,也就是我們所稱的肉欲之罪;而後是拜偶
像、仇恨、不睦、嫉妒、爭吵、分黨,這些是自私和暴
力的罪。
這些事妨礙我們度真正人道和基督徒的生活,若我們走
這條路,我們的生命就會趨於毀滅;我們應當是快樂的
,卻只是蒙受恥辱。所以,保祿聲明:『我以前勸誡過
你們,如今再說一次:做這種事的人,絕不能承受
天主的國了』。
反之,若隨從聖神行事,我們就走向天國,而且,我們
在地上已能度一個相稱於 天主的生活,於是感到心滿
意足。
保祿確認:聖神的效果是:仁愛、喜樂、平安以及其他
的一切德行。
這裏,我們見到,保祿談到本性私欲的作為,用的是複
數,聖神的的效果,卻用的是單數;這個單數包含許多
層面,它們是合而為一的。
然而,肉欲的作為卻是分道揚鑣的,引起人們的離散,
因它而成為難以忍受的。
聖神創造和諧、和平與喜樂,主要的效果是產生喜樂與
和平的愛。
愛亦有忍耐、良善、溫和、忠信和柔和的表現。
我們的理想是隨從聖神生活,當我們必須做一選擇或決
定時,應該讓聖神來指導我們;所以,我們必須祈禱。
透過祈禱,聖神被我們接納,祂賜予我們的光照,經由
祈禱而看見,祂傾注在我們心中的愛也透過祈禱被領受。
所以,如果我們因聖神生活;事實上,我們從領洗之日
開始,聖神就在我們內,我們是祂的宮殿,我們就應該
隨從聖神的引導行事。
我們應該讓聖神引導我們,那麼,我們就必能有一個美
好的生活、一個充滿喜樂的生活,而且,對所有我們所
接觸的人也顯示十分有益。
作者:阿爾貝.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