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十八日、聖周四上午,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,
教宗方濟各主持了祝聖聖油彌撒;教宗在講道中指出
,福音多次呈現耶穌與群眾同在:從耶穌誕生時,朝
拜聖嬰的牧童和三王及做異夢的年長者,直到祂受難
時為祂擦汗的婦女、幫祂揹十字架的基勒乃人及左盜
、右盜和百夫長。
教宗強調,主耶穌與子民保持直接的接觸,雖然有些
人聽到「群眾」這個詞彙時會認為他們是無名小卒;
但是,在福音中,我們看到,「群眾在與耶穌互動時
有所轉變,心中激起跟隨耶穌的渴望,萌生讚歎之情
,並進行分辨」;這是耶穌與群眾關係中的三大恩寵。
首先是「跟隨的恩寵」:
群眾尋找耶穌、跟隨祂、等著聆聽祂的教導(參閱:
路四42,十四25,八42~45,五15);相反的,門
徒則打算遣散群眾,有時「幾乎態度殘忍」;教宗相
信,這就是教權主義的開端(參閱:谷六35~37)。
第二個恩寵是讚歎:
看到耶穌的群眾心生讚歎(參閱:路十一14),耶穌
也對群眾的信德讚歎不已。
群眾所領受的第三個恩寵是分辨之恩:
他們能認出「耶穌教訓他們正像有權威的人」(參閱
:瑪七28~29;路五26);他們承認耶穌能觸動他們
的心、擁有驅趕魔鬼的權柄。換言之,他們分辨得出
耶穌與法利塞人和經師之間的差異。
接著,教宗表明, 上主的傅油格外關切四大群體,
即:貧窮人、俘虜、盲者和受壓迫者(參閱:路四18
~19);「正如聖神的每個行動那樣,為特定個人和
群體的傅油必定恩寵滿溢,惠及眾人」。
針對這四大群體,教宗個別指出了福音中的代表性人
物和現實意義。
福音中的貧窮人是那名施捨賑濟卻不為人知的寡婦;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則是許多「鄰家」的聖人和聖女。
福音中的盲者代表是巴爾提買(參閱:谷十46~52)
,他懇求耶穌恢復他的視力,當他重見光明後便跟隨
耶穌;我們的眼神往往因世間瑣事而失去光彩,唯有
主耶穌不求回報的愛能使我們的雙眸再次散發光芒。
福音中的受壓迫者是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照料的傷患;
在當今世界上,種種創傷造成人群、家庭和整個民族
遭到排擠,被視為無用之輩;這些基督受傷的骨肉需
要得到傅油。
耶穌所指的俘虜是遭到異民蹂躪的耶路撒冷(路廿一
24);如今,城市很少出現短兵相接的情況,但是,
意識形態殖民卻帶來無孔不入的侵擾;唯獨替自己祖
傳的文化傅油,才能使我們的城市擺脫這些新的奴役
形式。
教宗說:「我們司鐸有如貧窮人,我們渴望在施捨、
賑濟時觸碰乞討者的手,注視他們的眼神時,擁有那
貧窮寡婦的心腸。
我們司鐸像是巴爾提買,每天清晨起床時,祈禱說:
『主,叫我看見』(路十八41)。
我們司鐸因著自己的罪過,也是被強盜打得半死不活
的傷患;我們願意先是接受慈善撒瑪黎雅人憐憫之手
的照料,然後,能以我們的手慈悲地善待他人」。
此外,教宗也向在場的司鐸坦言,他在為別人傅油時
,總是慷慨地使用聖油:「在慷慨傅油中,我們可以
感受到自己的傅油也得到更新」。
司鐸,「不是瓶裝油的分施者,是為了替別人傅油而
受傅,在奉獻自己、分享聖召和心靈的過程中替別人
傅油」。
當我們替別人傅油時,因著子民的信仰與情操,我們
的傅油也得到更新。
最後,教宗祈求 天父「更新我們內的聖德之神,讓
我們能為受託於己的子民、為全世界懇求慈悲」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