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徒的培育
亞七12~15;弗一3~14;谷六7~13
默想
馬爾谷福音重視門徒的培育,未受培育,就不能有效地
宣講;他在第三章已提到耶穌揀選十二門徒,但是,要
到第六章才說耶穌派他們出去,表示門徒要聽過耶穌的
道理,目睹耶穌平息風浪、驅魔、治病、復活死人,經
驗過不被接納的遭遇。
經歷過這些培育後,耶穌才派遣他們出去,甚至,這個
派遣本身都包含了培育,同時把基督徒的特質描繪出來。
一、受派遣:
門徒是受派遣,派遣的行動來自基督,主動不在門徒。
今日的人多喜歡想做就去做,一切以自己的喜好為準則
;受派遣的就不同了,先知不喜歡,也要傳遞
天主的意思;受派遣是以 天主的旨意為依歸,不幹,
就是不盡責。
二、兩位、兩位出去:
大概是來自舊約的習慣,舊約認為,只要有位個證人,
證供便可成立;現在兩位門徒宣講,他們便有可信性
,見證可以成立。
對於那些反對福音的人,兩位傳福音者就成為他們拒絕
福音的見證。
從人性心理的角度,兩人一起可以互相扶持、照應,亦
是考驗兩人的愛德與忍耐的機會;因為,最易爭吵的是
只有兩人在一起的時候。
兩人必須先有基督在他們中間,才能有效地把基督愛的
福音傳給他人。
三、制服邪魔的能力:
馬爾谷特別重視驅魔,魔鬼能在人身上產生很大的力量
;但是,因著福音,門徒有能力戰勝魔鬼,這力量當然
是來自耶穌基督。
四、被派遣者的裝備:
不要帶食物、行囊、錢、兩件內衣,主要提醒傳福音者
依賴 天主,過簡樸的生活,不要依賴財富或其他資源
,免得有人為了物質才傳福音,或存有貪念。
帶手杖、穿鞋的說法,馬爾谷與瑪竇剛好相反;前者重
視實際層面,手杖與鞋都是走難行的道路時必要的裝備
;瑪竇卻重視神修的層面,手杖有自衛的用途,傳福音
者以 天主做為自己的手杖,不須自己保衛自己。
以色列人進入聖殿必須脫鞋,因為,那是 天主的所在
地;傳福音者不穿鞋的意思能夠是:尊重每一家為
天主臨在的地方,福音去到那一家,那裡就是
天主臨在之地。
五、無論進那一家,就住在那裡:
門徒不應揀選,福音是為所有人,不該有勢利的眼光、
挑選富有的人家;環境的貧富,不應影響門徒傳福音的
熱誠。
六、門徒要做的任務:宣講福音、驅魔、治病
耶穌知道自己在世的時間短促,祂需要人繼續祂的工作
,做祂的代言人;耶穌不需要門徒發展一套全新理論、
不需要他們青出於藍,像其他宗教一樣。
禪宗六祖慧能把禪宗發揚光大,甚至,人們認識他多於
他的老師五祖或始祖達摩。
從來沒有基督徒敢認為自己所說的比師傅耶穌好;因為
,他們領受或宣講的全是源於基督,目的是使人悔改,
皈依基督。
至於驅魔治病,是表達福音的力量,使邪惡不能立足;
肉體健康的恢復,象徵整個人,特別是屬靈健康的恢復。
今日的福音提供了很多培育的資料,我們可綜合出一些
適合現代環境的啟示:
一、使命感:
做為基督的門徒,必須接受來自基督的使命;每人都是
祂的先知,繼續為祂去宣講,使人歸向祂,得到全人的
治療。
我又曾為祂做過甚麼呢?
二、團體感:
基督不希望我們是一位獨行俠,祂希望我們連同其他人
一起做,在基督徒團體中完成任務。
我們必先使自己的團體成為愛的團體,我們所宣講愛的
福音才有可信性及吸引力。
三、信賴感:
要使別人悔改、要戰勝邪惡、要治療自己和別人,都是
困難的事,我們當然會動用很多工具,採用各種現代化
的技巧去完成任務;但是,不要忘記,最重要的還是要
信賴耶穌基督。
中學裏有一篇課文,說四川有兩位和尚,一貧、一富,
他們都想去南海;貧者信念清楚,帶了瓶和缽便起程了
;富者卻要包一艘船去,因為事情複雜,直至貧者由南
海回來,他還未完成他的偉大計畫。
傳福音,主要不是靠人力、物力,是信靠耶穌基督。
讓我們好好把握福音的訊息,使命感、團體感、信賴感
都是做基督門徒必要的條件。 作者 吳智勳神父
反省與實踐
今日福音中,耶穌提到「撒種的比喻」;事實上,在生
活中,你我都可能是撒種者;然而,做是一回事,做得
好又是另一回事;我知道要怎麼做一位稱職的撒種者嗎?
請再默想本主日福音, 天主聖言會帶領我們找到方向。
福音中也提到種子落在地上的不同結果,請反省自問:
我是否有每日讀經的習慣?
我是以什麼態度面對 天主聖言的來臨?
我是不是努力在生活中實踐主基督的教導?
信友禱詞
請為教友的信仰生活祈禱
仁慈的 天主,求禰賜予我們所需的恩寵,使我們主動
打開心房,以虔敬的心迎接 天主聖言到我們心中;也
求禰以聖言淨化我們,讓我們積極地將所領受的與他人
分享,幫助其他的人找到 天主。
請為宣揚福音的福傳員祈禱
求主降福他們、光照他們,使他們從禰的聖言中獲得所
需的智慧和力量,並且以言以行去幫助其他人認識福音
的價值,勇於面對生活上的挑戰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