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鐸長途跋涉服務山區少數民族教友
圖: 阮友隆輔理主教探望少數民族教友。
居住在越南西北部偏遠山區村落的赫蒙族 天主教徒
,並不是經常有神父到訪、為他們主持彌撒;不過,
最近,不僅有兩位神父探望他們,更有一位主教同行
,令他們驚喜萬分。
在耶穌復活節期間,興化教區阮友隆(Nguyen Huu
Long)輔理主教與兩位神父到訪當地,分別為居住在
七座村落的赫蒙族教友主持彌撒。
他們前往山羅省扶安地區的每座村落,為教友聽告解
和給幾十人授洗。
教友或坐著、或站著參加這些在家中、或露天舉行的
禮儀。
到訪的神職人員更送給他們玫瑰唸珠、藥物及麵包;
兒童則獲贈氣球及糖果。
扶安地區是一千位赫蒙族教友的家園,大部份在幾十
年前從鄰近省份被遷徙至此;他們居住在偏遠的村落
,缺乏電力供應、完善的道路、學校及藥房。
自二零一六年以來,這是阮主教第三次在這個地區的
牧靈訪問;在之前的探訪中,當局阻止他在當地主持
彌撒。
阮主教說:「我們首要的工作是為少數民族群體傳揚
福音,尤其是赫蒙族人,幾十年來,他們都沒有獲得
教會的牧靈照顧」。
興化教區覆蓋越南七個省份,是越南境內領域最廣的
教區,這裏居住有逾三十個少數民族,當中只有瑤、
赫蒙、芒、岱依及泰族裏有 天主教徒。
約二萬名赫蒙族教友居住在越南的偏遠山區。
阮主教說,在一八五零年代,外國傳教士將
天主教傳到居住在沙垻的赫蒙族人;於一九零二年,
建立了沙垻堂區。
其後,赫蒙族信徒移居到其他地方,並且建立了更多
傳教站。
自從沙垻最後一位外國傳教士伊迪亞爾特.阿略爾.
若望(Idiart Alhor Jean)神父於一九四八年五月十
八日遭共產黨殺害後,赫蒙族教友需要逃避其後發生
的戰爭,他們去到新地點,沒有教堂和神父,只得獨
自地實踐信仰,互相傳授教理及授洗,直至堂區在一
九九五年恢復。
經常探訪偏遠地區教友團體的阮主教說,教區曾嘗試
支持他們、鼓勵政府承認他們、派遣神父及修女到他
們那裡去,並建立舉行禮儀的地方及設施。
二零一三年晉牧的阮主教說,在過往被視為沒有宗教
的省份,政府已經承認有 天主教團體的存在,包括
赫蒙族。
他指出:「在二零一五年,萊州一個傳教站獲得承認
;而且,在二零一六年,奠邊省一個堂區建立」。
他又說,約五千位教友居住在這兩個省份。
他指出,在有六千位教友居住的山羅省,教會團體仍
未獲得認可。
不過,阮主教表示,在這三個省份,很多教會團體都
未被政府批准;教友是在家中舉行禮儀,有六位神父
被派遣到當地為他們提供牧靈照顧。
義路總鐸區總鐸阮仲堂(Nguyen Trong Duong)
神父表示,因阮主教向政府求情,在偏遠地區的宗教
自由已經得到改善;他說:「在過去兩年,總鐸區向
偏遠的赫蒙族村落委派六位神父;不久的將來,我們
會向他們再派遣另外兩位神父」。
阮神父表示,在二零一六年八月,阮主教首次探望在
安沛省木江界地區的赫蒙族教友團體後,他也曾到訪
過當地;地方政府阻止當地教友為神父工作,威脅要
辭退他們、收回他們的農地或切斷他們的社會福利。
阮神父說,被派往當地的神父為教友興建及維修教堂
、贈予堂區教堂大鐘、聖像及 天主教書籍,並興建
連接由鄉村到教堂的道路。
這個教區有一百一十六個堂區及六百個小堂及傳教站
,每年都興建及維修幾十間教堂、小聖堂、堂區建築
物及其他設施;舊有設施的情況欠佳。
而且,很多地方都沒有教堂。
自二零一四年以來,武國灰(Vu Quoc Hoi)神父在
江羅番堂區服務當地二千二百位赫蒙族教友,並能夠
以赫蒙族語舉行禮儀及融入鄉村的生活。
武神父是這個堂區首位主任司鐸;他表示,當地大多
數人都生活貧困,而且是文盲,每戶家庭有五至十四
位子女。
他嘗試鞏固他們的信仰,給予他們基本的教育,教導
他們放棄不良的風俗,例如童婚。
堂區委員會成員胡亞壯(Ho A Trang)說:「我們
非常高興,每天都可以在教堂裡參加彌撒;兒童獲得
信仰教育;而且,夫婦可以參加婚姻課程;
天主多麼愛護我們 !」
胡亞壯認為,在過去,神父都是在耶穌聖誕節及耶穌
復活節才會探望我們;全年的其他日子,就沒有神父
為夫婦主持婚配禮儀及為去世教友舉行殯葬彌撒。
在二月,訪問安沛省的赫蒙族團體期間,阮主教鼓勵
當地教友在家中聚集一起,為福傳工作祈禱;因為「
天主是多麼愛我們及其他人」。
他指出,解決神父短缺,是教區所面對的問題;因為
,他只有一百一十四位神父,要服務廿四萬名教友,
平均來說,一位神父要在一至兩個地區牧養二千至三
千位教友。
他說:「為應付迫切需要的神父,我們已向其他教區
要求借調神父;至今,只有一位神父來到這個教區工
作」。 摘自 天亞社英文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