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妙的信德
哈一 2 ~ 3,二 2 ~ 4;弟後一 6 ~ 8,13 ~ 14;
路十七 5 ~ 10
默想:
今日的福音主題是信德;耶穌在傳道初期,曾大顯奇蹟
,說話強又有力,使門徒大為信服;後期,卻屢次表示
自己要受苦,被人棄絕、殺害,令門徒對祂發生懷疑。
另一方面,在往耶路撒冷途中,耶穌講到做門徒的代價
:要坐末位、要勉力從窄門進入、要寬恕傷害家庭的浪
子、不要做富貴人等;凡此種種都和一般人的做法相反。
對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的警告也驚嚇了門徒,深感天國
之難進,十字架的擔子一點也不輕鬆,信德明顯地薄弱
;因此,要求耶穌增強他們的信德。
耶穌用兩個比喻去回應門徒的要求 :
第一個是、芥子的比喻
門徒著眼在信德的量,故要求耶穌「增加我們的信德」
;耶穌著眼在信德的質,如果,信德是真的、是優質的
,即使像芥子那麼小,也能夠產生極大的力量,使樹根
深深盤入土中的桑樹連根拔起,移植海中。
耶穌並非要人當魔術師,只要心裏相信,「口裏說變」
,事就確實變了。
耶穌自己也拒絕魔鬼的誘惑變石頭為餅、或是從聖殿頂
跳下來而無事;祂是用東方人帶誇張的修辭技巧表示,
信德的力量,使不太可能的事成為可能,一如中國詩人
說「怒髮衝冠」、「力拔山兮」,我們不會相信這些描
寫是事實,卻接受其寓意。
致希伯來人書曾為信德下定義:「信德,是所希望之事
的擔保、是未見之事的確證」(希十一 1),並且列舉
聖經上的例子說明信德的力量,如 : 亞巴郎夫婦老年獲
得兒子、梅瑟奇蹟性地過紅海、若蘇厄使耶里哥城牆倒
塌、民長以弱小兵力戰勝強大的敵人等。
其他以信德面對淩辱、鞭打、監禁、殺害卻毫無懼色,
在在顯出信德奇妙的力量。
結論是,要人把眼睛放在信德的始創者和完成者的耶穌
身上,有了信德,不可能的事也成為可能;在現時代,
我們也聽到如福音戒毒、信仰治療的例子。
第二個、主人和僕人的比喻
這個比喻不能只看表面的意思,否則,覺得主人很刻薄
;主人怎能在工人辛苦工作後不讓他吃飯,反而要求他
繼續伺候他吃喝?這是極不人道的。
耶穌用比喻帶出一個訊息:信德與天國都是 天主白白
的賞賜,不是人努力工作的報酬。
當時的奴隸不是受薪的,一切工作都是份內的事,不能
指望有甚麼報酬;主人若善待奴隸,那是恩賜。
耶穌借用當時的制度,帶出天國的訊息。
法利塞人以為只要守好法律,自然得到賞報;不守法律
,理當接受懲罰。
耶穌用比喻表明,人無力靠自己得到天國,天國乃非賣
品,是 天主的賞賜,人只能依靠信德,仰賴
天主的仁慈才能獲得。
僅在人的層面看公義,往往有其限制性; 天主的慈悲
是在公義之上。
薪金,是人工作的成果,亦是公義的要求;這種公義,
不能用在天國的層面裡。
天國,是 天主與人同在的境界,又是 天主自己,人
怎樣努力也不能賺取這無價之寶;我們實在需要信德,
接受天國是恩賜。
今日,信仰遇到的困難,是信德的問題多於愛德的問題。
的確,耶穌曾歎息:「人子再來時,能在世上找到信德
嗎?」
基督徒的獨特性是在信德身上;雖然,我們重視愛德,
但是,愛德並不是基督徒的專利。
今日的人抗拒的不是愛德,是信德;我們的環境、所受
的培育,雖然也能教養出有愛心的人,可是,處處隱藏
著信仰的危機,越是安定、繁榮的地方,無信的問題也
越大,人越覺得無 天主的需要。
因此,今日的福音便有時代意義。
當日的門徒受環境所迫,有無助的感覺;因此,他們要
求耶穌增加他們的信德。
讓我們相信,危機,能是恩寵的時機,不要只埋怨時不
我予;要認定信德的重要,唯有信德使我們成為基督徒
,並深信信德是一份恩賜,我們只能謙遜地、戰戰兢兢
地求耶穌賜予我們。
只要是真信德,即使像芥子那麼小,也能使不可能的事
成為可能的。 作者 吳智勳神父
反省與實踐:
當我們施行愛德時,是否曾祈禱,祈求 天主助佑?
或是覺得靠自己就可以完成?
我是否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反省當天有無對需要者伸出
援手?
當真正有困難的人請求幫助時,通常我自己的反應為何
?是快步走過?還是問他需要什麼,然後,視情況需要
給予援助?還是不顧一切地相挺到底?
有沒有把這一切放在 天主手裏?
信友禱文:
請為我們的信德祈禱
賴 天主光照,我們有福氣成為基督徒;可是很多時候
,我們逃避十字架,不願負責任和盡本分。
祈求 天主加深我們的信德,幫助我們勇敢揹起自己的
十字架,跟隨主耶穌,做一位信靠主、事奉主的基督徒。
請為每個人擁有正確的金錢觀祈禱
由於社會價值驟變,許多人的用錢觀過於浪費、奢華,
卡奴、卡債的情況時有所聞;祈求明智的
天主廣施智慧,幫助人們善用財務,勿做金錢的奴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