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來,祈禱吧!免得陷於誘感
( 聖枝主日 )
依五十 4 ~ 7;斐二 6 ~ 11;路二十二 14 ~ 二十三 56
本主日是聖枝主日,我們懷著恭敬、愛慕和感謝的心情
,默想耶穌的苦難。
今年是教會禮儀年曆上的丙年,默想由路加聖史來領導
;路加聖史記述的耶穌苦難有兩點特色,那就是他對主
耶穌的尊敬和欽佩。
我們可以在他的忌諱上看出他對耶穌的尊敬,他迴避不
談耶穌苦難中殘忍和羞辱的情節;他不談鞭打,更好說
,不用鞭打一詞,卻以比拉多口中比較含糊的我懲治祂
的話來代替(二十三22)。
他不談荊棘茨冠、不想說出主遭受這樣的羞辱;他不提
耶穌在公議會受審判時有許多假見證出庭控告祂,只援
引耶穌的回答,來強調耶穌是基督和是 天主子。
這樣,他就是這樣教導我們,要像他一樣,抱著尊敬的
態度來重溫耶穌的苦難。
聖路加也表示了他對耶穌的欽佩;耶穌是義人受苦,祂
是順從 天主旨意、接受所有苦難、幫助別人悔改並與
天主和好的表率。
在敘述耶穌山園祈禱時,祂再三強調免陷於誘惑這一點
;起初,耶穌說:『你們應當祈禱,免得陷於誘感』,
並且以身作則,怎樣祈禱為免陷於誘惑(二十二40 ~ 42)
;最後,祂又重說:『你們怎麼睡覺呢?起來,祈禱吧
!免得陷於誘感』(二十二46)。
耶穌在被捕之初便顯示了祂的寬宏大量:當有人用劍砍
了大司祭的僕人,把他的右耳削了下來;耶穌便出面阻
止,摸了摸那僕人的耳朵,治好了他(二十二50 ~ 51)
耶穌充滿慈悲;被釘在十字架上了,祂還說:『
父啊,寬赦他們吧 ! 因為,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
?』(二十三34)
祂又對右盜說:『今天,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裏』
(二十三43)。
這句話表示耶穌心胸開闊、寬宏大量,同時也對自己的
勝利富有信心和把握。祂知道,祂是勝利者,從父心中
而來的愛使祂在任何時刻總是勝利者。
全部苦難史的意義在最後晚餐這第一件事上說得很明白
;在這件事上,我們看見,耶穌怎樣懷著熱烈的期望迎
接祂的所有苦難。祂不是說嗎:『我渴望又渴望,在我
受難以前,同你們吃這一次逾越節晚餐』(二十二15)
在這時刻,祂把祂的全部苦難預先提出來,把它們統統
轉變為最偉大的愛的表記。路加記載耶穌的話說:耶穌
『拿起餅來、祝謝了、擘開、遞給他們』說:這是我的
身體,為你們捨棄的;你們應行此禮,為紀念我。
晚餐以後,耶穌同樣拿起杯來說:這杯,是用我為你們
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(二十二19 ~ 20)。
耶穌用這些手勢和這些說話轉變了事件的意義;原來是
消極的、悲慘的、顯示人性種種惡毒的事件,現在,已
轉變為積極的事件。
這是耶穌聖心的愛的功勞,是耶穌聖心的愛承擔了那些
悲慘的、不公道的情況,使它們成為奉獻自我和成立新
約的機會。
所以,當我們聆聽耶穌苦難史,不應該只顧悲傷和沮喪
,應當滿心喜樂,苦難,是 天主的愛的最大顯現,是
天主的最大啟示: 天主是愛。
苦難的情況固然是悽慘;但是,已被愛所超越了。
耶穌給予苦難的意義也顯示在祂對門徒們說的這句話裡
:『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』(二十二27)。
祂成為 天主和人的僕人,祂為我們服務、祂承擔我們
的命運、承擔我們中最可憐、最不幸者的命運,用祂的
恩寵和愛把它從內到外完全轉變了;這就是祂給我們提
出的服務。
讀經一講 上主的僕人,祂將自己的背轉給打擊祂的人
、自己的面頰轉給抓祂鬍鬚的人,面對侮辱和唾污,祂
沒有遮掩自己的臉。
祂是順從、聽話的僕人,像兒女順從父母般,讓
天父引領祂去顯示世上最大的愛;因此,先知預言說,
祂不會受侮辱。
把這段話拍合在耶穌身上,意思是,耶穌受難,是勝利
,不是被擊敗。
讀經二也如此,它概括耶穌一生生活,強調祂的高高被
舉揚;保祿肯定說:『祂自謙自卑,服從至死,且死在
十字架上;因此, 天主高高舉揚祂,賜給祂一個名號
、超越一切名號』。從此,眾人都應當承認耶穌是主,
以光榮 天主聖父。
在耶穌苦難史中,有幾件事和我們密切相關,特別是伯
多祿的三次否認耶穌;在這件事上,我們看出我們人性
是多麼軟弱。
伯多祿曾在最後晚餐中向耶穌保證,自己預備同祂一起
下獄、同去受死(二十二33);然而,耶穌知道,伯多
祿當時尚未慷慨到為祂殉道的地步;所以,對他說:『
伯多祿,我告訴你,今天,雞還未叫以前,你要三次說
不認識我』(二十二34)。
只有耶穌一人有能力面對、並克勝那要求犧牲自己生命
的可怕戰鬥,唯有在祂受難後,藉著祂的苦難,殉道者
才能依靠祂恩寵的幫助,有勇氣面對所有折磨,為他們
的信仰和他們的愛做見證。
事實上,伯多祿並沒有做到向耶穌保證的慷慨定志。
正如耶穌所預言的,他三次否認了主耶穌,一次比一次
更缺自信;三次過後,雞便叫了,耶穌回頭看伯多祿,
伯多祿才想起主對他說的話來,走出去,淒慘地哭起來
(二十二53 ~ 62)。
接觸耶穌,引起痛悔和定改;因此,造成靈魂的重生。
在記述比拉多審判耶穌的案件上,路加強調耶穌的無罪
;比拉多初次見到耶穌,便知道耶穌無罪,他對司祭長
及群眾說:『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什麼罪狀來』(二十
三 4)。
但是,他們越發堅持控告;由於他們說耶穌曾在加里肋
亞傳教,比拉多就把祂轉送到黑落德那裏;因為,那是
屬黑落德統治的地區。
後來,黑落德把耶穌送了回來;比拉多召集司祭長、官
吏及人民來,對他們說:『你們給我送這個人來,好像
是一位煽動民眾的人;看,我在你們面前審問了祂,你
們告祂的罪狀,我在這人身上並查不出一條來。
而且,黑落德也沒有查出,因而又把祂解回到我們這來
,足見祂沒有做過應死的事』(二十三14 ~ 15)。
後來,民眾要求釋放巴拉巴,不釋放耶穌;比拉多又問
他們:『這人到底做了什麼惡事?我在祂身上查不出什
麼應死的罪狀來』(二十三22)。
可見,聖史路加怎樣再三肯定耶穌的完全無罪。
耶穌是無辜受苦難的人,祂的受難是為救贖罪人、純粹
是為了愛,祂承擔了被判死刑的罪人的命運。
祂就是這樣把祂的恩寵散佈在人生的種種情況中,連最
悽慘的情況也包括在內。
耶穌顯示祂的寬宏大量,當祂轉身向那些跟隨祂、捶胸
痛哭的婦女說:『耶路撒冷女子 ! 你們不要哭我,但應
哭你們自己及你們的子女』(二十三28)。
耶穌更關心耶路撒冷的命運,不關心自己的命運;祂常
常為別人著想,不為自己著想。
耶穌苦難史結束,有一個啟示,耶穌大聲呼喊說:『
父啊 ! 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祢手中』;說完這話,便斷
了氣(二十三46)。
這叫我們知道,耶穌的死,是回到 父那裏。
百夫長看見所發生的事,遂光榮 天主說:『這人實在
是一位義人』(二十三47)。
群眾們見了這些情形,都捶著胸膛(二十三48)。
耶穌的死亡引起悔改,是生命的泉源、是人的重生、是
在愛和信賴內與 天主和好。
耶穌苦難,是取之不盡的恩寵寶庫,其中所有情節都有
深邃的意義,都可使我們目睹 天主聖愛的驚人顯現。
耶穌苦難,促使我們謙虛;我們知道,我們是頑強抗拒
天主的人類的一分子。
但是,耶穌苦難也給予我們結實的希望;我們知道,祂
克服了罪惡與死亡,是為了我們,是為了讓我們也分享
祂的勝利。
在耶穌苦難之後,藉著祂的苦難,我們便可昂首挺胸地
做人;因為,我們知道耶穌很愛我們,祂的苦難把我們
的一生轉變為積極的,好讓我們能像祂一樣活一個新的
生活。
因此,我們一面感謝 天主,一面接受那可以轉變整個
世界的寶貴恩寵。
作者:阿爾貝.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