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懷抱的希望是甚麼 ?
宗八 5-8,14-17;伯前三 15-18;
若十四 15-21
本主日的彌撒禮儀為我們做聖神降臨節的準備;事實上,
所有的讀經都提到聖神。
福音首先宣佈了護慰者聖神的來臨。
第一篇讀經中,伯多祿和若望前去撒瑪黎雅、為受洗的人
覆手,他們便領受了聖神。
在第二篇讀經中,伯多祿和我們談了耶穌的復活奧秘;他
說:就肉身說,祂固然被處死了;就神魂說,祂卻復活了
聖神降臨,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,可以說,是基督降生成
人、救贖人類的目的;因為,這正是 天主通過耶肋米亞
和厄則克耳兩位先知與人類訂立的新盟約。
天主曾對厄則克耳說:「我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,在你們
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,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,
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。
我要將我的神賜於你們五內」(則三十六26-27)。
天主改變人,使人得以與 天主訂立一個新的盟約,這是
信徒和 天主的親密且牢不可破的契合。
耶穌在最後晚餐中這樣說 :「我要求 父;祂必會賜給你
們另一位護慰者,使祂永遠與你們同在;祂是真理之神」
耶穌不能永遠和門徒在一起;因為,祂取了人的生命,人
的生命是有限的。
耶穌取了人的生命,為了將人的死亡轉變為與
天主締結盟約的路程,成為人類得救和人與
天主契合的路程;因此,正如耶穌自己多次說的,祂必需
離開這個世界。
真理之 神不同,祂可以永遠留下來和門徒在一起;因為
,祂並不與任何個別的人性生命有關聯。
祂是 天主的 神,祂和 天主一樣是永恆的;因此,可
以永遠和基督的門徒在一起。
耶穌和聖神不同;耶穌做為人,因此有形可見;聖神則是
看不見的。耶穌說:「祂,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;因為,
世界看不見祂、也不認識祂」。
因此,聖神,是看不見的,是一個內在的現實;聖神非常
重要,但是,人的感官卻無法認識祂。
若想認識聖神,就需要與聖神有內在的關係;然而,世界
卻與聖神沒有建立這種內在的關係。
在這裏,「世界」指的是,所有的罪惡和自私的傾向。
這世界是一個罪惡的世界,這世界不讓聖神進入其內,也
不認識聖神。
耶穌的門徒則不同,他們認識聖神;因為,聖神居住在他
們中間。耶穌更說:聖神「並在你們內」。
我們應該熱心期望能一日必一日更加妥善地迎接聖神;要
達到這個目的,就必需做內心的努力。
我們不應該停留在事物的表面,需要進入事物的深處。
只有在聖神的扶助下,我們才能做到這一點;因為,聖神
是真理之 神、也就是全部啟示之 神。
在若望福音的另一段中,耶穌曾這樣說:「祂(聖神)要
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」(若十六13);這是說,聖神要深
入地、完全地將耶穌的奧秘展示出來。
在今天福音的一開始,耶穌還說:「如果,你們愛我,就
要遵守我的命令」。在這段福音結束的地方,祂又說:「
接受我的命令就遵守的,便是愛我的人」。從這裏可以看
到,耶穌非常堅持遵守祂的命令和愛祂兩者間的關聯。
事實上,真正的愛,不僅是感情上的愛,也應該有慷慨的
行動。我們此刻所談的愛的行動,包含了遵守耶穌的命令
,這些命令都是慷慨的愛的命令。
真正愛一個人,就應該為他的好處著想,願意照他所希望
的行事;否則,這愛便不是真正的愛,僅是在尋求感情上
的滿足而已。
然而,愛卻比僅僅是感情上的滿足要深得多:愛是將自己
奉獻給所愛的人,是按照所愛的人的期望做出奉獻。
如果,我們愛耶穌;那麼,我們就該希望令祂喜悅,遵守
祂的命令,以我們的生命來恭敬祂。
我們要任由祂來帶領我們,使我們的生命在祂的眼中真正
的美好,配得上祂,並能以之來光榮祂。
因此,對我們來說,遵守祂的命令、祂的愛的命令,非常
重要;這樣,我們才能和祂真正的結合在一起。
在遵守耶穌的愛的命令上,聖神給予我們極大的扶助,祂
從我們的內心推動我們做中悅 天主和耶穌的事。
隨後,耶穌向我們保證,祂不會完全離開祂的門徒;祂說
:「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;我要回到你們這裏來」。
耶穌在被釘十字架死後,以復活了的狀況回到門徒們那裏
,祂並要在所有的門徒的生活中不斷神秘地回來。
「不久以後,世界就再看不見我,你們卻要看見我;因為
,我生活,你們也要生活」。門徒們要因著與耶穌的共融
,才能感覺到祂的臨在。
耶穌的這個臨在,非常的強烈;耶穌說,祂生活,門徒們
也要有和祂一樣的 天主的生活,這使得人能夠進入另一
個人之內,這種互相在對方之內的狀況非常的神秘、非常
的美好,它使人在愛中實現完美契合的理想。
「到那一天,你們便知道,我在我 父內,你們在我內,
我也在你們內」;這裏,很清楚地表達了互相在對方之內
的狀況。
耶穌做為 天主的聖子,祂是在 天父之內;但是,祂也
在每一位信徒之內:祂在聖體聖事中進入我們內,祂也以
恩寵繼續臨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從另一方面來說,我們也在基督內;這因為,祂比我們大
,我們無法容納祂在我們內。
耶穌來到我們內,祂超越了我們,把我們納入在祂的奧體
內;這的確是一件極其非凡、偉大的事。
「誰愛我,我 父也必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將我自己顯
示給他」。耶穌的這個許諾,是一個極其美好的許諾,它
來自充滿愛的親密關係。
基督信徒的生活,也是一個極其美好的生活;因為,它是
一個在愛中結合的生活,是與基督、與 天父、與聖神以
及與所有信徒結合的生活。
第一篇讀經告訴我們,耶穌的事業如何由門徒們來繼續進
行;特別說了在耶路撒冷和猶大地區的居民歸依後所進行
的第一個工作,就是在撒瑪黎雅的宣講。
撒瑪黎雅人被猶太人看不起,認為他們是外教和猶太教混
合而成的民族。耶穌卻去了撒瑪黎雅,並且,使數目可觀
的撒瑪黎雅人歸依(見若四)。
斐理伯在聖神的推動下去了撒瑪黎雅、去繼續耶穌的工作
,實現復活了的基督的事業;斐理伯的工作收到了非凡的
成就。
實際上, 天主的恩寵吸引人並能改變社會;我們在宗徒
大事錄中讀到以下這一段:群眾都留意斐理伯所講的話,
都同心合意地聽教,並看到了他所行的奇蹟。
結果是,極大的喜悅在撒瑪黎雅城裏傳開了;由此可知,
復活了的基督通過宗徒們所做的工作,是宣講和平與喜悅
的工作。
斐理伯不是宗徒,不在那十二位宗徒內;他是宗徒們在五
旬節後設立的七位管事的教友之一。
從第二篇讀經中,我們看到這七位執事前身的教友與主教
前身的宗徒間的區別。
聽了那七位的宣講的人,只因耶穌的名領了洗,卻沒有領
受聖神;當宗徒們為他們覆手時,他們才領受了聖神。
就這樣,由於信眾領受了聖神和見到聖神藉眾多的恩典所
展示的慈善和大能,他們的喜悅便更加完全了。
在第二篇讀經中,伯多祿談了每一位基督信徒的傳教聖召
。傳教,不僅是主教和神父的使命,是整個教會因著聖神
在所有信徒心中的行動所形成的的特性。
伯多祿邀請信友們,在別人詢問他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
時,要隨時準備好答覆詢問的人。從這裏可以見到基督信
徒的言行舉止,在在表現出極大的希望。
伯多祿在他的書信中把這個希望淳淳傳授給信友們;他提
醒我們,因著基督的復活,我們得以在強烈的希望中重生
;這是與 天主完美契合的希望,是死後與
天主永遠在一起的希望。
伯多祿時代的基督信徒對他們同時的人具有極大的吸引力
;因為,人們看到他們充滿了希望。人們想知道,為什麼
,他們即使在受迫害時也仍然懷著這種希望和喜悅。
事實上,他們在忍受迫害時,不僅不頹喪,反而,表現出
心中懷有更大的希望。
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隨時準備好回答人們詢問我們懷有
希望的理由;我們滿懷希望,是因為耶穌來到了世上,因
為祂的死亡與復活,因為聖神所賞賜的恩典。
我們基督信徒應該將希望傳給周遭的人;因為,我們的世
界非常需要希望;沒有希望,生命便不值得活下去。
相反的,有希望,便能夠活力充沛地向前進,並在生命中
實現美好的事物。
聖神要賞賜我們力量,來為信、望、愛三德做見證,尤其
,要為望德做見證;因為,望德所表現的力量正是聖神的
推動。
我們的希望,來自耶穌復活奧秘的動力;這動力經由聖神
通傳給我們。
本主日邀請我們以極大的熱誠和期待思想一下即將來臨的
聖神降臨節;因為, 天主要為我們準備寶貴的恩典,不
僅為我們,也為我們所接觸的一切人和所有我們要向之通
傳基督信徒希望的人。
作者:阿爾貝.范諾怡 耶穌會樞機主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