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我們懷抱的希望是甚麼 ?

 

58,1417;伯前1518

十四 1521

 

本主日的彌撒禮儀為我們做聖神降臨節的準備;事實上,

所有的讀經都提到聖神。

福音首先宣佈了護慰者聖神的來臨。

第一篇讀經中,伯多祿和若望前去撒瑪黎雅、為受洗的人

覆手,他們便領受了聖神。

在第二篇讀經中,伯多祿和我們談了耶穌的復活奧秘;他

說:就肉身說,祂固然被處死了;就神魂說,祂卻復活了

聖神降臨,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,可以說,是基督降生成

人、救贖人類的目的;因為,這正是    天主通過耶肋米亞

和厄則克耳兩位先知與人類訂立的新盟約。

天主曾對厄則克耳說:「我要賜給你們一顆新心,在你們

五內放上一種新的精神,從你們的肉身內取去鐵石的心,

給你們換上一顆血肉的心。

我要將我的神賜於你們五內」(則三十六2627)。

天主改變人,使人得以與    天主訂立一個新的盟約,這是

信徒和    天主的親密且牢不可破的契合。

耶穌在最後晚餐中這樣說  :「我要求    父;祂必會賜給你

們另一位護慰者,使祂永遠與你們同在;祂是真理之神」

耶穌不能永遠和門徒在一起;因為,祂取了人的生命,人

的生命是有限的。

耶穌取了人的生命,為了將人的死亡轉變為與

天主締結盟約的路程,成為人類得救和人與

天主契合的路程;因此,正如耶穌自己多次說的,祂必需

離開這個世界。

真理之    神不同,祂可以永遠留下來和門徒在一起;因為

,祂並不與任何個別的人性生命有關聯。

祂是    天主的    神,祂和    天主一樣是永恆的;因此,可

以永遠和基督的門徒在一起。

耶穌和聖神不同;耶穌做為人,因此有形可見;聖神則是

看不見的。耶穌說:「祂,是世界所不能領受的;因為,

世界看不見祂、也不認識祂」。

因此,聖神,是看不見的,是一個內在的現實;聖神非常

重要,但是,人的感官卻無法認識祂。

若想認識聖神,就需要與聖神有內在的關係;然而,世界

卻與聖神沒有建立這種內在的關係。

在這裏,「世界」指的是,所有的罪惡和自私的傾向。

這世界是一個罪惡的世界,這世界不讓聖神進入其內,也

不認識聖神。

耶穌的門徒則不同,他們認識聖神;因為,聖神居住在他

們中間。耶穌更說:聖神「並在你們內」。

我們應該熱心期望能一日必一日更加妥善地迎接聖神;要

達到這個目的,就必需做內心的努力。

我們不應該停留在事物的表面,需要進入事物的深處。

只有在聖神的扶助下,我們才能做到這一點;因為,聖神

是真理之    神、也就是全部啟示之    神。

在若望福音的另一段中,耶穌曾這樣說:「祂(聖神)要

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」(若十六13);這是說,聖神要深

入地、完全地將耶穌的奧秘展示出來。

在今天福音的一開始,耶穌還說:「如果,你們愛我,就

要遵守我的命令」。在這段福音結束的地方,祂又說:「

接受我的命令就遵守的,便是愛我的人」。從這裏可以看

到,耶穌非常堅持遵守祂的命令和愛祂兩者間的關聯。

事實上,真正的愛,不僅是感情上的愛,也應該有慷慨的

行動。我們此刻所談的愛的行動,包含了遵守耶穌的命令

,這些命令都是慷慨的愛的命令。

真正愛一個人,就應該為他的好處著想,願意照他所希望

的行事;否則,這愛便不是真正的愛,僅是在尋求感情上

的滿足而已。

然而,愛卻比僅僅是感情上的滿足要深得多:愛是將自己

奉獻給所愛的人,是按照所愛的人的期望做出奉獻。

如果,我們愛耶穌;那麼,我們就該希望令祂喜悅,遵守

祂的命令,以我們的生命來恭敬祂。

我們要任由祂來帶領我們,使我們的生命在祂的眼中真正

的美好,配得上祂,並能以之來光榮祂。

因此,對我們來說,遵守祂的命令、祂的愛的命令,非常

重要;這樣,我們才能和祂真正的結合在一起。

在遵守耶穌的愛的命令上,聖神給予我們極大的扶助,祂

從我們的內心推動我們做中悅    天主和耶穌的事。

隨後,耶穌向我們保證,祂不會完全離開祂的門徒;祂說

:「我必不留下你們為孤兒;我要回到你們這裏來」。

耶穌在被釘十字架死後,以復活了的狀況回到門徒們那裏

,祂並要在所有的門徒的生活中不斷神秘地回來。

「不久以後,世界就再看不見我,你們卻要看見我;因為

,我生活,你們也要生活」。門徒們要因著與耶穌的共融

,才能感覺到祂的臨在。

耶穌的這個臨在,非常的強烈;耶穌說,祂生活,門徒們

也要有和祂一樣的    天主的生活,這使得人能夠進入另一

個人之內,這種互相在對方之內的狀況非常的神秘、非常

的美好,它使人在愛中實現完美契合的理想。

「到那一天,你們便知道,我在我    父內,你們在我內,

我也在你們內」;這裏,很清楚地表達了互相在對方之內

的狀況。

耶穌做為    天主的聖子,祂是在    天父之內;但是,祂也

在每一位信徒之內:祂在聖體聖事中進入我們內,祂也以

恩寵繼續臨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
從另一方面來說,我們也在基督內;這因為,祂比我們大

我們無法容納祂在我們內。

耶穌來到我們內,祂超越了我們,把我們納入在祂的奧體

內;這的確是一件極其非凡、偉大的事。

「誰愛我,我    父也必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將我自己顯

示給他」。耶穌的這個許諾,是一個極其美好的許諾,它

來自充滿愛的親密關係。

基督信徒的生活,也是一個極其美好的生活;因為,它是

一個在愛中結合的生活,是與基督、與     天父、與聖神以

及與所有信徒結合的生活。

第一篇讀經告訴我們,耶穌的事業如何由門徒們來繼續進

行;特別說了在耶路撒冷和猶大地區的居民歸依後所進

的第一個工作,就是在撒瑪黎雅的宣講。

撒瑪黎雅人被猶太人看不起,認為他們是外教和猶太教混

合而成的民族。耶穌卻去了撒瑪黎雅,並且,使數目可觀

的撒瑪黎雅人歸依(見若)。

斐理伯在聖神的推動下去了撒瑪黎雅、去繼續耶穌的工作

,實現復活了的基督的事業;斐理伯的工作收到了非凡的

成就。

實際上,    天主的恩寵吸引人並能改變社會;我們在宗徒

大事錄中讀到以下這一段:群眾都留意斐理伯所講的話,

都同心合意地聽教,並看到了他所行的奇蹟。

結果是,極大的喜悅在撒瑪黎雅城裏傳開了;由此可知,

復活了的基督通過宗徒們所做的工作,是宣講和平與喜悅

的工作。

斐理伯不是宗徒,不在那十二位宗徒內;他是宗徒們在五

旬節後設立的七位管事的教友之一。

從第二篇讀經中,我們看到這七位執事前身的教友與主教

前身的宗徒間的區別。

聽了那七位的宣講的人,只因耶穌的名領了洗,卻沒有領

受聖神;當宗徒們為他們覆手時,他們才領受了聖神。

就這樣,由於信眾領受了聖神和見到聖神藉眾多的恩典所

展示的慈善和大能,他們的喜悅便更加完全了。

在第二篇讀經中,伯多祿談了每一位基督信徒的傳教聖召

。傳教,不僅是主教和神父的使命,是整個教會因著聖神

在所有信徒心中的行動所形成的的特性。

伯多祿邀請信友們,在別人詢問他們心中所懷希望的理由

時,要隨時準備好答覆詢問的人。從這裏可以見到基督信

徒的言行舉止,在在表現出極大的希望。

伯多祿在他的書信中把這個希望淳淳傳授給信友們;他提

醒我們,因著基督的復活,我們得以在強烈的希望中重生

;這是與    天主完美契合的希望,是死後與

天主永遠在一起的希望。

伯多祿時代的基督信徒對他們同時的人具有極大的吸引力

;因為,人們看到他們充滿了希望。人們想知道,為什麼

,他們即使在受迫害時也仍然懷著這種希望和喜悅。

事實上,他們在忍受迫害時,不僅不頹喪,反而,表現出

心中懷有更大的希望。

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應該隨時準備好回答人們詢問我們懷有

希望的理由;我們滿懷希望,是因為耶穌來到了世上,因

為祂的死亡與復活,因為聖神所賞賜的恩典。

我們基督信徒應該將希望傳給周遭的人;因為,我們的世

界非常需要希望;沒有希望,生命便不值得活下去。

相反的,有希望,便能夠活力充沛地向前進,並在生命中

實現美好的事物。

聖神要賞賜我們力量,來為信、望、愛三德做見證,尤其

,要為望德做見證;因為,望德所表現的力量正是聖神的

推動。

我們的希望,來自耶穌復活奧秘的動力;這動力經由聖神

通傳給我們。

本主日邀請我們以極大的熱誠和期待思想一下即將來臨的

聖神降臨節;因為,    天主要為我們準備寶貴的恩典,不

僅為我們,也為我們所接觸的一切人和所有我們要向之通

傳基督信徒希望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:阿爾貝.范諾怡    耶穌會樞機主教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我們懷抱的希望是甚麼 ?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
    Guodegang

    郭德剛福傳中心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