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 月十六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,教宗
方濟各強調,救恩,是 天主白白賜予的恩典;法利
塞人和法學士是刻板、僵硬之人,他們不願意打開心
門接受恩典、做出改變。
教宗方濟各表示,救恩,是 上主的一份恩典,賜予
我們自由的精神。
當天,福音記載,有位法利塞人請耶穌到他家中用飯
;祂一進去,便入了席。
對耶穌飯前沒洗手,那位法利塞人一看見便感到詫異
十 月十六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,教宗
方濟各強調,救恩,是 天主白白賜予的恩典;法利
塞人和法學士是刻板、僵硬之人,他們不願意打開心
門接受恩典、做出改變。
教宗方濟各表示,救恩,是 上主的一份恩典,賜予
我們自由的精神。
當天,福音記載,有位法利塞人請耶穌到他家中用飯
;祂一進去,便入了席。
對耶穌飯前沒洗手,那位法利塞人一看見便感到詫異
在清晨彌撒中,教宗方濟各籲請信徒警惕魔鬼的誘惑;
魔鬼的本質是摧毀,牠摧毀 天主的工程。
十月十二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,教宗方濟
各籲請信眾要警惕魔鬼的伎倆,尤其是那些彬彬有禮的
魔鬼,牠們悄悄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卻絲毫不被察覺。
當天福音路十一15~26記述耶穌具有驅魔的能力;教宗
說,魔鬼的本質是摧毀,牠們或是直接以惡習、戰爭來
達到目的,或試圖以彬彬有禮的方式進行,使人以世俗
精神生活而不自覺。
當我們向 上主祈求某事時,必須要鼓足勇氣,大膽祈求
; 天主是朋友,祂能賜予我們所需要的一切;十月十一
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,教宗方濟各在講道中
以我們該如何祈禱為主題,做了上述表示。
在當天的福音中,耶穌對祂的門徒說,有一個人半夜去敲
他朋友家的門、向他借一些吃的。
他的朋友回答說,不是合適的時候,他已經在床上;但是
,最後,還是給了他所需要的一切(路十一 5~13)。
在講道中,教宗特別強調福音中的三個要素:有需要的人
在周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,教宗方濟各再次呼籲
捍衛每個人的生命,重申 天主是愛護眾靈的主宰;脆弱
的生命指明的,正是擺脫個人主義、發現愛的真正喜樂的
路徑。
十月十日上午,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活動,
教宗方濟各為維護人的生命發出嚴厲警告;在當天的要理
講授中,教宗闡釋了 天主十誡第五誡不可殺人的意義,
他指出,以保護其它權利的名義,甚至允許殺害母胎中的
生命,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觀念。
本日福音中的瑪爾大和瑪利亞教導我們,應該如何善度
基督徒生活,也就是「要愛戀 上主」;在清晨彌撒中
,教宗方濟各邀請眾人省思我們工作的態度及我們默觀
的時間。
十月九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,教宗方濟各
表示,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中有助於避免犯錯的關鍵字
是「愛戀 上主」。
在當天選讀的第一篇讀經迦一13~24中,聖保祿宗徒就
是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;當天的福音以瑪爾大和瑪利亞
十月七日,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
祈禱活動時,在唸經前,教宗方濟各對聚集在聖伯多祿
廣場上的信眾說,面對諸多婚姻失敗的痛苦,教會永不
厭倦地確認家庭的美好。
主日福音谷十 2~16記述,法利塞人問耶穌 : 『許不許
丈夫休妻 ? 』梅瑟准許了寫休書休妻(谷十2~16)。
教宗解釋道,耶穌重新評價梅瑟的叮囑說,梅瑟的這條
法令是為了你們的心硬才寫的,也就是為彌補我們的自
私所做出的讓步;但是,這不是造物主最初的意願。
十月八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的清晨彌撒中,教宗
方濟各勉勵平信徒和牧人省思做基督徒的意義,永遠
向 天主的驚喜開放,做有需要者的近人。
教宗邀請我們成為真實的基督徒,這樣的基督徒在幫
助近人時不怕弄髒手和衣服,這樣的基督徒向驚喜敞
開心扉,『像耶穌那樣為他人付錢』;教宗方濟各在
清晨彌撒中如此表示。
他從當天選讀的《路加福音》十25~37汲取靈感,省
思了福音比喻的六個人物。
十月五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,教宗方濟各
表示,我們是基督徒,我們卻像外邦人那樣生活。
當天福音記述,耶穌斥責貝特賽達、苛辣匝因和葛法翁的
人,儘管,祂顯了奇蹟,他們仍不相信祂(路十13~16)
教宗解釋說,耶穌因被拒絕感到悲痛;然而,提洛及漆冬
這兩個外邦城市看到耶穌顯的奇蹟卻相信了。
耶穌哭泣,因為,這些人沒有愛的能力;但是,耶穌渴望
透過愛的訊息進入所有人的心中。
教宗說,我從 上主那裡得到很多,我在一個有基督信仰
「看,我在你面前派遣我的使者,為在路上保護你、
領你到我所準備的地方」(出廿三20);十月二日、
護守天使慶日,在清晨彌撒中,教宗方濟各以這一段
經文為主軸展開講道;他指出,天使,正是
上主許諾給祂子民和我們的獨特助祐,伴隨我們的人
生旅途。
在這人生旅途上,我們得有同伴相助,他是保護者、
是通曉人性的指南針,協助我們看清我們必須前往的
地方。
在三鐘經祈禱中,教宗方濟各鼓勵信眾向耶穌學習,
不要陷入『我們 ~他人、朋友 ~敵人』的陷阱,要不
設界限地向前邁進。
九月三十日,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三鐘經
祈禱活動,唸經前,教宗方濟各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
場上的信眾說 : 『 天主以極大的自由將祂自己賜予
我們,這是我們改變我們的行為舉止和與他人關係的
一個挑戰,同時也是一項規勸』。
主日福音記述門徒們的不悅,因為他們看到一位不是
在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,教宗方濟各回顧了他在波羅的海
三國牧靈訪問的所有行程,闡明「他的使命是要再次宣揚
福音的喜樂、慈悲與溫柔的革新」。
教宗方濟各這次在立陶宛、拉脫維亞、愛沙尼亞的使命,
是要「再次宣揚福音的喜樂以及慈悲與溫柔的革新」;因
為,缺乏 天主聖愛的自由,並不足以帶來生命的意義和
圓滿。
九月二十五日,教宗結束了在波羅的海三國的牧靈訪問,
隔天二十六日便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
在清晨彌撒講道中,教宗談到當天禮儀慶祝的瑪竇蒙召
;他是一位稅吏,卻蒙 天主召選、被立為宗徒。
九月二十一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當中,教宗
方濟各省思了瑪竇蒙受召叫的事蹟;當天是聖瑪竇慶日
,《福音》瑪九 9~10記述,在稅關那裏坐著的瑪竇聽
到耶穌的召叫,便起身跟隨了祂;耶穌和祂的門徒們同
許多稅吏和罪人一起坐席。
瑪竇曾是稅吏,是個敗類;因為,他為了錢,出賣祖國
,是自己同胞的叛徒。
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彌撒時,教宗方濟各勉勵信徒
把耶穌置於生命的中心,如同耶穌一樣慈悲,不要
譴責他人。
九月二十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的時候
,教宗方濟各說,讓我們祈求耶穌,以祂的慈愛和
寬恕常護佑我們的教會,教會是母親、是至聖的;
但是,充滿了像我們一樣有罪的子女。
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取自《格林多人前書》十五 1~
11;福音選自《路加福音》七36~50,記述婦人的
為過幸福的生活,就需要孝敬父母;這是在九月十九日
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,教宗方濟各指明的一條道
路。
教宗省思 天主十誡第四誡『你當孝敬你的父母』,他
強調這條誡命與一項許諾相關,即你能延年益壽並獲享
幸福。
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各國朝聖信友解釋道,
藉著耶穌,我們在童年的創傷確實能轉化為潛力,正如
許多聖人所經歷的那樣;因此,應該與自己的生活重新
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表示,我們牧人應親近的是人群
,不是那些毒害我們靈魂的有權勢者和理論家。
九月十八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,教宗表示
,賦予耶穌權威的是祂的謙卑、親近人群和憐憫。
當天的福音路七11~17記述耶穌復活納因城寡婦的獨子;
教宗說,耶穌在民眾面前有權威,因為祂良善心謙,耶穌
沒有責怪別人、沒有說我是默西亞或我是先知;當祂治癒
病人、向人們宣講以及行奇蹟時,並沒有大肆宣揚,耶穌
謙卑行事,接近人群。
圖: 修女為信徒分發十字架苦像。
信賴耶穌,不能只靠言語,還要有具體選擇與行動;在
三鐘經祈禱活動中,教宗方濟各如此表示。
教宗還贈送給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徒一個十字架
苦像。
九月十六日,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
,唸經前,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徒們強調,
跟隨耶穌,意味著使自己的生活有愛 天主和愛近人的
特徵。
耶穌的十字架教導我們,生活中有失敗也有成功
,切莫害怕困境;因為,困境將會得到十字架的
光照,那是 天主戰勝邪惡的記號。
邪惡的撒殫被擊潰、被拴起來;但是,「牠仍在
狂吠」;你若是靠近牠、輕撫牠,「牠就會把你
撕爛」。
九月十四日、光榮十字聖架慶日,在聖瑪爾大之
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,教宗方濟各如此表示。
教宗解釋道,默觀十字架,為我們不只是默觀失
九月十三日,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,
教宗方濟各指出,基督徒絕不可跟隨世界的精神
,『要活出十字架的愚妄』。
做一位基督徒並不容易,卻令人欣喜;
天父為我們指示的道路,是「慈悲與內在平安」
的道路;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,教宗再
次闡述「基督徒作風」的特色。
從當天的福音路六27~38出發,教宗表明,
上主不斷指引我們要透過真福八端和慈悲善工,
圖: 在公開接見活動中,教宗方濟各與朝聖者握手。
九月十二日上午,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公開接見活動
,教宗方濟各繼續講解 天主十誡『第三誡守安息日』的
意義。
教宗表示,愛,也會使坐監、軟弱和受限制的人獲得自由
,唯有耶穌賜予我們的愛才能折斷罪惡奴役的鎖鏈,尤其
是人的自我的束縛。
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首先闡明,《出谷紀》中記載了
天主十誡的頒佈,之後,又在《申命紀》中再次以幾乎完
在這些時期,強大的指控者似乎為了製造醜聞,就尋找
主教們的麻煩;因此,主教們必須謹記三個基本要素:
主教的力量是做祈禱的人、謙遜地承認自己蒙受
天主揀選以及應該接近子民;九月十一日,在聖瑪爾大
之家的清晨彌撒中,教宗方濟各對主教的牧職進行了省
思。
當天禮儀中的《路加福音》記述耶穌徹夜祈禱,之後,
選擇了十二位宗徒、即『首批主教』;接著,耶穌下山
,來到要聽祂講道、並為治好自己病症的群眾當中(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