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月三十日,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

;當天福音取自《馬爾谷福音》,講述耶穌治癒一位

血漏病的婦人,並復活了雅依洛的女兒(谷五21~43)。

教宗方濟各指出,我們不僅要省思,更要默觀這兩個治

癒事蹟;因為,它們闡明「耶穌如何度過一天的生活」

,包括主教和司鐸在內的牧者們都該以此為榜樣。

聖史馬爾谷記載,跟隨耶穌的大夥群眾再次「聚集在祂

周圍」;這正是        天主應許給祂子民的陪伴,與他們同

在。

教宗解釋道:「耶穌沒有開設一間靈修諮詢處,招牌寫

著:『先知於每周一、三、五的三點至六點會客,價目

表如下、或是自由奉獻』。

不;耶穌沒有這麽做。

祂也沒有開設一間診療室,招牌寫著:『病人必需在指

定日期前來,才能得到治癒』。

耶穌直接投入人群當中」。

這就是耶穌提供給我們的牧者形象;教宗表示,「一位

聖善的司鐸總是這樣陪伴他的子民」,所以,每天晚上

,他都筋疲力盡,而且是「勞動者的真疲憊」;因為,

他整天與人民同在。

此外,當天福音也描述耶穌『被人群擁簇和觸摸』;《

馬爾谷福音》中反覆出現這兩個動詞。

教宗強調,至今,在牧者進行牧靈訪問時人們也這麽做

,以「獲得恩寵」;牧者明確感受到這一點。

對此,耶穌非但從不退縮,反倒「為了行善付出被羞辱

嘲諷的代價」,這些是「耶穌行事作風的軌跡」,是

真牧者的態度」。

牧者在領受司鐸聖秩和主教晉牧那天接受傅油;但是,

真正的油膏是內在的、是親近和溫柔之油,牧者若不懂

得親近人群,就有所欠缺;他或許是一方之主,卻不是

一位牧者。

缺少溫柔的牧者將會是嚴苛的,用棍棒責打羊群;我們

在這段福音裡看到親近和溫柔;因為,耶穌正是如此。

牧者應當效法耶穌,勤於行善,拖著疲憊的身軀結束一

天;如果,他抱持這種態度,子民就將感受到

天主活躍的臨在。

最後,教宗鼓勵眾人為牧者祈禱:「願        上主賜給他們

這份與子民同行的恩寵,懷著莫大的溫柔和關懷與子民

同在。

當子民與他的牧者相遇時,便會擁有獨特的感受,如同

這段福音章節的結尾那樣:『他們都驚訝得目瞪口呆』

;那是在牧者身上體驗到        天主的親近和溫柔,因而感

到的驚訝」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
    Guodegang

    郭德剛福傳中心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