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的權威
主內的兄弟、姐妹:
耶穌在葛法翁的會堂裡施教,人們驚奇祂的教訓;因為
,祂以權威教訓他們,不像經師那樣。
「權威」這個詞,對我們來講並不陌生;這個詞可以分
解為:權力和威望。
一位有權威的人,應該具備兩個條件:
1)被派遣 ~~~ 獲得權力。
2)承行派遣者的旨意 ~~~ 建立威望。
古代帝王們很清楚這個道理,為得到人民的擁護,創立
了君權神授的理論。同時,如果,某位君王英明、治理
有方;那麼,就說是順應天意。
在希伯來文化裡,舊約清楚地記載了君王的權力來自他
的創造者。
「撒慕爾拿起油角來,在他兄弟們中給達味傅了油;從
那天起, 上主的神便降臨於達味」(撒上十六13)。
今天的第一篇讀經裡也記載了,梅瑟給人民講述他與
天主的會晤;透過梅瑟的口, 天主指示祂的子民,要
聆聽祂所派遣的先知、遵行他的命令。
今天的福音中,聖史路加首先借著民眾的口描述耶穌有
權威;然後,又借著附邪魔的人再次確認耶穌的權威。
聖史描述民眾對耶穌的權威感到驚訝;魔鬼卻信服耶穌
的權威;這裡可以看出,魔鬼比人更有能力認識
天主,更有勇氣公認 天主。
然而, 天主,不是認知上的 天主,是生活的
天主(宗十四15;格後三 3,六16)。
天主是愛;生活在愛內的,就是在 天主內(若一四16)
我們來看耶穌的權威;祂的權威,來自 天父的派遣和
完全承行 天父的旨意。
首先,耶穌是 天父所派遣的;耶穌曾多次啟示自己的
身分:「派遣我來的 父,親自為我做證」(若五17)
;「我認識祂;因為,我出於祂,是祂派遣了我」(若
七29)。
在《若望福音》中,若翰為耶穌做證說:「我也不曾認
識祂;但是,那派遣我來、以水施洗的給我說:你看見
聖神降下、停在誰身上,誰就是那要以聖神施洗的人。
我看見了,我便做證:祂就是 天主子」(若一33,34)
第二,耶穌的行動完全承行 天父的旨意。
耶穌在福音中也多次提到:「我的教訓,不是我的;是
派遣我來者的」( 若七16 );「因為,這是我 父的旨意
:凡看見子、並信從子的,必獲得永生」(若六40)。
耶穌對權威的詮釋,是完全承行 天父的旨意、是空虛
自己、是與 天父的共融和愛;可是,處在罪惡中的人
,對權威的理解則是仗勢自己。這裡看到,人類和
天主的觀點是相悖的。
透過對耶穌權威的描述,我們看到一個共融的圖像、愛
的圖像、也是 天主本身的形象。
天主是愛;愛,不是抽象的理論,就像上面提到的:愛
,是真實生活的 天主。
我們信仰的核心就在於愛和共融;這在三位一體的
天主身上,展現得淋漓盡致。
我們人,因著罪的後果,變得自私、自大;因著自私,
只考慮自己的益處,侵犯別人、侵略、霸佔他人的財產
和資源,引起矛盾和戰爭。
罪,就是人忘記 天主、愛的 天主,忘記自己是創造
物的身分,卻妄想成為創造者。
然而, 天主沒有忘記人,更沒有憐惜祂的慈悲,祂派
遣聖子降生成人,來到我們中間,重新向我們啟示祂是
愛,讓我們記得,我們是祂所創造的、我們是祂所鍾愛
的;這愛,體現在共融上、 父與子的共融。
「我對你們所說的話,不是憑我自己講的;是住在我內
的 父,做祂自己的事業」(若十四10)。耶穌的啟示
,引領我們重新進入到 天主愛的共融中,讓我們享受
共融的愛。
這愛,不是抽象的;是真實的臨在於禮儀和生活中。
我們每天的彌撒聖事,不是一個簡單的祈禱;是真正的
共融,預嘗天國的盛宴。
分享同一塊餅,藉著基督、偕同基督、進入到基督內,
參與 天主聖三的共融。
在基督內,我們分享 天主子的身分;在基督內,我們
彼此真實地共融,成為兄弟、姐妹。
第二篇讀經中,聖保祿宗徒以進入到基督內、參與
天主聖三的共融做為人生的目的,他稱之為追求主的事
(格前七32)。
這個人生目的,對追求現世生活的人們而言,顯得堅硬
,不可接受。但是,人生的意義 : 追求主的事,就是人
由 天主的肖像(被 天父創造),到肖似耶穌基督的
朝聖之旅。
在今天福音中,人們對耶穌的驚訝,一方面表明了他們
對耶穌權威的不理解;另一方面,他們也代表了那些今
天還不認識、也不接受 天主是愛的人。
在今天的福音和讀經中,透過對權威的反思,我們明白
了真正的權威就是愛。
我們人的使命和人生的意義,就是棄絕魔鬼、擺脫現世
物質的誘惑、認識耶穌的權威、肖似耶穌聖子的身分,
藉著祂、在祂內,參與 天主聖三的愛和共融。
~申清河神父~ 摘自 梵蒂岡廣播電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