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反思假期神學時,義大利神學家埃皮科克
(Don Luigi Epicoco)神父表示,『假期』
,這個詞表示一種空虛、一個空間,在其中
,可以讓至高者的聲音在休憩的靜謐中發出
回響。
談到動詞『做』的主題,埃皮科克神父指出
,『做』,是我們最喜愛的動詞,我們投入
其中太多,以致願意為了它犧牲人『存在』
這個動詞。
『做』,是我們為了不想得太多的一個方式
,是我們不進入自己內心、不正視生命中嚴
肅事物的一個方式;『做』,能立刻令我們
感到滿足,『做』得太多,常常變成我們的
宗教;我們不停地做,是為了不陷入悲哀中。
但是,有時候,有必要進入空虛,並生活在
缺乏中,這就是我們所熟知飢餓的必要性;
魔鬼在曠野中企圖從耶穌拿走這必要的飢餓
,魔鬼說『把這些石頭變成餅吧』。
對這誘惑,耶穌做了針鋒相對的回答,將這
邪惡驅除;耶穌說:『人生活,不只靠餅,
也靠 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』。
我們可以加上一句:『人生活,不只是為了
做』。
正如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的那樣,休息時間
是心靈生態的時間,在這期間,休息、默想
和同情心,成了重新調整我們自己恰到好處
的成分。
從『假期』的詞源來看,它是使我們空虛的
能力,是給予心中本有飢餓、欠缺的我們每
一個人、一個 天主的話終能發出回響的空
間。
在欠缺中,我們在內心裏聆聽 天主的話,
意味著能體驗到世上任何事物都無法令我們
滿足的完美境界。
我們傾一生之力謀求讓我們快樂、幸福的事
情;但是,真正的幸福是停止焦慮不安,並
意識到我們過去一直在急切尋找的一切離我
們並不遙遠。
令我們幸福的一切,都包含在聆聽人『存在
』這個動詞中、包含在真正的自我中、包含
在每個人心中的 天主的肖像和與
天主的相似之中。
舊約《申命紀》中的話也有如香油般來到我
們身邊:「其實,今天,我吩咐你的這誡命
,為你並不太難,也不是達不到的。
這誡命不在天上,以致你能說:『誰能為我
們上到天上,給我們取下,使我們聽了好能
遵行呢?』
也不在海外,以致你能說:『誰能為我們渡
到海外,給我們取來,使我們聽了好能遵行
呢?』
其實,這話離你很近,就在你口裏、就在你
心裏,使你遵行」(申三十11~14)。
因此,休息的時光,就是尋獲隱藏在我們口
中和心中的『話』、聖言;當我們匆忙度日
,心中只有苦惱和憂慮時,這『話』、聖言
就很難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