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二十一日上午,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周三公開
接見活動中,教宗方濟各表示,『真正的皈依』是
在 上主的觸動下慷慨對待他人和幫助最弱小者。
在要理講授中,教宗繼續省思《宗徒大事錄》的主
題,論述了『在基督徒團體內的完整共融』(參閲
:宗四32,34~35)。
教宗指出,真正的皈依不能僅限於言詞;因為,有
一種團結互助的動力使教會成為 天主的家庭,那
裡以共融的經驗為核心。
『共融』,意味著『放在一起』、『共用一切』、
『成為一個團體、不是自我封閉』;這種初期基督
徒團體的分享模式如今仍然切合時宜,幫助我們成
為慷慨、而非吝嗇的人。
教會總是有這些基督徒的舉止,他們去除多餘和不
必要的東西,將之給予真正有需要的人;他們不僅
分享金錢,也分享時間。
多少基督徒在做義工啊!這是極美好的事!這就是
共融:與他人分享我的時間、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義工服務、愛德善工、探訪病患,正是屬於這樣的
共融;我們需要常與他人分享,切莫只尋求個人的
利益。
教宗繼續表示,身為基督奧體的肢體催促信友們彼
此共同負責,強壯者幫助軟弱者(參閲:羅十五 1
),任何人都不應感到貧乏;因為,它使人性尊嚴
受到羞辱和損害。
在初期教會團體內,愛,是生活的形態;這不是言
詞上的愛、不是虛情假意的愛,是行動上和相互幫
助的愛,具體的愛正是讓愛具體地實踐出來。
上主溫柔的神戰勝了各種偽善,讓滋養基督徒團結
互助的真理暢通無阻;這團結互助並非社會援助活
動,是教會因其本性必須做出的表達。
教會,是衆人,尤其是最貧窮者極溫柔的母親。
教宗提到《宗徒大事錄》的兩個實例 : 一個是巴爾
納伯的正面例子,他變賣了田地,將一切所得都交
給宗徒們(參閲宗四36~37);另一個是阿納尼雅
和他的妻子撒斐辣令人悲哀的負面例子,他們賣了
一塊田地,決定只把一部份錢交給宗徒們,其餘的
留給自己(宗五1~2),這種欺騙破壞了無償、從
容和無私分享的關係,後果悲慘。
最後,教宗總結道,有一種人總是做教會的過客,
從來不進入教會,他們自以為是基督徒,實際上,
只是地下墓穴的遊客。
這種生活只從損害他人的情況中獲得利益和好處,
無可避免地導致內心死亡。
有多少人說,他們自己接近教會,是神父和主教的
朋友;然而,他們只尋求自己的利益,他們是虛偽
的人,能摧毀教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