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耶穌復活主日

 

 

房志榮神父

 

默想:

 

耶穌復活節主日的彌撒讀經挑選,甲、乙、丙三年都一樣

 

就是讀經一、宗十34a37- 43;讀經二、哥三 1 - 4,或

 

格前五 6b-8;福音、若二十 1 - 9,或路二四13-35

 

這樣一個簡單的觀察,卻有很深的含意,就是,基督宗教

 

最重要的信理、耶穌基督的死而復活,不僅是一個道理、

 

真理、信理,還是一個歷史事實,在人間的時空境況裏有

 

跡可循,禁得起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發掘、考察、對比。

 

另一方面,耶穌復活,不只是歷史事實,還是生活現實;

 

復活的耶穌活在基督徒的心中和團體裏。

 

這麼複雜多面的信理,怎樣去描述和把握呢?

 

多說不如少說,講耶穌復活的這三篇讀經,說得不多,卻

 

說得很完整;由路加、保祿、若望三位文化背景十分不同

 

的作者執筆,他們每人在聖神帶領下,答覆我們想要知道

 

的事實和真理。

 

為懂得讀經一說些什麼,必需把宗十章全章四十八節全讀

 

一遍。

 

思高聖經給本章安置了六個副題:科爾乃略派人尋訪伯鐸

 

、伯鐸在約培得見異像、赴凱撒勒雅、與科爾乃略相見、

 

伯鐸的講詞、科爾乃略等人受洗。

 

今天讀的宗十 37 - 43是伯鐸講詞的一部份,是他首次給外

 

邦人講道;短短七節經句,卻是一篇濃縮的救恩史。

 

伯鐸的道理先講若翰:「37你們已經知道,在若翰宣講洗

 

禮之後,從加里肋亞開始,到整個猶太所發生的事」。

 

次講耶穌:「38你們也知道,    天主以聖神和德能傅了納

 

匝肋人耶穌,使祂到各地做好事、治好所有受魔鬼控制的

 

人;因為,    天主與祂同在」。

 

再講宗徒:「39我們是祂在猶太人地區和耶路撒冷所行一

 

切的見證人;然而,他們把祂懸在木架上、殺死了祂」。

 

這三節是講詞的前一半,講的是若翰、耶穌、門徒和耶穌

 

為人死在十字架上。

 

後一半三節,講耶穌的復活、顯現、派遣門徒們向人民宣

 

講,說明    天主派耶穌做全人類和每個人的審判官:「40

 

但是,在第三天,    天主把祂從死者中復活了,讓祂顯現

 

給人;41不是給所有的人,而是顯現給    天主預先揀選的

 

見證人,就是我們這些在祂死而復活後、與祂一同吃喝的

 

人。

 

42祂吩咐我們向百姓宣講,證明祂是    天主選立的、審判

 

生者與死者的主」。

 

最後,伯鐸還不忘用一節經句把整個舊約帶進來;他不說

 

先知講預言,而說先知做見證,證明耶穌是救主。

 

一方面,人要想得救,必需相信、信耶穌是救主、是

 

天主:「43所有的先知都為祂做見證說:『凡是信祂的人

 

,必因祂的名,得赦免罪過』。」

 

當然,伯鐸當時講的不會那麼精簡扼要,像我們現在所讀

 

的;是在聖神的開導下,路加把口頭上的許多話和道理扼

 

要地寫出,傳給後世未能親自聽到伯鐸講道的人。

 

我們讀經時,必需抽絲剝繭,靠著同一聖神,在經句中找

 

尋    天主聖神要傳給我們的有關耶穌的訊息。

 

讀經二的兩篇,哥三 1 - 4、或格前五 6b-8,可說是異中有

 

同,同中有異。

 

同的是,保祿勸勉信友,要把在領洗時所接受的新生命活

 

出來;這新生命與耶穌復活的生命是同一個生命。

 

因此,應該把所想、所望、所求的一切,都放在復活的主

 

基督身上;這是每位基督徒要做的、也做得到的。

 

兩篇讀經不同或相異的是二者的說法;哥羅森書是獄中書

 

簡,保祿已接近生命末期,因此,他直截了當地勸信友,

 

要追求天上的事。

 

反之,格林多前書是保祿早期的一封書信,五 6 - 8三節的

 

寫法,保持猶太文化及宗教傳統的原味:「 6 你們不知道

 

,少許的酵母就能使整個麵團發酵嗎?

 

 7 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,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,正如

 

你們原是無酵餅一樣;因為,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

 

祭殺、做了犧牲。

 

 8 所以,我們過節,不可用舊酵母,也不可用奸詐和邪惡

 

    的酵母;要用純潔和真誠的無酵餅」。

 

復活節的彌撒如果上午舉行,福音自然是若二十 1 - 9

 

1 安息日後的第一天清早,天還未亮時,瑪利亞瑪達肋

 

納來到墓前,看見墓門的大石已被移開, 2 就立刻跑去見

 

西滿伯多祿和耶穌喜愛的門徒,對他們說:『他們從墳墓

 

裏把主搬走了;我們不知道他們把祂放在那裏了!』

 

愛得深,起身早;有發現,去報告。

 

3 伯多祿和那門徒就出來,往墳墓那裏去;兩人一起跑

 

,可是,那門徒跑得快,比伯多祿先到墳墓那裏。

 

 5 他彎腰往裏面觀看,只見殮布放在那裏;他沒有進去。

 

 6 西滿伯多祿隨即趕到,進了墓穴,也看見殮布放在那裏

 

7 裹頭的頭巾不在殮布裏,而是捲著、放在另一邊」。

 

從準備晚餐廳開始,伯鐸和若望常結伴而行。

 

8 這時,那先到墳墓的門徒也進來,他一看見,就信了

 

9 因為,在此之前,他們還不明白聖經上說耶穌必需從

 

死者中復活的意思」。

 

可見,耶穌的愛徒若望是沒有見到復活的耶穌、就相信

 

耶穌復活的第一人。

 

89二節要說的是,若望看到一些記號指向聖經上所說

 

,耶穌必需從死者中復活、這個奧蹟中的奧蹟,卻不是像

 

瑪麗德蓮所說的,有人把主搬走了。

 

殮布、頭巾那樣整齊地捲好放在一邊,不可能是偷運屍體

 

的人在慌慌忙忙中能做的。

 

從    天主給的一些記號透視到有關    天主的真理,不僅要

 

看,還需有愛。

 

耶穌復活後,用一句話「向船的右邊撒網」,使伯鐸網到

 

許多魚後,耶穌的愛徒若望即刻看出「是主!」(若二一

 

 6 - 7)是另一例。

 

如果,下午或晚上舉行復活節感恩禮,就選讀路二四13 -

 

35這段美不勝收的福音。

 

在此,只需把樂仁出版的《偕主讀經四福音》對這二十三

 

節經句所做的簡介抄錄下來:「耶穌死後,門徒們的幻想

 

破滅了,便決定回鄉。

 

耶穌卻在路上會晤他們,給他們講經。

 

到達目的地後,他們邀請祂留下用餐;祂擘餅時,顯出是

 

耶穌。

 

他們立刻回到耶路撒冷,向大家報告所發生的一切。

 

反省與行動:

 

1. 我相信主耶穌復活了嗎?

 

    耶穌的復活為我有什麼意義?

 

2. 我感受到復活的主耶穌仍時常與我們同在嗎?

 

3. 我生命的主宰是誰?

 

    我是否將自己所想望、所祈求的一切都寄託在基督內?

 

禱文:

 

1. 請為新教友祈禱

 

    基督復活了!在復活夜,全世界有許多新教友透過洗禮

 

    走進永生之門、成為    天主的子女。

 

    祈求仁慈的    天父恩賜新教友和每一位    天主子民都能

 

    終生不渝地追隨基督,活出洗禮的恩寵,成為復活救主

 

    臨在人間的見證。

 

2. 請為國家發展和政局安定祈禱

 

    主耶穌的復活更新了大地;但是,台灣政局紛擾不斷,

 

    兩岸服貿協定議題、民主法治的重整,是我們國家面臨

 

    的重大考驗。

 

    祈求仁慈的    天父恩賜所有政治人物能放下政黨和個人

 

    的私利,遵循民主法治的精神,以睿智和魄力推動國家

 

    整體的進步,開創台灣社會的新秩序。

 

3. 請為世界和平祈禱

 

    復活的主耶穌為人間帶來了和平;但是,在奈及利亞、

 

    羅馬、烏克蘭、朝鮮半島和美國堪薩斯州等地發生的宗

 

    教、政治和軍事衝突,都破壞了和平。

 

    祈求仁慈的    天父恩賜各地的動盪能早日平息,每個

 

    都能心存善念,尋求彼此共融和互助,攜手締造和平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耶穌復活主日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
    Guodegang

    郭德剛福傳中心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