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觸 天主,吸取靈氣
耶二十三 1 ~ 6;弗二 13 ~ 18;谷六 30 ~ 34
默想
上星期的福音提到,耶穌經過一番培育後,派遣門徒出去
;今日的福音敘述,門徒回來向耶穌報告發生的事,大概
,他們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自豪。
報告了甚麼 ?
馬爾谷沒有記下來;因為,他覺得並不重要。
反而,耶穌所說的才是重要的:「你們靜靜地到偏僻的地
方去休息一下」。
表面上,耶穌表達對門徒的憐惜;因為,他們連吃飯的時
候也沒有。
不要輕看此理由;當人體力透支時,更好的東西都不能做
或不能吸收;倘若,你整個晚上收看足球,主日道理中,
神父講甚麼,你也聽不進去。
聖保祿的道理該是非常動聽的了,卻也有一位累得要命的
年輕人睡著了,並由高處墮下而死,要勞煩聖保祿使他復
活過來。
「心神固然願意,肉體卻總是軟弱的」;當人又餓又累的
時候,脾氣也會躁些;耶穌要門徒休息是有實際的理由。
耶穌的要求是有更深入的理由;耶穌要求門徒的信仰要有
深度,人必需在內心碰到 天主,信仰才會有深度。
門徒們向耶穌報告時一定很興奮,他們很高興自己能治病
、驅魔,並有一大群人聽他們說話。這一班本是藉藉無名
的普通人一夜之間成為名人,使他們飄飄然,覺得自己是
位重要人物。
這種興奮經驗,能使人忘記力量的來源,甚至忘記宣講的
是耶穌的福音。
耶穌要求他們到偏僻的地方去;在聖經中,偏僻的地方,
是指與 天主相會的地方。與 天主相遇,信仰才有深度
,才能成功時不驕傲、失敗時不頹喪。
後來,門徒就有驅魔失敗的經驗;耶穌便指出:「這類魔
鬼,非用祈禱和禁食是不能趕出的」。
可能,門徒太自滿了,成功地驅魔後,產生驕傲的心。
耶穌要求他們返回力量的泉源,藉祈禱和禁食接近
天主,以 天主的力量去驅魔。
就這件事,我們可反省到, 天主做人就有一定的作息規
律;沒有足夠的休息、或不讓別人有足夠的休息,都不是
天主的意思。
聖經記載,耶穌連坐船也爭取睡眠的時間,甚至翻風作浪
也不知。
當我們體力透支,不參與一些善行時,不一定是違反愛德
。可能,勉強完成一件好事,卻弄到自己極度疲倦,情緒
不穩,甚至發脾氣傷害愛德,那就更得不償失了。
第二個訊息更重要,有深度的信仰要求內心接觸 天主。
我們身處一個忙碌的時代,人人都忙著,不想停下來。
消費的社會、娛樂的傳媒不斷製造日新月異的東西吸引人
,使人疲於奔命,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,沒有時間停下
來聆聽別人,更沒有時間聆聽 天主。
我們都喜歡熱鬧,停下來,便感到落寞;這是現代人的文
化、一個使信仰難以紮根的文化。
耶穌的話:「你們靜靜地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」;這
是有時代意義的啟示。
今日,不少祈禱的前奏曲是靜坐、注意呼吸、聆聽聲音等
,都是要我們靜下來,意識到自己的存在,亦意識到
天主的臨在。
難怪,有人為祈禱下一個現代的定義:祈禱,就是靜下來
,把你的時間交給 天主。
基督徒的信仰狀況如何,視乎他有多少時間靜下來接觸
天主。
承接猶太人的傳統,基督徒視主日為主的日子;法利塞
人在安息日不工作、不操勞,甚至走多少路都計算著,
可能有點過份,但是,原意是為了全心歸向 上主。
我們的主日可能亦是不工作,甚至連飯都不想煮,是名
副其實的罷百工;但是,我們安排主日節目時,有多少
是與 天主有關?
如果,連一個小時的感恩祭也嫌多,我們的信仰快要破
產了;主日,成了我們的日子,並非主的日子。
若要信仰有深度,要從 天主那裡吸點靈氣,成為
天主的人;祕訣很簡單,就是今日福音中耶穌的話:「
你們靜靜地到偏僻的地方去休息一下」。
作者 吳智勳神父
反省與實踐
我們必需時常與 天主相遇,信仰才會有深度。
那麼,平日,我們與 天主相會的地方在那裏?
我們有時常去拜訪祂嗎?
與 天主深交之後,是不是使我們成為勝不驕、敗不餒的
人呢?
如果,我們做不到時,我們要如何返回那力量的泉源呢?
為什麼, 天主相當看重休息呢?
當我們體力透支、又不休息時,會造成什麼後果?
每個主日,你都是怎麼度過的呢?
除了參加主日彌撒之外,我們還能夠多花一點時間、來和
天主獨處或安排一些與 天主有關的活動?
信友禱詞
請為所有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們祈禱
感謝 天主賜予他們這麼好的假期,求禰賜予他們一顆智
慧的心,使他們曉得如何安排每一天的活動;也祈求聖神
幫助他們能隨時避開一切的試探與危險,好讓他們在今年
的暑假中,身心靈都能獲得適切的休息與充沛的能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