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月二十八日的周三公開接見活動中,還有一點
感冒症狀、聲音略帶沙啞的教宗方濟各,將他以
惡習與德行為主題的要理講授稿件交給聖座國務
院的奇安帕內利(Filippo Ciampanelli)蒙席,
由他代勞宣讀。
在稿件中,教宗談論了嫉妒和貪圖虛榮兩種惡習
,它們都渴望成為世界的中心,想要剝削一切和
所有的人,成為所有讚美和關愛的對象;這惡習
能藉由聖保祿的教導來克勝。
教宗闡明,嫉妒是個最古老的惡習,連《聖經》
的開頭幾頁也有記載,讓我們知道「加音對他的
手足亞伯爾的仇恨」。
亞伯爾的祭品中悅 天主,加音卻因此垂頭喪氣
;「忍受不了弟弟的幸福、快樂」,竟到了殺害
手足的地步(參閱:《創世紀》第四章)。
嫉妒之人的面容經常是憂傷的,他的目光低垂,
似乎一直在檢查地面;實際上,他什麼也沒看見
,因為,他的理智被充滿惡意的思緒包覆起來。
嫉妒如果沒有得到控制,就會導致對他人的仇恨。
嫉妒的根源,「存在著仇恨與愛的關係」。
教宗解釋道,當一個人期待他人遭殃時,其實,
他渴望跟那個人一樣,而且認為對方的幸運似乎
是對自己的不公義。
這也是對 天主的錯誤認識;因為,他不接受『
天主有自己的計算方式』,與我們的不同。
這就是耶穌所說的比喻:在同一天不同的時辰,
葡萄園的主人聘僱了工人,那些先來的認為自己
有權利比後到的拿更高的工資;但是,主人發給
每個人的薪資卻是相同的。
面對那些抗議的工人,主人回答說:「難道不許
我拿我所有的財物行我所願意的嗎?或是,因為
我好,你就眼紅嗎?」(瑪廿15)
教宗說:「我們想要把我們自私的邏輯強加於
天主;相反的, 天主的邏輯是愛。
祂賜給我們恩惠,是為了讓人分享出去。
因此,聖保祿勸勉基督徒:『論兄弟之愛,要彼
此相親相愛;論尊敬,要彼此爭先』(羅十二10)
;這就是治療嫉妒的解方!」
說到貪圖虛榮,教宗表示,那是一種膨脹的自尊
且沒有根據。
這樣的人擁有誇大的自我,察覺不到他人的存在
,把他人當成工具,傾向於打壓他人,時時刻刻
乞求關注;因為,他要向所有人展現自己的事業
和成就,當他的優點不受認可時,他會激烈地發
怒。
埃瓦格里烏斯(Evagrius Ponticus) 所描述的
一位隱修士便是個例子;這位隱修士在靈修生活
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就後,覺得自己已經登峰造極
,所以,倉促投入世界,以得到對自己的讚賞;
但是,他沒有意識到,自己只是在道路的最初階
段,路上還有很多新的誘惑會使他跌倒。
因此,貪圖虛榮之人希望在世界上收割的讚美,
很快會得到相反的後果。
教宗指出,許多人對自己有不切實際的想像,後
來,跌倒在罪惡中,感到羞愧。
為了克服對虛榮的貪圖,我們能在聖保祿的見證
中找到最美的教導;這位宗徒時常要應付他從未
克服的缺點。
他曾經三次請求 上主使他脫離那折磨,最後,
耶穌回答他說:『有我的恩寵為你夠了;因為,
我的德能在軟弱中才全顯出來』;自從那天起,
保祿自由了。
他的結論也應該成為我們的結論:『我甘心情願
誇耀我的軟弱,好叫基督的德能常在我身上』(
參閱:格後十二8~9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