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十月十一日上午,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周三

公開接見活動,教宗方濟各繼續以使徒熱忱為主題

的要理講授介紹了黑奴聖女柏姬達(Giuseppina

Bakhita) 的見證,指出她這份熱忱的基礎是寬恕

的意願。

談到這位出生在蘇丹的聖女,教宗念及該國的現況

說:「不幸的,連月以來,因為恐怖的武裝衝突,

蘇丹四分五裂,今天,人們很少談論當地的衝突。

讓我們為蘇丹人民祈禱,願他們能和平地生活!」

聖女柏姬達遭遇過暴力和羞辱、身心受苦;年僅七

歲時,她就被綁架,淪為奴隸,多次被轉賣,服事

過八位主人。

然而,這位聖女親口說:「我做奴隸時,從未感到

絕望;因為,我時常感受到有股神秘的力量在支

著我」。

教宗表示:「眾所周知,受傷害的人往往會傷害他

人;受壓迫的人容易變成壓迫別人的人。

相反的,受壓迫者蒙召讓自己和壓迫者得到自由,

成為修復人性的人。

唯有在受壓迫者的軟弱中,        天主聖愛才能大顯威

能,使雙方獲得自由;聖女柏姬達很好地表達出這

個道理」。

有一天,聖女柏姬達獲贈了一尊十字苦像;教宗指

出,聖女注視著苦架上的耶穌,「體驗到內心深處

獲得自由」,她深深感到被愛,因此也能夠去愛。

聖女柏姬達為此見證說:「        天主聖愛總是以深不

可測的方式陪伴著我;……需要去愛每一個人、需

要與人共患難」。

教宗解釋道:「共患難,不僅意味著與世界上遭受

泯滅人性苦難的受害者感同身受,也意味著與那些

犯下錯誤、作出不義之舉的人一起受苦,不為此作

辯護,卻使之充滿人性。

她教導我們的輕柔撫慰,就是要使之充滿人性;當

我們進入爭鬥的邏輯、彼此分裂的邏輯、惡劣情緒

的邏輯、互相對立的邏輯時,我們就會失去人性」。

聖女柏姬達成為基督徒後,接受耶穌話語的改變,

效法祂在十字架上說的:「        父啊!寬赦他們吧!

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」(路廿三34)。

教宗強調,聖女柏姬達身體力行了有關寬恕的教導

,她在寬恕他人的舉動中找到自由和喜樂;寬恕和

愛的意願伴隨她的一生。

「聖女柏姬達得以把服務活成奉獻自我的表現,而

非奴役,這點非常重要;她自願做僕役,雖然,她

起初被迫遭販賣為奴,但是,後來,她自由地選擇

做僕役,將他人的擔子揹在自己的肩上」。

聖女柏姬達以身作則,為我們指出了最終擺脫我們

為奴和恐懼的自由道路,這有助於我們脫下虛偽和

自私的面具,跨越怨恨和衝突;這始終帶給我們鼓

勵。

最後,教宗重申了寬恕的價值:寬恕,不會剝奪任

何事物,反倒增進人的尊嚴,讓人注視他人、明白

他人跟我們一樣脆弱,而且,彼此永遠都是主內的

弟兄、姊妹。

聖女柏姬達的熱忱化為慈悲,敦促我們培養「謙遜

又喜樂」的聖德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