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真正的智慧

 

 

親愛的弟兄、姊妹 :

 

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呼求,並不是一個人絕望、痛苦的呼求

 

,是聖子的祈禱,祂在愛中把自己的生命獻給

 

天父,為使世人得救。

 

當祂與我們的罪相連的那一刻,即「被    天父捨棄」時,

 

「祂也把自己捨棄」,交到    天父手中。

 

祂定睛注視著    天父;正因為唯有祂認識並體驗    天父,

 

因此,即使在這黑暗的時刻,祂仍然很清楚地看到罪惡的

 

嚴重性,並因此受苦。

 

因為祂看見    天父,並因完全在祂內而歡喜;因此,唯有

 

祂能完全瞭解,犯罪,就是排斥    天父的愛。

 

祂的苦難遠超過肉體的痛苦,更是心靈極端的痛苦。

 

神學傳統不斷地問,耶穌怎能一方面體會祂與    天父至深

 

的結合、那是喜樂幸福的泉源;一方面又體會到極端的痛

 

苦,直到哀呼被捨棄的地步。

 

這兩個似乎不能相容的要素同時存在,正是植根於基督的

 

神性與人性至深的合一。

 

面對這奧蹟,我們不但因為神學研究,也因為「諸位聖人

 

生活神學」的偉大祖產,獲益良多。

 

聖人給了我們寶貴的真知灼見,多虧他們中有些人得到了

 

聖神的特殊啟發,甚至透過個人所經歷、被神秘傳統形容

 

為「暗夜」的可怕試煉,使我們更容易瞭解信仰的直觀。

 

屢見不鮮地,聖人們也常經歷類似耶穌在十字架上那種弔

 

詭地混和了祝福和痛苦的經驗;在《對話集》Dialogue of 

 

 Divine  Providence 中,    天父讓聖加琳‧塞納 Catherine

 

 of  Siena 明白,喜樂與痛苦如何能同時存在於神聖的靈魂

 

中:「靈魂既喜樂又痛苦;因為近人的罪痛苦、因為與

 

天主的結合以及內心所接受的愛情而喜樂。這些靈魂效法

 

無玷羔羊、我的獨生子,祂在十字架上也是既喜樂又痛苦

 

。同樣,聖女小德蘭也將她的痛苦與耶穌的痛苦結合,

 

在她自己身上體驗耶穌的喜樂與痛苦。

 

「在橄欖山上,我們的    天主受到祝福,充滿聖三的喜樂

 

;然而,祂的死亡並不因此略減痛苦。

 

那是一個奧秘,我可以保證,根據我自己的感受,我可以

 

瞭解一、二」;這是多麼有啟發性的見證!

 

此外,聖史本身的記載,為教會有關基督自我意識的瞭解

 

供了依據,就是基督即使在最深的痛苦中,仍然為行刑

 

的劊子手祈求寬恕(參閱路廿三34),並向    天父表達了

 

祂在孝愛中最徹底的捨棄自己:「    父啊!我把我的靈魂

 

交托在祢手中」(路廿三46)。

 

我們怎能忘記二○○○年三月十二日在聖伯鐸教堂舉行的

 

動人禮儀?在那禮儀中,我仰望被釘的主耶穌、代表教會

 

祈求    天主寬恕她所有子女的罪。

 

這樣的「淨化記憶」,增強了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,也使

 

我們在接受福音時更加謙卑、更為警醒。

 

從此,教會的眼睛注視的就是那復活的基督。

 

她追隨著伯鐸的腳步這樣做;伯鐸曾為了他否認耶穌而哭

 

泣,然後,又在可以理解的惶恐下表達了他對基督的愛:

 

「你知道,我愛你」(若廿一15 ~ 17)。

 

教會也在保祿的陪伴下這樣做;保祿在往大馬士革的路上

 

遇見    上主,並被祂所震服:「在我看來,生活原是基督

 

,死亡乃是利益」(斐一21)。

 

在這些事情發生的兩千年之後,教會再次經歷這些事件,

 

彷彿是發生在今天。

 

新娘,即教會,注視著基督的面容、默想她的寶藏和她的

 

喜樂;對耶穌【內心真正喜樂的泉源】的回憶是多麼甜蜜

 

!(Dulcis Iesus Memoria, dans vera cordis gaudia

 

受到這經驗的激勵,教會今天再度出發上路,在第三個千

 

年初始時,向世人宣講基督:『昨天、今天、直到永遠,

 

祂都是一樣』(希十三  8)。

 

回顧以往:

 

耶穌確實太不一樣!祂期望於那些接近祂的人的,正是這

 

進一步的體認,深入祂生命的深處:「你們說我是誰?」

 

(瑪十六 15)。

 

只有伯鐸所表達的信德,以及在每一時代,由教會與伯鐸

 

一起表達的信德,真正進入了中心,觸及這奧蹟深處:「

 

祢是基督、永生    天主之子」(瑪十六16)。

 

伯鐸怎麼會有這信德的?

 

如果,我們願以更大的信心來追隨他的腳步,那麼,所要

 

求於我們的是什麼呢?

 

在耶穌接納伯多祿宣信的那句話中,瑪竇給了我們清楚地

 

示:「不是血和肉啟示了你;是我在天之    父」(十六

 

17)。

 

「血和肉」,指的是人以及一般人瞭解事情的方式;但是

 

,就面對耶穌而言,用普通的方式並不夠,我們需要啟示

 

的恩寵;啟示,來自    天父(參閱同上)。

 

路加提到耶穌與門徒的這段對話,是「耶穌在獨自祈禱」

 

(路九18)時,這也給了我們同樣的指示。

 

這兩個指示不約而同地告訴我們,要圓滿地瞻仰    上主的

 

面容,不能單靠自己的努力,要讓    天主的恩寵帶領我們

 

。只有靜默與祈禱的經驗,才能提供適當的環境,使對

 

天主奧秘的真實、忠信且一貫的認識得以成熟發展。

 

其頂峰就是聖史若望隆重的宣佈:「於是,聖言成了血肉

 

,寄居在我們中間;我們見了祂的光榮,正如    父獨生者

 

的光榮,滿溢恩寵和真理」(若一14)。

 

奧蹟的淵博

 

聖言及血肉、    天主的光榮與寄居在人間!

 

耶穌的身分就在這兩個層面密不可分的合一之中,這正是

 

西元四五一年加采東大公會議中的古典說法:「一個位格

 

、兩個本性」。這位格就是永生的聖言、    聖父之子,沒

 

有別的;兩個本性是    神性與人性,不相混淆,也不可能

 

分離。

 

我們知道,我們的概念和言語都有限;這個說法,雖然,

 

是人的說法,然而,在教義內容上,卻經過審慎斟酌,儘

 

管,有些惶恐不安,多少能使我們一探這深邃的奧蹟。

 

是的,耶穌是真    天主、也是真人!

 

就像宗徒多默一樣,教會也不斷受到基督的邀請,去觸摸

 

祂的傷口,也就是承認祂來自聖母瑪利亞的全部人性,交

 

出了生命,並因復活改變了容貌。

 

「把你的指頭伸到這裡來,看看我的手罷!伸過你的手來

 

,探入我的肋膀」(若廿27)。

 

像多默一樣,教會在滿溢神聖光輝的復活之主前俯首朝拜

 

、不停地呼喊:「我主、我    天主!」(若廿28)。

 

「聖言成了血肉」(若一14)。

 

若望對基督奧蹟生動的表述,由整部新約證實。

 

保祿宗徒也用同樣的方式肯定,「    天主子按肉身是生於

 

達味的後裔」(參閱羅一  3;參閱九  5)。

 

如果說,由於現代文化中充斥著理性主義,今天,在信仰

 

上最成問題的是相信基督的    神性;那麼,在過去的歷史

 

和文化環境中,人們卻是傾向於減少或除去耶穌人性在歷

 

史中的具體存在。

 

然而,從教會的信仰來說,必需要肯定聖言真正成為血肉

 

,而且在各方面取了人性,只是沒有罪過(參閱希四15

 

。從這個觀點來看,    天主降生成人,真正是    天主聖子

 

貶抑自己(kenosis)、空虛自己,放棄了祂永遠的光榮

 

(斐二6 ~ 8;參閱伯前三18)。

 

另一方面,    天主聖子的貶抑自己,本身並不是目的;是

 

走向基督圓滿的光榮,連祂的人性也包括在內:「為此,

 

天主極其舉揚祂,賜給了祂一個名字,超越其他所有名字

 

,致使上天、地上和地下的一切,一聽到耶穌的名字,無

 

不屈膝叩拜;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,以光榮

 

天主聖父」(斐二 6 ~ 8)。

 

「    上主,我在尋求祢的儀容」(詠二七  8);聖詠作者

 

古老的渴望,無法得到比瞻仰基督容顏更大、更喜出望外

 

的滿足。

 

天主真的降福了我們,並且「以自己的慈愛容光照耀我們

 

」(詠六七  1);同時,是人又是    神的    天主也把人類

 

真正的面容啟示給人類,「向人類充分啟示了人之為人和

 

人的崇高使命」

 

耶穌是「新人」(參閱弗四24;哥三10),祂召喚獲得救

 

贖的人類分享祂的    神性生命。

 

降生成人的奧蹟奠定了一種人類學,可以超越本身的限度

 

和矛盾,走向    天主,且進一步走向「分享    天主生命」

 

的目標。這目標是藉著使獲救的人結合於基督,並進入與

 

聖三生命的親密關係而達成。

 

教父們非常強調降生奧蹟中的救贖幅度:唯有因為

 

天主之子真正成為人,人才能在祂內,藉著祂,真正成為

 

天主的子女

 

復活主的面容

 

在聖周五和聖周六時,教會不斷地默觀這流血的面容,這

 

面容隱藏了    天主的生命,也帶給世人救恩;但是,教會

 

默觀基督的面容時,不能僅止於被釘者的形象。

 

祂,是復活的主!

 

如果,基督沒有復活,我們的宣講便是空的、我們的信仰

 

也是空的(參閱格前十五14)。

 

耶穌復活,是    天父回應基督的服從,正如希伯來書上所

 

說:「當祂還在血肉之身時,以大聲哀號和眼淚,向那能

 

救祂脫離死亡的    天主獻上了祈禱和懇求,就因祂的虔敬

 

,獲得了俯允。

 

祂雖然是    天主子,卻由所受的苦難學習了服從,且在達

 

到完成之後,為一切服從祂的人成了永遠救恩的根源」(

 

7 ~ 9)。

 

「我同你們天天在一起,直到今世的終結」(瑪廿八20

 

親愛的弟兄、姊妹,這項保證已陪伴了教會兩千年,現在

 

,由於慶祝大禧年,又在我們心中更新;我們應該由其中

 

吸取基督徒生活的新動力,成為激勵我們信仰之旅的力量

 

,意識到復活主臨在我們當中,我們也要像伯鐸一樣,用

 

他在耶路撒冷五旬節的宣講後立刻問起的問題來問自己:

 

「我們該做什麼?」(宗二37

 

我們以信賴、樂觀的態度提出這個問題,卻並不輕看我們

 

面對的困難;面對這個時代的巨大挑戰,我們當然不致於

 

天真地以為會找到某些神奇藥方。

 

不,拯救我們的,不會是一個藥方,是那一位(Person

 

以及祂給我們的保證:我同你們在一起!

 

1. 值此新千年的開始及大禧年結束之際,在慶祝了耶穌誕

 

生兩千年,並慶祝教會的旅途踏上了一個新階段的時候,

 

我們心中響起了耶穌的話  : 有一天,祂在西滿的船上向群

 

眾說話,說完之後,就請西滿把船划向深處、去撒網捕魚

 

(路五  4)。

 

西滿伯鐸和他初期的同伴相信耶穌,把網撒下去;「他們

 

照樣辦了,網了許多魚」(路五  6)。

 

划向深處!這句話今天又為我們響起,也要求我們以感恩

 

的心緬懷過去、以熱忱活出當下,並以信心迎向未來:「

 

耶穌基督,昨天、今天,直到永遠,都是一樣」(希十三

 

  8)。

 

教會在今年專心於注視她的新郎、她的主的面容;因而,

 

特別喜樂。

 

她更加成為一個旅途中的子民,由那位群羊偉大的司牧(

 

希十三20)所帶領。

 

在羅馬和在耶路撒冷的    天主子民以及各地方的教會,以

 

驚人的活力動員了如此眾多的人數穿過了聖門、即基督。

 

教會及聖神齊聲向這位歷史的終向及世人的唯一救主呼喊

 

:「吾主耶穌,請來!」(參閱默廿二1720;格前十六

 

22)。

 

我們無法估量,這項恩寵事件在這一年裏觸動了多少人的

 

心靈;然而,確定的是,「生命之水的河流」,亦即不斷

 

地「從    天主和羔羊的寶座那裏湧出的生命之水」(參閱

 

默廿二  1),已經傾注在教會身上。

 

這是聖神之水,能消乾解渴,帶來新生命(參閱若四14

 

;這是    天父仁慈的愛,在基督內再次讓世人知曉,並賜

 

予我們。

 

在今年的年尾,我們能煥然一新、踴躍歡騰,再一次說出

 

古老的感謝詞:「請向    上主讚頌;因為,祂美善寬仁,

 

祂的仁慈永遠常存」(詠一一八  1)。

 

2. 我所愛的諸位,因為這一切,我覺得必需給你們寫信,

 

與你們一起分享這讚頌之歌。

 

自我就任以來,心中就一直想著兩千年的聖年,把它視為

 

一項重要的約期。

 

我想到,慶祝兩千年,是天賜的機會,這一年距離梵蒂岡

 

第二次大公會議結束已有卅五年,教會理當自我檢討,為

 

了以嶄新的活力來擔負起傳播福音的使命做了多少革新?

 

大禧年,達到了這個目標嗎?

 

我們的奉獻、我們慷慨的努力和無可避免的缺失,都在

 

天主的鑑臨之中;然而,我們不能不感謝    天主為我們所

 

行的奇事:「我要永永遠遠歌詠    上主的恩寵」(詠八九

 

  2)。同時,必需將所觀察到的再次加以思考,也可以說

 

是重新解讀,以便在這最熱烈的一年中,聽到聖神向教會

 

說的話(參閱默二  71117等節)。

 

3. 親愛的弟兄、姊妹,我們尤其應把我們的思想投向等在

 

面前的未來;在這幾個月裏,我們常常展望正開始的新的

 

千年,好像我們所度過的大禧年不只是一種對過去的回憶

 

,也是對將來的預言。

 

現在,我們應從所接受的恩寵中得益,要下定決心將所領

 

受的恩寵付諸實踐,成為行動的指南。

 

我願邀請所有地方教會都能擔負起此一任務,每一個地方

 

教會聚集在他們的主教四周聆聽聖言,同時懷著弟兄情誼

 

擘餅(參閱宗二42)時,「唯一、至聖、至公,從宗徒傳

 

下來的基督的教會就真正臨在、並在此處活動」。

 

天主唯一子民的奧蹟,更按每一個各別教會的實際情況有

 

了特定的形式,以適應不同的環境與文化。

 

總之,教會在時間及空間中的紮根,反映出「

 

天主降生成人」本身的行動;現在是每一地方教會反省,

 

在這特殊恩寵的一年中、或在更長的年份,即從梵二大公

 

會議召開到大禧年的這些年中,聖神對    天主子民所說的

 

話,來評估教會的熱情,並找出新的熱誠以承擔起靈修及

 

牧靈職責的時候。

 

我就是懷著這個心意寫這封信,願意在大禧年結束之際,

 

以此做為我在宗座職務上的貢獻,使教會在各種不同的

 

神恩中同心合意前行時,能閃耀出更明亮的光輝。

 

4. 「    上主、全能的    天主!我們稱謝祢」(默十一17

 

在大禧年的通諭中,我表示希望慶祝聖子降生成人奧蹟的

 

兩千年,能是「不斷地對至高    天主聖三的讚美詩」,

 

於所有仰望基督及祂的教會者也是一趟和好之旅,以及真

 

正希望的標記。

 

在大禧年中,我們就體驗了這些重要的層面,並在熱烈的

 

時刻中,使我們彷彿親手觸摸到    天主仁慈的臨在,而且

 

,「一切美好的贈予、一切完善的恩賜」(雅一17)都是

 

從    天主來的。

 

我首先想到讚美    天主的責任;對    天主在基督內的啟示

 

,要從信仰上真誠地回應,就得從讚美    天主開始。

 

基督信仰,是一個恩寵、是    天主的奇蹟,祂不因為創造

 

了世界和人類就感到滿足,卻要把自己放在與祂的受造物

 

同等的地位,祂以各種方式在各種場合中藉著先知對我們

 

說話後,更在這些日子裡,藉著自己的兒子對我們說了話

 

(希一 1 ~ 2)。

 

在這些日子裡!是的,大禧年讓我們明白,兩千年的歷史

 

,並沒有稍減今天的新鮮感,天使對牧羊人宣告耶穌在白

 

冷城降生的大事時:「今天,在達味城中,為你們誕生了

 

一位救世者、祂是主默西亞」(路二11)。

 

兩千年過去了,但是,耶穌在納匝肋的會堂裏當著驚奇的

 

同鄉把依撒意亞先知的預言應用在自己身上而宣佈的使命

 

是歷久彌新的:「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,今天應驗了

 

」(路四21)。

 

兩千年過去了,但是,需要憐憫的罪人【誰不是罪人呢?

 

】仍然體驗到今天救恩的安慰,那是來自十字架上、對著

 

悔罪的兇犯敞開天國之門的救恩、所給人的安慰:「我實

 

在告訴你:今天,你就要與我一同在樂園裡」(路廿三43

 

)。

 

5. 大禧年與新的千年的開始正巧碰在一起,當然可幫助人

 

們更注意到在廣大救恩史內的基督奧蹟;但是,不致扯進

 

有關「千年論」的幻想。

 

基督宗教是植根於歷史中的宗教!

 

天主選擇在歷史的土壤中與以色列人訂立盟約,為「時期

 

一滿」(迦四  4),由聖母生下    天主之子做準備。

 

由祂的既神又人的奧蹟來瞭解,基督是歷史的基礎及中心

 

,祂是歷史的意義及終極的目標。

 

其實,「沒有一樣不是由祂造成的」(若一  3),祂就是

 

聖言、是    天父的肖像(參閱哥一15);祂的降生成人,

 

是聖神的恩賜,並在逾越奧蹟中到達高峰,那是時間律動

 

的中心,是天國臨近的奧秘時刻(參閱谷一15),確確實

 

實在我們的歷史中生根,就如種子必會長成一棵大樹(參

 

閱谷四30 ~ 32)。

 

「耶穌基督,願光榮歸於祢;因為,祢掌管今天及永遠」

 

今年,我們用這個重複了千萬次的頌歌默想基督,正如默

 

示錄告訴我們的,『祂是阿耳法和敖默加,最初的和最末

 

的、元始和終末』(默廿二13)。

 

在瞻仰基督時,我們也敬拜    天父及聖神,唯一且不可分

 

割的聖三,言語難以表達的奧秘,萬事萬物都在這奧秘中

 

找到起始和完成。

 

6. 為淨化我們的眼光以瞻仰這奧秘,大禧年的明顯特色,

 

就是要求寬恕;不但對個人如此,對整個教會也是如此。

 

在大禧年中,個人省察自己的生命,為祈求    天主憐憫,

 

並得到    天主大赦的特恩;教會則願意回想她的眾多子女

 

在歷史過程中的不忠信,這些不忠信讓身為基督淨配的容

 

貌黯然失色。

 

很長一段時間,我們都在為這良心的省察做準備,知道我

 

們這擁抱罪人的教會是神聖的;但是,也時時需要淨化。

 

科學化的研討會議幫助我們指認出,在開頭的兩千年期間

 

,福音精神有那些地方並不常在人前閃耀。我們怎能忘記

 

,二○○○年三月十二日,在聖伯鐸教堂舉行的動人禮儀

 

?在那禮儀中,我仰望被釘的主耶穌、代表教會祈求

 

天主寬恕她所有子女的罪。這樣的「淨化記憶」,增強了

 

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,也使我們在接受福音時更加謙卑、

 

更為警醒。

 

7. 然而,此一強烈的懺悔感,並未妨礙我們歸光榮於

 

天主;為了祂在每一世紀、尤其是剛剛過去的那一個世紀

 

,賜給祂的教會眾多聖人及殉道者,其中有些是在大禧年

 

中被列為真福或被列入聖品。

 

聖德、出現在全世界各個地方的聖德,不論是屬於歷史上

 

著名的教宗、或是謙遜的平信徒及修會會士,都完美清楚

 

地表達了教會的奧秘。

 

聖德,是不需語言就能說服人的資訊,是基督面容活生生

 

的反映。

 

聖年期間,也努力蒐集了廿世紀為信仰做證的寶貴記憶;

 

二○○○年五月七日那天,我們與其他教會和教會團體的

 

代表,在激發回憶的羅馬圓形劇場、也就是古時宗教迫害

 

的象徵地一起紀念了他們。

 

這是我們必需保存的傳統;我們應該時時為此感謝,也應

 

時時決心效法他們。

 

8. 好似在追隨聖人的腳步,教會無數的兒女一波接一波地

 

來到羅馬,來到宗徒的墓前,願意宣示他們的信仰,告明

 

他們的罪過,接受仁慈的救恩。

 

今年的許多慶典,群眾都把聖伯鐸廣場擠得滿滿的,真令

 

我十分感動。我常常停下來、觀看排著長長的隊伍,耐心

 

地等候穿過聖門的朝聖者。

 

我試著想像他們每一個人生命的故事,其中有歡樂、憂愁

 

、痛苦;那些人是基督曾經會晤過的人,而且,他們在與

 

基督交談後,又懷著希望重新上路。

 

在觀察不斷湧來的朝聖者時,我認為,他們就是旅途教會

 

的具體形象;這教會,正如聖奧思定所說,「是在世界的

 

迫害與    天主的安慰之間」。

 

我們只能看到這獨一無二事件的外貌;誰能測量在人類心

 

中的奇妙恩寵呢?

 

我們唯有沉默、敬拜,謙卑地信賴    天主的奇異工程,並

 

不停地歌唱祂的愛:「我要永遠歌詠    上主的慈愛

 

Misercordias Domini in aeternum cantabo)!」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真正的智慧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Guodegang 的頭像
    Guodegang

    郭德剛福傳中心

    Guodeg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